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技術産業

資訊技術産業(即IT業),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直接産物,它以電腦技術和資訊技術為基礎,主要包括電子電腦工業、通信設備製造業、軟體工業和消費電子工業等行業和部門,含義較為廣泛。在當今世界經濟中,資訊技術産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它對國家經濟的影響不僅是其産值本身的貢獻,更在於其産品和服務能動地改造其他産業,使其他産業的生産工藝、組織和管理髮生深刻變化。因此,資訊技術産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加人世貿組織對我國IT業的發展影響很大。

一、中國資訊技術産業加入世貿組織承諾

5·1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資訊技術産業承諾關稅逐年減讓表

年份

依照加人世貿組織關稅減讓年限計算

依照實際關稅減讓年限計算

減讓情況

降至零關稅的産品項目數

 

佔比重

平均關稅率

降至零關稅的産品項目數

佔比重

平均關稅率

2002

111

44.22%

3.13%

114

45.42%

3.13%

114項産品稅率降為零

2003

97

38.65%

1.12%

97

38.65%

1.12%

 

2004

19

7.57%

0.40%

16

6.37%

0.40%

 

2005

24

9.56%

0.00%

24

9.56%

0.00%

 

總計

251

100.00%

251

100.00%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加人世貿組織法律文件進行整理。

關於資訊技術産業,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法律文件內容,中國在關稅方面逐年減讓表見表5·1。

我國承諾,自加人世貿組織時起,中國加入《資訊技術協議》(“ITA”),並在2005年前取消中國減讓表中所列的所有資訊技術産品的關稅,按HS八位編碼共計291項産品目錄。加人世貿組織前關稅稅率在10%以下的,于2002年前降為零;關稅稅率在10%以上的,最遲不超過2005年降為零。"此外,自加人時起,中國將取消ITA産品的所有其他稅費。除了零關稅外,還將取消外企為獲取國內市場而必須向中國轉讓技術和出口配額的做法,從而使外企的投資環境更寬鬆,技術優勢更強,也將使發達國家企業從中國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從2002年1月1日起,我國將對251個資訊技術産品關稅稅目,實行《資訊技術協議》稅率。

下面用表格列出該領域的具體承諾內容。

5·2                    中國ITA産品關稅減讓承諾表

年份

主要資訊技術産品

關稅減讓

2002

行動通訊基站、行動通訊交換機、大、中、小型電腦、噴墨、鐳射印表機、傳真機、電阻器、電位器、電晶體及積體電路等122個關稅稅目的主要資訊技術産品,佔我國資訊技術産品總稅目(251)49%左右

 

零關稅

 

手機、局用程式控制交換機、光傳輸設備、網路設備、針式印表機及電容器等

3%低關稅

2003

大部分資訊技術産品

零關稅

2005

所有資訊技術産品

全部實行零關稅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附件8)《中國海關進出口稅則》(2002年版)

二、資訊技術産業領域承諾履行情況良好

(一)中國認真按承諾執行關稅減讓

我國海關總署己于2001年12月31日發佈2001年第22號公告,明確表示2002年1月1日起實施關稅減讓事宜。

2002年是中國加人世貿組織後的第一年,也是我國執行ITA協議的第一年,300多種資訊技術産品的關稅降低至5%,100多種資訊技術産品降到零關稅,ITA産品平均關稅稅率為3,13%。

根據我國加人世貿組織《資訊技術協議》的承諾,2002年我國對行動通訊基站、行動通訊交換機、大、中、小型電腦、噴墨、鐳射印表機、傳真機、電阻器、電位器、電晶體及積體電路等122個關稅稅目的主要資訊技術産品實行零關稅。實行零關稅的稅目佔我國資訊技術産品總稅目(共251個)的49%左右。對手機、局用程式控制交換機、光傳輸設備、網路設備、針式印表機及電容器等主要資訊技術産品實行3%左右的低關稅。

2002年,我國資訊技術産品關稅總水準(即算術平均稅率),由2001年的12·47%降低到3·4%,降幅達73%左右,是我國所有商品中降稅幅度最大的商品。2003年大部分資訊技術産品將實行零關稅;2005年所有資訊技術産品將全部實行零關稅。

有15個關稅稅目並非全稅目均實行《資訊技術協議》關稅稅率,(即,根據《資訊技術協議》的有關規定及我國加人世貿組織《資訊技術協洲的承諾,在2叨5年前逐步取消我國資訊技術産品現行進口關稅稅率過程中各個階段實行的關稅稅率及最終實行的資訊技術産品零稅率》這15個稅目的商品只有在為生産資訊技術産品而進口的條件下,才可適揪資訊技術協議)稅率。凡申報進口上述15個稅目商品並要求適用《資訊技術協議》稅率的單位,需經資訊産業部出具證明並經海關確認後方可適用《資訊技術協議》稅率。

(二)中國資訊産品進口數量和金額均大帽增加

來自海關的統計顯示,2002年1季度,中國資訊技術産品進口總值148·5億美元,佔中國外貿進口總值比重超過1乃。特別是零稅率資訊技術産品一季度進口100·6億美元,增長21%,佔資訊技術産品進口的2/3以上。

2002年1一12月份的11項主要進口商品中有四項是IT産品,其數量和金額見表5·4。

將2001年8月、9月、10月與2002年8月、9月、10月該四項産品的進口數量和金額分別進行比較,這一年來的變化便可一目了然:

加入世貿組織後 ,我國資訊技術産品進口數量不斷增多 ,國內企業為求生産和發展必須投人更大的力量。

隨著越來越多的資訊技術産品關稅降為零 ,預計今後5年將是我國資訊技術産品進口的高峰期。其進口的大幅增長一方面促進跨國公司將生産製造、技術研發、資金投入等向我國轉移,為我國成為全球資訊産活生産加工和研究開發基地提供了機遇;另一方面有利於降低國內企業的原材料採購成本,為擴大出口創造條件。

三、國外組織和機構對承諾執行情況結予積極評價

在全球經濟尚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引起國外極大的關注。在中國加人世貿組織一週年之際,許多國外組織和機構紛紛對我國的加入世貿組織承諾與執行情況進行比較和評價。

總體而言,外界對中國在IT領域的承諾執行情況是很滿意的。

中國美國商會認為:中國在資訊技術産業的履行進展是顯而易見的。最顯著之處在於對高科技産品進口的關稅按時進行了大幅度減免,大部分IT産品從2002年1月1日起降為零關稅,這些減免使得國內的消費者受益,反過來又刺激了消費的增長。中國IT産品的進口從2000年的610·億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710億美元,2002年上半年則達到了400億美元,而且這是在大多數産品的關稅已減為零的情況完成的(關稅減免部分價值75億美元)。有意思的是,由於一些部件進口仍有3%至9%的關稅,國內的製造企業反而因為這部分的成本相對增高處於不利的地位,並非一切都在節節推進。

中國台灣對與其關係最緊密的IT業的評論是:在成為WTO成員後,祖國大陸海關總署已于2001年12月31日發佈2001年第22號公告,明定2002年1月1日起實施關稅減讓事宜,而經調整稅則號列後對251項商品實施WTO《資訊技術協議》稅率。其中有114項之進口關稅已于2002年起降為0,其餘137項也進行減讓,ITA産品平均關稅稅率為3·13%。其中,課徵進口關稅最高者為數字照相機産品(30%以上),錄音錄影産品次之(17·5%)。但對實行《資訊技術協議》關稅稅率的産品及執行情況並未提出異議。

四、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資訊産業的影響

IT業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開放程度變化最大的領域之一,中國加人世貿組織對IT業的影響深刻而深遠。其變化和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世界IT巨頭紛紛搶灘中國

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外對中國的投資更加便利。中國巨大的市場和低廉的成本優勢,世界IT業巨頭在進行戰略性調整時紛紛搶灘中國。以下幾例可以讓我們窺一斑而見全豹。

南韓LG集團2002年對華投資呈現爆發性的增長,僅第一季度的投資就達2·3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35·3%。4月份LG完成控股公司和企業公司的結構調整,並在産業佈局上加以整合。LG中國公司CEO盧庸岳聲稱:“我們的目標是把中國地區發展成LG電子在海外的最大生産基地。”

日本東芝公司宣佈將在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區建立自己的全球化IT生産基地。于6月份成立的“東芝資訊設備杭州有限公司”是繼“東芝電腦(上海)有限公司”之後的另一家集筆記型電腦及電腦周邊部件的生産、銷售、維修、研發于一體的企業。它將成為東芝全球性的筆記型電腦生産基地。富士通、理光、NEC和松下也紛紛宣佈在中國成立新公司。

歐美的英特爾、摩托羅拉和全球第二大獨立軟體公司甲骨文等大型跨國公司也紛紛出招,擴大其生産和投資。歐洲的西門子、愛立信、阿爾卡特等全球領先的跨國公司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抓緊時機繼續擴大其影響。

(二)關稅下降有利有弊

中國加人世貿組織並實行零關稅,除了意味著國內IT企業與國外IT企業要在平等的環境和條件下展開競爭外,也意味著國內IT企業與國外IT企業應該在競爭中遵守相同的遊戲規則。WTO將直接把國際市場上平等有序、優勝劣汰的競爭規則引入國內。

關稅降低將導致現有資訊産品進口價格下降,不僅使用戶可以得到更優惠的産品和服務,而且使加工企業可以得到更低成本的原材料。可供進口的産品種類大大豐富,進口規模擴大。加入世貿組織後,資訊産業中間産品和最終産品的價格都將以顯著的幅度下降,對於最終消費者來説,可以節省一筆可觀的費用,用於其他方面的投資。加入世貿組織將降低國內企業的原材料成本,使成品價格下跌,國內各個行業對IT産品的需求將擴大,一些潛在的購買者可能成為現實的購買者,資訊産品的銷量會以更快的幅度上升,有利於其推廣和普及。

關稅降低也有不利的方面。由於進口規模可能快速提升,而導致電子資訊産品順差減少,甚至出現逆差。國內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將使市場集中度提高,國內企業生産的産品需求可能縮小,生存受到威脅。

而且發達國家將某些産品的核心技術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裏,我國承擔的利潤極其微薄。例如個人電腦是全球化分工最為明顯的産業,美國的廠商壟斷著晶片、作業系統等核心技術,佔據著利潤最豐厚的部分,日本、南韓、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則分享著記憶體、硬碟等第二層利潤,中國等大量的發展中國家則承擔著利潤微薄的機器組裝工作。這種國際分工便全球的電腦産業形成了緊密的聯繫,上游的技術發展決定了下游的産品技術水準。我國雖然有著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的明顯優勢,但在技術密集度大、附加價值高的産品生産中,勞動力價格優勢化為烏有。

(三)技術亟待進步的國內資訊産業面臨新環境

加人世貿組織後,我國進口更多高技術含量的産品,甚至直接引進技術。一方面,以同樣的投入將可能購買更多高技術的産品,從而對我國資訊化應用水準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我國接觸到更多的技術交流的機會,對於我國引進、消化和吸收先進技術,生産出高技術含量的産品,具有積極意義。資訊産業的許多核心技術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資訊技術水準和創新能力的不足,一直是中國IT業的軟肋。加入世貿組織後,雖然發達國家可能限制向中國出口關鍵的資訊技術和産品,但是通過更低的準人門檻,高技術含量的産品流入我國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我國的相關領域便有可能像彩電技術和彩電産業那樣,走出一條跨越式的發展之路。

加人世貿組織對於電子資訊産品技術水準的提高也有不利影響。國外廠商大多擁有極明顯的技術優勢移至中國的已是成熟的技術和産品,由於進口産品強大的技術競爭優勢,我國開發新技術新産品的努力將受到極大衝擊。現在看來極具發展前景而又相對較弱的産業,如半導體、工控機等會受到威脅。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進口國外高技術産品的過程中,我國可能增加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度,從而資訊技術開發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人。

(四)進口方式和環境由於壁壘的降低而呈現新的特點

加人世貿組織後,我國資訊産品進口的方式呈現出手段多元化和環境優化的特點。進口內容不僅包括用各種方式進行交易的産品,也包括以各種方式交易的服務。加人世貿組織後,外國企業可以在華從事電腦軟體、硬體服務;基礎電信和增值電信等服務;與電腦硬體安裝、數據處理等相關的諮詢服務,國外公司可以跨境提供;對於軟體提供服務、系統與軟體諮詢服務software implementation services系統分析服務。

在進口環境方面,我國電腦、通信産品的走私問題一直較為嚴重,關稅的取消,對於該類産品的走私將大幅減少,甚至停止,該産業的生産和經營活動將更加規範化,有利於良好經營秩序的建立。同時,來自外部競爭壓力的加大,也有利於我國電子資訊産業按照比較優勢調整産品結構,促使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來提高競爭力。

從總的趨勢看,今後除了極少數幼稚資訊産品的進口有可能實行一些特殊審查外,對部分取消許可證的産品實行透明度較高的進口配額和關稅配額制度,而對多數資訊産品則實行招標採購和市場競爭的進口方式。這樣一來,我國資訊産品中的電子基礎行業、雷達行業、電子電腦行業、通信導航行業、廣播電視行業幾乎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電腦、照相機、彩電及彩管、廣播電視設備、通訊設備等在實行進口許可證及各種控制目錄保護的情況下,生産這類産品的電子企業將不得不面對進口産品的直接競爭。

加人世貿組織對電子資訊産品進口的地區結構、資金利用、産品渠道乃至國家資訊安全等方面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加入世貿組織後,IT産品進口的地區呈現多元化趨勢;利用外資的機會大大增加;産品與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涉及到國家利益,對於國際收支平衡和國家政涂軍事、經濟機密的保護等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中國加入ITA協議,在我國的資訊技術産業仍為“幼稚産業”的時候將資訊技術産品降為零關稅,曾令很多人迷惑。但這一決定確實是高瞻遠矚的。因為在世界資訊産品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如果不參加資訊産品協議,遺留下來的關稅會給國外投資造成障礙,沒有投資就沒有資金,就學不來管理,跟不上世界資訊技術産品發展的趨勢,而一旦被落下,就很可能永遠再也趕不上了,那麼我國的資訊産業將面臨更加被動的局面。

五、中國資訊産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策略

(一)充分發揮自身競爭優勢,提高競爭力

中國要充分利用加人世貿組織界貿易組織的過渡期,在國內建成世界級的資訊産品製造中心。我國資訊技術産業要依託我國已經擁有的居全球總規模第三位的資訊技術産品生産、加工基地的産業基礎,抓住發達國家將生産加工鏈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契機,發揮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和智力資源充足的優勢,採取進一步的開放政策,大力吸收國際資本,爭取到2005年將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的資訊技術産業加工、生産和開發基地,實現産業鏈由低端向高端,由國內市場向全球市場行銷的轉移。

要在企業重組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進行跨地區、跨部門的戰略重組,形成産品相互銜接、技術相互補充的大型企業集團。要積極跟蹤世界資訊技術發展趨勢,堅持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相結合,抓緊關鍵技術的自主科研攻關,高起點發展我國資訊技術和裝備,並儘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建立真正能夠支撐資訊化發展的技術、生産體系。要從體制上和機制上解決好科研與生産的結合問題,以産品為龍頭、市場為導向,將一些從事應用開發的科研院所與生産企業合併組建企業集團,或在大企業中建立自己的研究開發機構,形成科研開發、産品生産、 市場應用相互帶動的良性迴圈。

(二)大力扶持技術創新,在資訊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企業要建立專門的研究開發部門,跟蹤世界資訊技術發展的前沿,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開發和創新,使企業技術能保持在領先。在自主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國際合作,在國際合作中堅持自主發展,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研究和開發。

電子資訊産品製造業要根據投資類、消費類、元器件類産品的不同特點,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在産品生産上要實現微電子、軟體、光通信、行動通訊、網路設備等關鍵領域的重點突破和明顯進展;在産業架構上要以網路為中心,加快發展基於網路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硬、軟體産品。我國“十五”期間,資訊産業要重點發展如下領域的産品:數字行動通訊産品,光通信傳輸系統,接入網系統設備,衛星通信系統,數據通信用網路系統設備,電腦産品,鐳射、噴墨印表機及其部件、配套件,光磁片驅動器及其關鍵件,網路與資訊安全産品,IC卡及其相關産品,應用軟體,基於LINUX的操作平臺及其整合應用環境的軟體,潛入式作業系統軟體及其相關産品,數字電視及其相關産品,數字音視頻廣播系統設備,積體電路,螢幕件,汽車電子産品,新型元器件,電子專用設備、儀器和工磨具,電子專用材料,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郵政業務裝備及管理系統,資訊應用系統。

在軍事上,離開了電腦對大量數據調整處理的能力,高精度制導武器,衛星通訊設施,全球定位系統是不可能的。必須掌握以積體電路和軟體技術為重點的核心技術,提高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産品的比重力求在大型積體電路、高性能電腦、大型系統軟體、超高速網路系統、新一代行動通訊和數字電視等領域取得突破。在中國生産移動通訊設備、終端接人設備、數字視頻、網路設備、高增值的消費類電子産品等資訊産品,成為世界市場的重要供應基地。

(三)充分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促進資訊産業發展

國家應制定科學合理的IT産業長遠發展規劃,為IT企業在技術、管理、市場資訊、人才培訓等方面提供義務指導,幫助企業協調亟待解決的種種“疑難雜症”等等。同時加快電子資訊産業立法,在己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重點研究制定保護和促進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的法規,如《電子工業振興法》《通信工業振興法》《半導體工業振興法》、《電子資訊産業管理條例》、《資訊産業政策》等,使IT産業的發展擁有更好的法規環境和政策環境。

1·政府強化宏觀調控,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資訊産業管理部門應從企業微觀管理領域退出,主要通過宏觀調控來引導IT企業的發展,同時與本部門的行業協會等仲介機構一起,加強統籌規劃和市場管理,規範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確保電子資訊産業成為市場功能發揮最充分的産業。積極引入競爭機制,形成不同層次的業務競爭,促進通信與資訊市場的繁榮與發展。避免低水準的重復建設而造成國家資源的嚴重浪費。加大市場監管力度,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來管理市場。加強資訊市場的管理,完善資訊法制的建設,儘快制定資訊産業的有關法律,使我國資訊産業的對外開放有法律依據和保障。

2·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加快服務職能的確立和服務功能的完善

政府部門的服務職能主要包括經濟政策和經濟資訊諮詢服務、經濟決策和經濟規劃服務、綜合協調服務、技術服務和員工培訓服務等。資訊産業管理部門也應當以服務IT企業為宗旨,提高自身的決策諮詢能力,建立有效的服務企業的工作制度與程式,減少工作環節。積極發展資訊諮詢服務機構,為IT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IT企業提供經營管理、技術、市場行銷、資訊、人才、財務、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服務。資訊産業管理部門要根據本部門的資源和産業特點,健全行業仲介服務體系,逐步實現仲介服務的組織網路化、功能社會化、服務産業化。

3·政府鼓勵公平競爭,支援中小企業發展

實現各類所有制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世貿組織基本規則的要求。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各類企業之間的不公平競爭現象大量存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對國有企業的偏愛,二是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種種政策優惠。在WTO規則下,包括資訊産業管理部門在內的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在制定行業發展政策的時候,要注意遵循“國民待遇原則”,為IT企業之間的競爭提供一個公平的政策和法律環境。另外一方面,也要積極借鑒其他國家在扶持中小企業方面的經驗,通過對中小企業一定的扶持,避免大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排擠中小企業,避免壟斷、不正當競爭等市場失靈現象的發生。在制定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政策對民族企業發展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對於資訊産業本身的發展是否會有推動作用,要有選擇的制定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避免民族IT産業的發展受到抑制。吸引外資應著重放在改善投資的軟硬環境、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方面上來,避免在吸引外資的過程中發生對企業公平競爭條件的破壞。

4·政府對資訊産業的扶持由後期保護向前期支援轉變

在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中,貿易自由化的呼聲很高,有關國際貿易組織也在極力推動貿易自由化。但在客觀上,由於世界各國在科技水準、生産能力、出口産品競爭力狀況等方面都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因此,不同類型國家對貿易自由化問題的態度是不同的。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由於科技水準相對落後,國內産業競爭力嚴重不足,目前尚不具備實行貿易自由化的條件。因此,即便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從國內IT産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和國家的經濟安全出發,資訊産業管理部門也必須對我國的一些IT産業實施必要的保護,這也是世貿組織規則所允許的。實施前期支援措施則符合國際多邊貿易規則,其運用有較大的空間。從措施應用效果看,後期保護措施的主要功能是有利於減輕企業的資金負擔,提高企業出口創匯的積極性,而前期支援措施則可以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和技術狀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5·適度制定鼓勵出口的政策

在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範圍內建立出口産品的補貼是許多世貿組織成員的一貫做法。拿美國來説,它早就為本國公司制定了“出口銷售補貼協定”。在該協定的支援下,長年以來美國累計有2500億美元的出口産品得到了補貼。我國政府也應當在WTO規則許可的範圍內,制定相應的鼓勵出口的政策。當然應主要採取上面所提到的“前期支援”政策,對面向出口的IT企業的研發、技術引進等活動給予相應的優惠和補貼。同時鼓勵軟體出口型企業通過 GB/T19000—ISO-9000系列品質保證體系認證和CMM(能力成熟度模型)認證。其認證費用通過中央外貿發展基金適當予以支援。

6·利用政府採購政策,扶持民族IT高科技企業發展

許多外國政府都用政府採購政策保護本國産品市場。如南韓政府規定,除國內不能生産的商品外,政府部門必須使用國貨。甚至採取“緊急採購制”,通過購買、儲備企業的産品,幫助其渡過不景氣的難關。在國産資訊産品的品質、性能等方面與外國産品相當時,應優先選購國産品。在選用國外公司的通信設備時要防止兩種傾向,即“超國民待遇”和“欠國民待遇”。對此,要執行WTO的“國民待遇”原則,徹底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增加政策透明度,真正實現公平競爭。

在這些方面南韓政府做的很好。南韓在1999年成立國家科技委員會,由總統擔任委員長,並由政府各主要部門負責人和相學界、經濟界的專家組成。國家科技委員會一般每年召開3次會議,審議並決定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事項。

南韓國家科技委員會2002年11月28日在青瓦臺總統府召開第11次會議決定,將制定南韓國家技術發展規劃藍圖—“國家技術地圖”,以期在今後的10年內把南韓的綜合競爭力提高到世界前10位。·

由金大中總統主持召開的這次會議表示,要通過製作“國家技術地圖”實現南韓的社會資訊化、知識化和技能化,建立健康文明社會,振興環境和能源等新領域,創造骨幹産業的價值,保障國家安全和提高國家形象。為此,國家科技委員會選定49項戰略産品和99項核心技術作為“國家技術地圖”的內容。這些産品和核心技術的選定標準能夠産生巨大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技術開發能夠取得成功。

與此同時,南韓國家科技委員會還通過了2003年科技發展執行計劃。這一計劃確定國家研究開發費用為5·28萬億韓元(1200韓元合1美元),佔2003年國家預算的4·7%。這些研究開發費用將主要用於資訊技術、生命工程技術、奈米技術、航空航太技術、環境技術和文化産品等未來新技術研究開發,同時用於新技術與傳統産業的結合等方面。

除此之外,南韓國家科技委員會還審議通過了第一個“環境技術開發綜合計劃”,以及“通信、海洋、氣象衛星開發計劃”和“聘用女性科技人才計劃”等。

(四)加強對軟體産業的支援

軟體是電子資訊産業的核心,中國的軟體産業目前尚在起步階段,缺乏開發大型軟體的能力,國家應在融資等方面給予適當的優惠措施,減少軟體企業的風險,鼓勵其開發新技術的積極性。國內高等院校、科研所的科技人員創辦軟體企業,有關部門應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在流動方面也應放寬條件;國外留學生和外籍人員在國內創辦軟體企業的,享受國家對軟體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

中國軟體業發展在黑暗中摸索了10多年,才以1997年為轉折得到長足的進步,“九五”期間總銷售額達753億元,是“八五”期間的4·1倍,2000年軟體銷售額是1991年的51倍。2001年我國軟體市場銷售額為300多億元,與2000年相比,增長34%,軟體市場佔IT市場的比重將從2000年的11·3%繼續提高到12·1%。據資訊産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作司的最新統計,2002年上半年我國軟體行業繼續保持迅猛增長態勢,1一6月軟體行業軟體與系統整合收入達520億元,同比增長32%;軟體出口6億美元,同比增長41%,創最高水準,2002年全年營業收入達1100億美元。

我國的軟體産業與發達國家相比規模較小,處於初創期,但增長率遠遠高於全球軟體市場的增長率。預計到2005年,全國將實現軟體和資訊服務銷售額2500億元人民幣,軟體出口將超過10億美元。

據悉國務院資訊化工作辦公室負責人12月1日表示,我國將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加大對軟體産業發展的支援。“十五”期間,中央財政預算內資金向軟體産業的投入不少於40億元。

根據國務院資訊化工作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振興軟體産業行動綱要(2002年至2005年)》,我國提出多項適應軟體産業發展新形勢和軟體企業迫切需要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1)鼓勵與跨國公司設立聯合研究開發機構,共同研究開發制約軟體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2)加強軟體標準化體系建設,促進企業提高品質管理能力;

(3)通過制定政府採購軟體産品和服務的目錄及標準,規定利用財政性資金建設的資訊化工程中用於購買軟體産品和服務的資金原則不得低於總投資的30%,國家重大資訊化工程實行招標制、工程監理制,國家重大資訊化工程承擔單位實行資質認證,制定應用資訊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的鼓勵政策和技術裝備政策等措施,鼓勵優先採購使用國産軟體和服務;

(4)針對軟體貿易特點,完善軟體出口管理辦法,為軟體企業出口提供便捷服務;

(5)允許軟體出口基地內的出口軟體企業開立外匯賬戶;

(6)支援符合條件的出口軟體企業在境外設立研究開發機構、市場行銷及服務機構,並在用匯上給予支援;

(7)通過産權交易,實現非上市軟體企業的資本流動,吸引社會資本投人;

(8)通過調整可用於軟體産業發展的各種資金的結構向軟體産業傾斜,中央財政按己有資金渠道適當增加規模,加大對軟體産業的投資力度;

(9)各級政府和財政撥款事業單位要為購買自用正版軟體提高必要的資金,以支援打擊軟體盜版和走私活動;

(10)加強産業統計指標體系和評估體系建設,對軟體運作情況和有關政策執行情況進行定期評估等。

我國規劃到2005年,軟體出口額達到50億美元;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體産品,形成若干家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軟體骨幹企業;軟體專業技術人才達到80萬人,人才結構得到優化;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大力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軟體産品和系統。

這些措施的出臺對我國的軟體業來説是最大的好事。我國軟體業起步較晚,與國際上已具有龐大規模和開發能力的軟體企業不可同日而語。希望這些措施能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儘量擺脫人為地扭曲和干擾,對投入的資金既有有效的管理,又不妨礙企業的正當決策,真正給軟體企業的發展帶來實惠。

(五)吸納高素質的技術及管理人才

目前,世界資訊技術産業的全球化不僅表現在商品和資本的跨國界流動上,還表現在人才的跨國界流動上,而且産業的競爭突出表現為對人才的競爭。

中國每年都有不少資訊類的技術人員受雇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公司。而我國資訊産業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尚不能滿足現代資訊産業發展的需要。所以,為了推進我國資訊産業的發展,培養、造就和吸引大批為資訊産業發展所需要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當務之急。要提供一個有利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發展環境,要解決利益機制、創新環境和工作條件等三個問題。為此,需要建立人才的評估機制,並通過提高工資、獎金、福利和給予股權、期權等來建立合理的利益機制。

(六)發展資訊服務

世界資訊産業中,軟體及資訊服務與硬體的比例保持在55:45頂中國的這一比例是27:73,顯然,軟體和資訊服務的發展還遠遠不夠,同時也説明這一領域還有很大潛力。

我國擁有數以千萬計的網路資訊的潛在提供者和上億的網路資訊服務的潛在用戶;加上已初具規模的電信基礎設施,我國發展以資訊內容為重點的網路資訊服務業越居世界前列的潛在優勢。

據最新統計表明,我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上網人數的最多國家,2008年奧運會的舉行;也將給中國的資訊服務産業帶來莫大的商機,我們要充分抓住這次機遇,提升中國的資訊服務水準。

中國網 2003年9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