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新聞發言人培訓班
朱靜

“你們可以不説,也可以少説,但絕不能説假話。新聞發言人一旦説過一次假話,他所代表的政府機構今後發佈的資訊的可信度就會大打折扣。”在新聞發言人培訓班開課的第一天,國務院新聞辦(以下簡稱“國新辦”)主任趙啟正對已經或即將走上新聞發言人崗位的學員們如是説。

從2003年9月22日國新辦主辦的第一期新聞發言人培訓班開始至今已走過了300多天的路程。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當一個個風度與談吐俱佳的新聞發言人浮出水面並引來眾人關注的目光,與其説人們聚焦這個群體,不如説人們更關心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進程。為了使讀者加深了解,本刊特別就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進展情況進行一個掃描……

“短焦”與“長焦”

鏡頭一:2004年7月15日下午外交部新聞發言廳,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女士健步邁向主席臺,“下午好,大家可以開始提問了……”,這位被人們譽為言辭犀利、“回避有術”的中國外交部第三位女發言人在外交部例行發佈會上,微笑著對所有媒體説。

鏡頭二:“馬路那邊兒還有一撥記者呢”,一聽這話,北京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的劉蔚轉身就衝了過去。2003年3月12日上午10時30分,一名外地男子持可疑爆炸物闖進路透社北京分社。12時50分,劉蔚現場進行第一次發佈,稱所有人員已安全撤離。

鏡頭三:“每天翻閱國內主要報紙、蒐集輿情動態、閱讀工作簡報,已成為我新增的必修課”。2003年12月11日,重慶沙坪壩區房管局副局長繆旭平對記者説,“因為我剛獲得一項新的任命,成了區政府正式任命的一名部門新聞發言人。”

鏡頭四:2004年5月,國新辦第三次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結業典禮上,大連外宣辦副主任高女士興奮地説:“參加新聞發言人培訓班,我覺得對我來説是一次質的飛躍,天地間豁然開朗起來,真想馬上成為一位新聞發言人……”

2004年7月20日,國新辦人事局局長汪興明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説:“我國將建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央各部委、省級人民政府的三級新聞發言人制度。目前全國已有幾千人接受過新聞發言人培訓,他們都是所在部門的中層以上幹部。”

目前,國務院各部門已經全部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北京、上海、四川、廣東、雲南、安徽、重慶、福建、山東、河南、吉林和南京、深圳、西安、長沙等地已經或正在制定和實施新聞發言人制度。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這300多天已走過的幾大步:

國務院新聞辦舉辦多期全國培訓班:

國新辦第一期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于2003年9月22日開課,有66個部委的100多名新聞發言人參加。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副主任王國慶、外交部發言人孔泉、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李希光教授、史安斌教授、鳳凰衛視資訊臺首席評論員阮次山、副臺長曹景行參與了這次培訓班的教學。全國幾百家平面、電視和網路媒體競相報道了此次培訓,這在各種培訓遍地開花的年代實屬罕見,“新聞發言人”一時間成為中國媒體最時髦的詞語之一。

2003年11月4日,第二期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開班,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近80名新聞發言人和新聞官參加培訓,這是中國第一次對省級政府新聞發言人進行集中培訓。本期最大的亮點是由中央電視臺名記者白岩松、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孔泉等人為即將成為新聞發言人的學員授課,特別是最後進行的倣真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和專家點評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前兩期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結束後,由於種種原因錯過前兩期培訓的新聞發言人強烈要求舉辦新的培訓班,第三期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在今年5月17日開班,國家部委、軍隊和地方政府的80多名新聞發言人參加。培訓班首次邀請國外公關培訓機構——偉達中聯公關公司的培訓人員向學員講授危機時刻的媒體溝通。

為了讓已經有實踐經驗的新聞發言人更加熟練地應對國外主流媒體,2004年6月9日,國新辦幹部培訓中心同美國時代華納/特納廣播公司聯合舉辦的新聞發言人研討班開班。這次研討班特地邀請國際媒體製片人公司的總裁吉姆·米勒和他的高級合夥人及顧問約翰·劉易斯、湯姆·明蒂爾一起參加交流。這3位都曾經是美國CNN的資深記者,同各國的新聞發言人有幾十年打交道的經驗。最有趣的是第三天下午舉行的兩場各20分鐘的模擬新聞發佈會,參加研討班的二十多位新聞發言人分成兩組,輪流擔當臺上的"新聞發言人"和台下的"中外記者"。臺上的"主持人"話音剛落,台下的"中外記者"就立即開始連珠炮似的提問。在新聞發言人們大呼過癮的同時,國外資深記者們對中國新聞發言人的水準之高表示驚訝。

各地方培訓班開班:

2003年10月14日,來自四川省級各部門的59人領取了由省委宣傳部和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頒發的藍色新聞發言人證書,成為四川省第一批省級部門新聞發言人。此前,四川省59個省級部門都已確定了一名由部門領導擔任的新聞發言人,並配備了1至2名新聞聯絡員,組成新聞發言人工作班子,省級部門新聞發言人制度基本建立。

來自雲南省16個地、州、市以及部分省級單位的100多名新聞發言人和新聞官員參加了2004年3月10日至14日在昆明舉行的全省新聞發言人培訓班。雲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政府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目的是為了使新聞發言人熟悉新聞發佈事務、掌握工作技能,從而正確地履行職能,進一步推動新聞發言人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建設,以利於政府部門建立有效、暢通、權威、快捷的新聞傳播和溝通渠道。

深圳市政府首期新聞發言人培訓班2004年7月開班。主辦方邀請了來自北京、香港、廣州、深圳等地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媒體記者等擔任主講人。講授課程包括:如何做好會議發言、突發事件的新聞應急與政府危機公關、香港媒體特點與深圳對港宣傳、媒體溝通藝術與新聞採訪技巧等。全市各區政府、市政府各直屬單位的新聞發言人、新聞助理及相關工作人員共103人參加。

黑龍江省27個廳局設立新聞發言人,2004年4月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共同主辦黑龍江首屆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來自國務院新聞辦及清華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將從基礎理論、實踐體會並模擬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等等方面對學員進行培訓。

海南省首期新聞發言人培訓班2004年6月正式開班。舉辦培訓班旨在使海南省的新聞發言人系統地掌握對外宣傳工作的方針政策以及新聞發佈的規律、特點,提高新聞發言人的綜合素質。

西藏自治區首次新聞發言人培訓班2004年7月26日在拉薩開班,來自自治區各政府部門和4個地市的33位政府新聞發言人和50多位新聞官員將參加為期5天的集中培訓,這也是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發言人的首次集體亮相。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2003年8月5日正式提出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目前已經任命了包括西藏自治區副主席白馬赤林在內的3名自治區政府新聞發言人。本期培訓班是國新辦舉辦的第七期省級新聞發言人培訓班。

各部委紛紛舉辦培訓班:

2003年12月北京舉辦全國公安機關首期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培訓班邀請了國務院新聞辦、外交部新聞司和清華大學等單位的專家教授,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聞發言人、新聞發佈會的歷史制度、突發事件的新聞發佈和新聞發佈案例分析等方面,向來自各地公安機關的130余名學員進行講授。

2004年3月11日,教育部首期司局級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在北京廣播學院開班。參加首期培訓班的學員是來自教育部機關的19個司局和3個直屬事業單位的23位負責同志。外交部部長助理沈國放、新聞發言人劉建超、央視節目主持人敬一丹、白岩松、張紹剛和化粧師徐晶參與打造了這些即將代表教育部形象的新聞發言人。

中國的企業新聞發言人制度也剛剛起步:

2004年7月4日,首屆中國企事業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課堂上,喬治國際傳播公司(GCI)總裁劉江先生為來自金融、地産、電信、醫藥等行業的70多名新聞發言人和準新聞發言人講授了"危機時刻的媒體溝通"等課程。

"課堂"與"戰場"

回望一下2003年初的“非典”,便不難理解,其實課堂與戰場只一步之遙。

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女士在2004年7月15日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説:其實“非典”這種問題不屬於外交部發言人答覆的範圍,但在當時外交部的例行發佈會上,各國記者提出的20個問題中有15個是涉及“非典”的,我意識到非典已經影響了我國的聲譽,進而會影響到國際對華投資,作為外交部發言人我應該主動、及時、準確地提供資訊、引導輿論,樹立政府的形象。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史安斌教授説:“培訓班除授課以外,還設計了模擬新聞發佈的環節。這一環節貫徹了‘舉一反三'的原則,由記者提出有針對性和挑戰性的問題,學員代表進行回答,並且做全程錄相。然後由參加授課的學者專家和其他學員共同評點,氣氛十分熱烈,能夠把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雖然我只是作為一名學員參加培訓,卻有一種‘真刀真槍’般的‘實戰演練’的感覺。”徐寧女士在參加了今年6月份發言人培訓班後這樣感慨道。許多學員與徐寧有同樣的感受,他們認為今天的模擬練習,對於明天的真正實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為北京市衛生局的新聞發言人,鄧小虹一年之內三次接受外國專家培訓。第一回是2003年“五一”期間,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進行培訓,北京代市長王岐山也在這個培訓班中。當錄影機把學員接受採訪的全過程記錄下來並重放時,大家看到了自己還不夠放鬆的一些表情。第二回,是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的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上,讓大家興奮的是由法國公關專家杜孟在現場進行點評,更進一步感受到東西方媒體對新聞興趣點關注的差異。第三回是2003年10月份衛生部的全國培訓,“案例教學,學員分成小組互相採訪挑毛病。”

四川省成都市林業局新聞發言人葉浪對本刊記者説:“參加新聞發言人培訓班讓我受益頗多,兩天的培訓內容實在太豐富了,新聞發言人對我來説是一個新的領域……在模擬演練時,大家都很緊張,壓力很大,老師告訴我們每個人只要把握住要點,就當是為來賓介紹自己十歲的女兒就可以了……”

教育部首期司局級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學員們回憶起往事,至今還心有餘悸: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的幾位記者扛著錄影機突然造訪,對正在受訓的學員當場提出各種“刁鑽”的問題:“教育部司長都在這裡培訓,不上班,你們的工作由誰來做?……”瞬間,有的司長懵了,用手擋住鏡頭邊後退邊説:“我們這也是在工作……”其實回答得不錯,但沒有自信。第二天課堂上,老師放出了這個短片,學員們才知道原來這是由北京廣播學院的學生假扮的記者。

汪興明局長興致勃勃地説:“在‘非典’期間,國務院新聞辦一共舉行了八場新聞發佈會。一批新聞發言人脫穎而出,但發言人制度建立起來後,各級政府發言人普遍缺少實踐的機會。所以,當他們面對鏡頭和眾多記者的提問時,顯得比較拘謹和不自信……”

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者蔡振峰接觸過不同層次的中國新聞發言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中國不同部門的新聞發言人水準差別很大,國家級的發言人可能和媒體接觸比較多,比較知道如何應付,而省部級以下的新聞官態度就不一樣了,他們好像沒有經過訓練,也打聽不出什麼消息……我在報上看到國務院在對新聞發言人進行培訓,如果這項制度能長期實行,幫助他們提高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步”與“一大步”

汪興明説:“國新辦每年要舉辦十幾個培訓班,但唯獨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在公眾中引起的反響最為強烈。我們辦班的初衷僅僅是對新聞發言人進行基本的技巧和技能的培訓,這在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上還是一小步。”

鳳凰衛視的副臺長曹景行先生説:“有了發言人制度,可以使境外媒體把他們的注意力真正影響到中國關鍵的問題和核心的問題上,而且能夠把握他的本質,這個結果就是能夠如實地、真實地報道中國現在真正發生變化的事情。過去十多年,包括我們自己在境外做媒體的時候,如果中國越是不透明,那麼境外媒體亂猜的可能性越大,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裏面發生了什麼事情。而現在有了新聞發言人制度以後,有了一個窗戶,有了一個溝通的橋梁,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中國發言人制度現在建立起來的意義就在這裡。”

這使記者想到了35年前,即1969年,也是7月20日,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溫·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對我個人來説,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説,卻是一大步。”正如人大新聞學院的喻國明教授等一些專家認為的那樣: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與以往有些地方對公共資訊的封閉堵塞、對傳媒所持的回避做法相比,無疑是中國政治改革開放進步的體現。”的確,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也許只是中國政治文明建設新發展中一朵小小的浪花,卻推動了中國新聞發佈制度前進的步伐,折射出中國政府在形成一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這是政府在為公眾營造更加公開、透明的資訊環境的進程中邁出的“一大步”。

新聞發言人葉浪對本刊記者説:雖然培訓班的授課內容更多的是“突發事件”和“危機處理”等實質性問題的運作,但培訓班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新聞發言人制度這一機制,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意義在於促進政府和公眾的溝通,增強行政的透明度……”

趙啟正也曾在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上説過:“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國際上是通行的,特別是在發達國家有很久的歷史。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歷史還相對較短,很多創造性的工作還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去做。”也許我們現在談論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效果為時尚早,但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從無到有,本身就是政府資訊公開的一個信號。因此,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有助於政府建立起貼近群眾的有效溝通渠道,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文采”與“觀點”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本刊從今年第一期起就開設了《國際演講錄》欄目,不斷地向讀者推薦國內外優秀的演講文章。無論是中國領導人在美國哈佛大學做的親切感人的《把目光投向中國》,還是外宣領導在聖彼得堡斯莫爾尼宮的神采飛揚的演講《俄羅斯之行》,以及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言簡意賅的主題演講《東西方文化與現代化》……

這些文章或是情深意切的把一個現代的中國展現在世界面前,或是從兩國人民所熟悉的文化背景入手,一路娓娓道來,或是用事實和數據説話,講述自己的切身感受,向聽眾敞開心扉,篇篇文采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文采都建立在明確、準確地表達觀點的基礎之上。這些演講在一定程度上會為正在崛起的中國新聞發言人提供一些借鑒。

為了讓民眾更有效地接受自己的觀點,西方一些國家的發言人還在細節上用星級標準打造平臺。

作為教育部首期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主講老師之一,北京廣播學院的胡正榮教授介紹説:“美國白宮的新聞辦公室是專門負責總統和媒體協調各種事物的部門。例如總統的稿件如何撰寫,出席記者招待會的儀錶與服飾、發言時間等等一系列問題;小到總統面對媒體發言時,攝影記者從哪個角度拍攝等,都有十分細緻和週到的安排。所以我們看到布希總統無論是出現在電視上還是平面媒體上的照片上,都是非常討好的。

還有美國白宮發言人鮑徹,他面對記者的提問,哪些話該説,哪些話不該説,總是顯得遊刃有餘。……所有這些都是新聞辦公室精心設計的,那種種嫺熟的新聞傳播技巧,都是因為他們背後有一套成熟的政治傳播理念作支撐。”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喻國明教授也認為,“新聞發言人不僅要知曉本單位的業務,還要熟悉媒介運作的規律,這樣才能最有效地通過媒介把資訊發佈出去。”

葉浪也向本刊記者談起了授課中印象最深的國外案例:美國布希總統上臺以後,在民眾中聲望並不高,支援率一直很低。當“9·11”事件發生後,布希總統不顧大量的二氧化硫等廢氣,在現場進行了三分種的演講。短短的三分種,使布希在美國公眾的心目中好感倍增,公眾支援率一下提升到94%,超過了美國歷屆總統……”

胡正榮教授也為本刊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在宣佈伊拉克戰爭結束時,布希總統沒有在美國白宮發佈這一資訊,而是親自駕駛著戰鬥機在一艘航空母艦上宣佈的。這是白宮新聞辦公室專門為總統作的秀,然而這場秀卻贏得了很多美國公眾的認可。他們認為自己的總統有如此之技能(駕駛飛機)又如此之愛民(親自歡迎歸來的將士)。當時,布希總統演講的時間選擇了夕陽西下的時候,所有的士兵身著迷彩軍裝,外罩紅、綠、藍三種顏色的背心,當太陽落山時,金色的余暉和色彩的三原色在電視上的視覺效果非常動人。布希總統在演講時,擺放在演講臺四週的燈光,無論是順光、側逆光還是正面打光都是白宮新聞辦公室事先安排好的。

喻國明教授同樣也談到了美國“9·11”事件。當事件發生時,紐約消防局的新聞發言人在第一時間裏,向媒體發佈了大量消息。因此,國外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制度的規範化、透明化上。美國有政府資訊公開法案,哪些政府資訊應該披露,按什麼程式披露,如何落實責任人和追究失職責任,都有詳細的規定。這就從制度法規上保證了公眾的知情權。國內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在責任追究體系上還有待完善。

在國內外媒體的眼中,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是中國新聞發言人中的"高手"。對於趙啟正在1999年5月和7月兩次批駁美國《考克斯報告》的精彩發佈,人們至今仍然津津樂道。

1999年5月25日,以美國參議員考克斯為代表的一些反華政客,炮製了一份《考克斯報告》,大肆污衊我國從美國“竊取”或“非法”獲得其導彈、核武器機密和尖端科學技術。面對國外一些惡劣的輿論,國務院新聞辦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先後兩次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趙啟正在會上以大量準確、有力的事實,全面、深入地批駁了《考克斯報告》,並且當場精妙地回答了各國記者的提問。趙啟正曾説過:“掌握事實,才能實事求是;心存善意,才能對話。在很多場合,我們溝通不僅是為了獲取對方的好感,而是自己真實觀點的表達,這是原則。我們就是要通過記者來表達我們正確的觀點和內容,這是我們的職業需要……”

2001年1月29日,是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任期的最後一天。在晚間的使館招待會上,他微笑著向大家説:“不管是歡愉的時刻,還是艱難的時刻。我知道我在華盛頓有朋友。”十幾年來,李肇星在不同的美國人眼裏,有兩種形象,一種是熱情儒雅、具有文人傾向的外交官;另一種則是咄咄逼人、不肯退讓半步的鬥士。

他們作為代表中國政府的發言人,當站在講臺上面對中外各媒體的記者時,總是能以邏輯嚴密、指向明確、真實可信的發言,使人信服並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和智慧的營養。而這種魅力的根源所在,即表達了一種鮮明的立場和觀點。

“任何一個政府的發言人都很清楚,必須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上,這是毫無疑問的,對我們來講更是如此。”趙啟正主任説。

對於已經結束的幾期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不少授課老師認為:現階段,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培訓班還是停留在一些簡單的操作層面上,過於偏重對發言人技巧和技能的培訓,例如教授學員如何寫新聞通稿,不許新聞發言人回答“無可奉告”,而如何理順政府與媒介的關係,作好政府政治傳播將是今後新聞發佈制度面臨的首要問題。胡正榮教授認為:“在市場化的今天,新聞媒體總是要提出一些敏感問題。胡教授還建議每個單位每年做出一個詳細的計劃,就本系統新出臺的政策定期召開新聞通報會,與新聞媒體的溝通要做到潤物細無聲。尤其是突發事件發生後,各地政府要扮演一種主動出擊的角色,不能出了問題,讓新聞發言人一個人出面公佈一些資訊或數字就算解決問題了,而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資訊發佈,以消除偏見和隔閡,避免誤解和謠傳。

相關連結:

中國新聞發言人溯源

中國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展了新聞發佈工作,比如1962年5月29日,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舉行的記者招待會。

1982年年初,中央對外宣傳領導小組起草《關於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請示》。

1983年2月,中宣部、中央對外宣傳領導小組聯合下發《關於實施〈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和加強對外國記者工作的意見》,要求外交部和對外交往較多的國務院各部門建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發佈新聞。

新聞發言人之最

最早的新聞發佈會:1904年2月,日俄戰爭在中國境內點燃。當年8月,日方為阻止記者赴前線採訪,將許多記者召集到中國長春,介紹戰況。這被學術界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政府新聞發佈活動。

最早設立發言人的國家:20世紀50年代,美國在白宮設立新聞辦公室和發言人。此後,各國政府也紛紛效倣,樹立自己對內對外形象。

我國最早的新聞發言人:1983年,時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的錢其琛出現在外交部的記者招待會上,外交部也成為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建立最早、最好的國家部委。

中央國家機關新聞發言人名單

外交部新聞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孔泉

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章啟月

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建超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曹玉書

公安部政治部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孫永波

民政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竇玉沛

司法部新聞發言人趙大程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王世元

建設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齊驥

資訊産業部新聞發言人王立健

水利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顧浩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崇泉

文化部新聞發言人李景和

衛生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毛群安

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馬建堂

海關總署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黃勝強

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項玉章

環保總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潘岳

廣電總局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朱虹

中國奧委會副主席、體育總局新聞發言人何慧嫻

統計局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姚景源

安監局新聞發言人黃毅

臺辦主任助理、新聞發言人張銘清

臺辦新聞發言人李維一

地震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強華

電監會新聞發言人譚榮堯

銀監會新聞發言人李少鵬

郵政局新聞發言人睢紅衛

(責編/雷向晴、雪石;供稿/《對外大傳播》雜誌)

中國網 2004年8月3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