列印文章 ] [   ]
關於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思考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29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節選)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構想,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會同八省區的黨委政府和香港、澳門行政區行政長官提出的區域合作與發展的大戰略。泛珠三角區域是位於我國南部地區珠江大流域,背靠大中華腹地,面向東南亞和太平洋的廣闊地帶,涵蓋了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2003年7月,張德江同志在一份報告上首次正式提出“泛珠三角”這一概念;在同年9月舉行的廣東省地廳局領導幹部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討班開班典禮上又進一步指出:“廣東要積極推動與周邊省區的經濟合作,構築一個優勢互補、資源共用、市場廣闊、充滿活力的區域經濟體系;同時,推動9省區與港澳的合作,建立‘9+2’協作機制,形成‘泛珠三角’經濟區。”在11月舉行的“廣東經濟發展國際諮詢會”上,張德江同志對這一構想又作了深入闡述:“珠三角地區是目前全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包括粵港澳在內的大珠三角地區則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我們正在謀劃由廣東、香港、澳門以及廣東周邊的8個省區組成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我認為這是更具潛力的大事”。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構想,得到8省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積極呼應,引起熱烈反響;中央領導對這一構想給予了充分肯定,鼓勵積極探索;國家有關部委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援。2004年6月,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香港、澳門、廣州分別舉行,“9+2”地區的行政首長蒞會,簽署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進入了起步階段。在2004年7月17日閉幕的“9+2洽談會”上,847個簽約項目,2926億簽約金額,證明了泛珠三角區域經貿合作的巨大威力。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構想,順應了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世界發展潮流,與我國擴大開放的大趨勢相一致,尤其符合泛珠三角區域整合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實際需要。誠如張德江同志指出的,“廣東在推進珠三角、大珠三角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設想,這是經濟社會發展內在規律使然,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儘管泛珠三角區域發展極不平衡,大部分省區還屬於經濟後發地區,在某種意義上是我國生産力發展水準和社會發展狀況的縮影,但不可否認,該區域巨大的發展能量和發展潛力已逐漸顯示出來。歷史將證明,泛珠三角區域是我國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極其重要的戰略增長極,該區域合作與發展的偉大實踐將開闢我國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的里程碑。

中央把推動區域的合作與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從戰略高度看,在如此幅員遼闊的中華版圖上,的確需要規劃和建設幾個合作緊密、互補性強、帶動力大的經濟區。而目前內地的幾大經濟區離區域一體化的要求還差距甚遠,就連長三角和珠三角這些具有綜合優勢的經濟區也面臨進一步提高合作水準和層次的問題。因此,通過制度推動和機制建設,建立真正發揮功能效用的新型經濟區,關係到區域協調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已在九省區和港澳的領導層達成共識,具備良好的基礎和開端,並建立起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區域發展新模式。

大珠三角作為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為拓寬發展空間,一方面需要與之相鄰的內地中西部省區作為發展的腹地,另一方面中西部省區又需要大珠三角地區經濟技術、資金和人才的輻射和帶動,以達到合作發展,共創未來的雙贏目的。隨著這一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推動,對西部大開發戰略,也將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大珠三角經濟與中西部經濟的日益融合,優勢互補和區域一體化將極大提升整個經濟區的綜合競爭力和規模經濟效益,進而大大增強中西部若干省區經濟技術和文化素質,使中國的綜合實力上升到一個新臺階。

中國正積極融入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入WTO標誌著中國經濟全方位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將遵循WTO的規則管理經濟,對進入中國的外國企業將實行國民待遇和透明度原則。這將推動國內各省區在市場運作規則和政策法律環境上的一致性,從而為國內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包括港澳在內的大珠三角處在開放的前沿,有著良好的投資環境,市場經濟體系較為完善,通過發展以大珠三角為龍頭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可以帶動和輻射周邊省區的發展,促進合作經濟區域間的良性競爭,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後發經濟的動力,必將整體上有利於泛珠三角區域經濟持續地快速推進,從而增強中國對外綜合競爭力。將於2010年建成的中國——東盟(10+1)自由貿易區是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大珠三角在泛珠三角中處於核心地位。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逐步形成和推進,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深厚的僑資僑力和緊密的經貿聯繫,將為泛珠三角區域走向世界搭建一個新的平臺,也為資源整合和産業結構的升級提供強勁的動力。內地與港澳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簽署和實施,為港澳與內地經濟和文化的融合創造了條件,這一制度安排不僅為港澳而且為內地提供了互惠雙贏的經濟環境基礎,這就為把泛珠三角建設成為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區域提供了制度保障。

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眾多,僑力資源豐富,擁有香港、澳門兩個獨立的關稅區,這是泛珠三角區域與國內其他經濟區相比,所具有的顯著特色和巨大優勢。據不完全統計,海外華僑、華人約3500萬人,90%以上集中在“9+2”地區。這種獨特的優勢,客觀上形成了本區域與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所具有的血緣、人緣、親緣、地緣上的緊密聯繫和人文歷史淵源,也造成了本區域擁有最豐富的僑資僑力、外資外力、民資民力的“三資三力”資源,從而也使本區域具備了大開放、大發展的特殊優越條件。特別是在大珠三角崛起的以香港、廣州、深圳為代表的城市群,已經發展成為區域性經濟中心;通過大力推進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並融入環太平洋經濟圈和全球化運動,泛珠三角區域在不久的將來有望建設成為世界級經濟中心。我國已經形成了“引進來,走出去”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以往形成的各地發展自成體系、引進港澳台資和僑資比較分散、引資方式以捐贈為主、投資新辦實業比重不大的狀況已有根本改變。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可以在通過華僑、華人吸引外資外力方面做得更活、更有特色、更有成效,取得更大的突破。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後,與內地經貿和文化交往更加緊密,特別是粵港澳關係愈加密切。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港澳可以借助9省區的緊密合作關係,促進CEPA的落實,開拓在內地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同時,充分發揮港澳現代服務業和國際市場開拓方面的優勢,繼續發揮在我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作用。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示範意義。一方面,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增加了港澳與本區域省區的對話協商機制。在已有的制度化的溝通渠道之外,開闢了新的與內地省級行政區多方面對話協商機制和制度化的渠道,有利於推動互利共進;另一方面,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為港澳經濟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更強有力的支撐。對港澳來説,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最現實有效的路徑,是依託“一國”的堅強後盾,發揮“兩制”的全新活力,去贏得新的繁榮發展和穩定。隨著“9+2”經濟融合和文化建設的提升,港澳在實行“一國兩制”方針中的示範作用越顯突出,這不但促進港澳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發展,而且會大大增強港澳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這對祖國的完全統一將會産生強大的經濟、政治、文化效應。

泛珠三角正迎來國內其他區域經濟競爭和文化競爭群雄並起、百舸爭流的新格局。“9+2”內既有先進發達地區也有後發展地區,區域經濟合作的方式是縮小地區差距提高整體實力的重要途徑。現在我們正面臨著社會發展方式的歷史性轉換,在這個複雜的過程中,只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才能在科學合理的限度內加速實施。張德江同志和廣東省委、省政府按照鄧小平同志“兩個大局”的偉大構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建設“經濟強省”和“文化大省”的歷史進程中,創造性地提出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戰略構想。可以説,“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這一戰略構想,是對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和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人類文明發展坐標繫上方位的正確判斷和把握,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科學運用,是把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視野和區域一體化的現實要求有機結合起來的科學探索,是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運用到新的環境並力爭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去的偉大實踐。(謝名家: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摘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2006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