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打造素質扶貧新模式 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

越來越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從當地的素質扶貧項目中得到好處,他們在接受過各種技能培訓後進城務工,在城裏找到工作。

方菊娥,一名已有3、4年外出務工經驗的農村婦女,特意從打工地趕回來參加第二期家政護理技能培訓。方菊娥説,過去她主要打理家務,偶爾幫幫田裏的農活,大部分時間無事可幹,參加完素質扶貧一期培訓之後,在溫州找到了做保姆的工作,每月的收入能有700多元。

“我意識到自己除了作家庭婦女之外也可以通過勞動為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讓我感覺十分自豪”,方菊娥説。她向記者透露,她希望經過這次培訓之後,工資可以漲到千元左右,早日完成家裏蓋樓的夙願。

與方菊娥有著同樣期望的還有20歲的劉曉。這名還有半年就要從職業學校畢業的農村姑娘希望自己將來的月薪能夠達到800-1500元。

“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專車司機,我知道這個職位目前需求量很大,學校會為我安排好就業機會的”,劉曉説。

據中共衢州市市委書記蔡奇介紹,衢州作為浙江省的貧困區,于去年按照“培訓農民,提高農民,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的基本思路開始“素質扶貧”。當地政府向第一次參加培訓的農民提供免費的教育機會,並借鑒美國的“學券”制度,向農民發放“培訓券”,讓他們自由選擇培訓課程。培訓結束後由主管培訓部門組織統一考試,考試合格者頒發合格證書,並由有關培訓機構向受培訓的農民推薦相關的就業機會。

據了解,衢州有關部門已與周邊的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等發達地區簽訂了多項勞務輸出協議,來自衢州的保姆、保安和技工在這些城市正越來越受歡迎。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衢州市共組織農民培訓13.5萬人,組織勞務輸出37.32萬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2%。2003年全市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達3980元,比上年增長10.71%,其中外出務工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64%左右。

正在當地參加世界銀行“全球扶貧大會”扶貧實地考察的聯合國勞工組織高級顧問張幼雲認為,“衢州模式”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認識到了“當地農民素質低致使農村勞動力轉移慢最後導致農民收入低”這個基本規律。

張幼雲説,把握住了這個導致農民貧困的根本原因並加以扭轉,扶貧計劃能夠獲得成功也就順理成章。張幼雲還認為,衢州的扶貧模式還將當地各種機構的力量協調成合力,在農民、扶貧機構和用工單位之間建立起一種合作關係,這既保證了用工單位的用人需求,同時又保障了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

“在我看來,農民創業綠卡、自編的培訓教材等等這些衢州模式中特有的東西都是中國扶貧工作中的創舉”,張幼雲説。

國務院扶貧辦外資中心主任蔣曉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積極開展農民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道,衢州結合自身情況打造出的扶貧方法是一個雙贏的模式,窮困農民從中得到實惠,當地的經濟水準也因此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這對於中國許多貧困農村地區的脫貧工作都有借鑒的價值。他透露,扶貧辦將有條件、分階段的向全國推廣衢州的扶貧經驗。(徐松)

 

新華網  2004年4月15日


熱點話題之中國農民工
農民工問題現狀與出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