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2005年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展望與預測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5 月26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2004年是我國農業農村經濟普遍上升的一年。儘管如此,由於農業基礎薄弱的狀況沒有明顯改變,2005年,“三農”問題仍然是我國經濟運作和發展中的突出矛盾。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仍然是黨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把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勢頭保持下去。但是,受外界環境不利因素增多影響,以及農業經濟迴圈階段性的變化,2005年農業農村經濟進一步普遍上升將面臨更多的困難。考慮到農業農村經濟運作與發展面臨的各種條件和自身的規律性變化,2005年農業將繼續為實現我國經濟宏觀調控的目標發揮積極作用。2005年,第一産業增加值將增長3%,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到14%左右,第一産業和鄉鎮企業增加值總和佔GDP的比重保持在45%左右的水準;城鎮化水準估計為43%左右;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所佔比重可能下降到33%以下;農産品國際貿易逆差可能縮小,甚至重新出現順差;糧食總産量可能突破4.8億噸;多數農産品供求平衡比較寬鬆,市場價格下降可能性增大;農民增收難度加大,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速度可能回落到5%左右。綜合來看,2005年農業農村經濟形勢變化雖然受到2004年度延續性的影響,但是進一步上升的難度明顯增加,可能性減小,尤其是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兩方面的增長都可能出現回落。在農業農村經濟可能出現轉折的階段,避免大起大落具有重要意義。

1.農業與國民經濟

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是食品加工業和以農産品為原料的輕工業的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快速提高對農産品直接的和間接的需求的增加,要求農業能夠保持適當的速度增長。農産品能否滿足城鄉居民生活水準提高和相關産業發展的需要,會對整個國民經濟運作與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産生重要影響。考慮到2005年農業生産的有利因素比較多,估計農業會普遍增産,農産品市場價格可能穩中有降,這對於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作將産生非常積極的影響。2005年我國農業仍然會成為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積極力量,消費者和下游農産品加工企業從充足的農産品供應中獲益,農民仍能從農産品銷售中獲得較好的收入。但是,2005年下半年後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甚至出現明顯的不利因素的可能性增大,農業基礎的脆弱性更加顯現。

受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産業結構變動長期趨勢影響,我國農業增長仍然會比非農産業慢。估計2005年第一産業增加值的增長將恢復到常年的平均水準,較2004年增長3%左右,按不變價格計算將達到2.2萬億元,增長主要來源於農産品增産,第一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下降到14%左右。受宏觀經濟環境仍然對鄉鎮企業比較有利,鄉鎮企業固定資産投資勢頭近年來比較旺盛等有利因素影響,各地都設法發展鄉鎮企業增加農民收入,2005年鄉鎮企業仍然會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第一産業和鄉鎮企業增加值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雖然可能略有下降,但仍然能夠保持在45%左右的水準。

2004年我國城鎮化水準已經達到41.8%,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規模為時間序列,按照二階自回歸模型,估計2005年我國鄉村人口可能會下降到7.5億人以下,城鎮化率在43%左右。

農民需求不旺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農民消費率不高困擾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市場消費增長低迷,是消費率偏低的重要原因。歷史經驗表明,上年農民收入快速增長也有助於促進下一年的工業消費品市場繁榮。2004年農民收入較快增長,會成為2005年農民消費增加的有利因素。預計2005年農村消費品零售額繼續保持2位數增長,總額達到2萬億元左右,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可能降到33%以下。餐飲業仍然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繼續改變,在外用餐中消費的食品增多,新食品經濟加快形成。

2005年農産品進口將繼續增長,出口壓力增大。儘管如此,考慮到我國農産品供求關係已經得到較好的改善,國家將通過強化農産品品質安全管理、優化農産品出口結構,培育農産品出口重點企業、健全農産品出口信用保險制度等措施,促進農産品出口政策體系的完善,農産品出口競爭力的提升,這將有助於擴大農産品出口。估計2005年農産品國際貿易的逆差可能縮小,甚至可能再度出現順差,糧、油、棉等凈進口數量會有所下降。

2.農業經濟運作

受農産品市場需求旺盛,尤其是國家促進農業生産的政策影響,農業投入的增加,農民發展農業生産積極性的高漲,估計2005年多數農産品仍然會增産,但糧食、油料等大宗農産品的增産幅度會明顯低於2004年。農産品有效供給增加,將進一步緩解部分農産品仍然存在的供求關係緊平衡;而棉花受市場價格回落過大等不利因素影響,水果受生物生長週期性影響,可能會出現減産,減産幅度和新季的市場價格走勢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畜産品産量將有較大幅度增産,但是市場供給量可以根據市場價格變化進行調節,價格可能仍然保持相對穩定。

(1)糧食供求可能實現當年産需平衡。糧食供求平衡關係的變化始終對農業經濟運作走勢起著基礎性決定作用。一方面糧食生産對於全國農戶具有廣泛的影響,對糧食主産區影響更大;另一方面,糧食供求關係變化引起的價格波動會對其他農産品,甚至全國性物價走勢發生重要影響。因此,2005年國家在糧食宏觀調控方面的目標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性,既要防止糧食價格下跌,避免對農民增收造成不利影響;又要防止糧食價格暴漲,妨礙通過宏觀調控實現全國物價總體水準的穩定。政府確定了糧食調控政策的目標是既要重視切實保護和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實現糧食增産,又要高度重視防止糧價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顯然,在實際經濟生活中既實現增産又確保價格不下滑的難度比較大。

我國糧食年總需求大約4.8億噸,年增長率不到1%,與統計誤差相比,年增長率可以在短期內幾乎忽略不計。儘管我國糧食生産的基礎仍然比較薄弱,但2005年糧食還將進一步增産,可以預期突破4.8億噸,基本實現當年産需平衡。

糧食需求。我國糧食消費中儘管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保持一定的增長,但是,受食物多樣化和城鎮化水準提高影響,城鄉居民口糧消費總體上趨於減少。近年來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家中購買的糧食和在外用餐中消費的糧食折合成原糧估計為105公斤左右,按照42%城鎮化率估算,2004年城鎮居民全年消費的糧食總量約為6000萬噸;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消費糧食222公斤,全年消費的糧食總量近1.65億噸;綜合城鄉居民口糧消費,每人平均173公斤,年總消費量約2.3億噸原糧;飼料糧約1.8億噸;口糧和飼料糧合計約4.1億噸;再考慮到工業用糧、種子用糧和糧食損耗等因素,2005年國內糧食需要量4.8億噸左右。

2005年糧食進一步增産的積極因素。2005年糧食再增産儘管面臨著播種面積擴大、單産提高、財力支援、價格上調四個方面空間有限和氣候條件不確定等因素的制約,但是,實現糧食增産仍然有很多有利條件。受2004年多數農産品價格基本保持高位運作,糧食生産比較效益提高等市場力量的驅動,農民會進一步擴大糧食生産。農業稅免征範圍進一步擴大,減免力度進一步增強,種糧農民得到的直接補貼和良種補貼會更多,主産區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不會改變;國家仍將加強監管,堅決防止化肥等農業生産資料價格過多上漲。這些對於進一步調動和保護農民發展糧食生産積極性會産生有利影響。

國家還會加大農業投入力度,推進優質糧食産業工程和大型商品糧生産基地的建設;2004年國家對農田基本建設投資的力度明顯增強,新增有效灌溉面積98萬公頃,比上年增長1.8%;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3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6.7%。這將有助於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提高。新增的糧食生産能力將在2005年糧食增産中發揮作用。

受2004年糧食市場價格比較高和國家擴大糧食生産政策等因素影響,2005年糧食播種面積仍然會擴大,估計將會進一步恢復到1.04億公頃(15.6億畝)以上。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04年我國秋冬播的面積比上年增加了133萬公頃。其中冬小麥播種面積估計達到2120萬公頃,同比增加100萬公頃,增長4.95%。因此,只要早稻和秋糧再新增100多萬公頃就能夠使我國糧食播種面積恢復到2001年的水準。

考慮到我國2004年冬季和2005年春季雨水相對充沛,以及可能增加的糧食生産能力,按照2004年糧食單産水準估計,2005年我國糧食總産水準可能突破4.8億噸。

糧食價格回落的壓力越來越大。儘管我國糧食生産基礎仍然存在著相當脆弱的一面,但從短期來看,保持糧食市場價格穩定比實現糧食增産的壓力大。進入2005年,我國糧食供求總量已經基本實現平衡。如果2005年糧食實現當年産需平衡,那麼隨著物價總體水準逐步回落,糧食市場價格下降的可能性也相應增大。一方面,世界糧食豐收,糧食庫存處於較高水準,國際糧食價格穩中有降,這一變化會傳遞到國內市場;另一方面,糧食價格與物價總體水準高度相關,糧食消費價格上漲率與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率的相關係數為0.901。1997年至2003年糧食價格不斷下跌和持續低迷與我國多年的通貨緊縮有很大關係。國內外市場價格下降最終必然促使國內糧食價格回落。顯然,如果糧食市場價格出現明顯回落,這可能會對農業和農村工作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如果説2004年糧食增産和糧農增收兩個目標相互促進,那麼2005年這兩個目標之間的衝突可能顯現。

(2)2005年其他多數農産品供求平衡可能比較寬鬆。2005年我國城鄉居民植物油消費量大約1000萬噸。植物油與油料之間的多年平均比例為17%,按照這一比例,估計需要油料5900萬噸左右;而2004年我國油料總産量加上進口大豆、國産大豆已經明顯超過6000萬噸,再加上凈進口的600多萬噸食用植物油,估計2005年我國油料總量供求平衡比較寬鬆。

我國紡織品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2005年1月1日起各國將取消紡織品配額管理,這將給我國紡織品出口帶來更多的機遇。估計2005年棉花總需求約800萬噸,而2004年國內棉花總産量和凈進口棉花二項合計數超過了800萬噸,因此國內棉花的供求平衡關係也比較寬鬆。

由於油料和棉花總量供求關係比較寬鬆,市場價格總體上回落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比較而言,由於2004年棉花總産量和進口量已經使2005年供求失衡比較突出,預計2005年棉花總産量可能會出現波動;油料增産和進口幅度相對較小,且存在結構性供求缺口問題,估計2005年油料仍然保持小幅度增産。

受前幾年農業結構調整影響,蔬菜發展較好。2004年受農作物之間的比價影響,蔬菜種植面積有所縮小,但是由於蔬菜生産季節比較短,2005年市場價格的變動會使蔬菜價格季節性波動明顯高於往年。由於2004年水果産量增長幅度較大,2005年新果上市前估計水果價格會在低位運作。按照水果生産的大年小年波動週期,估計2005年新果上市後期可能會出現水果價格的回升。

與農業産品生産相比,畜産品和水産品受氣候影響相對較小。受肉禽蛋奶和水産品價格相對較高,比較效益相對較好影響,2004年各地牲畜存欄量增加,農民補欄積極性高漲,漁業生産規模擴大,2005年主要畜産品和水産品市場供給量來源增多。估計2005年畜産品生産和水産品生産繼續保持與消費需求同步增長態勢,或者略高於當年需求增長,通過增加存欄或者增加庫存,能夠使市場供求關係基本穩定。

3.農民收入

2005年農民增收儘管仍然存在著很多有利因素,但是由於在2004年農民收入增長中發揮最大作用的價格因素的貢獻在2005年可能下降,2005年農民收入增長的最大貢獻因子可能要依賴工資性收入,減負和轉移性收入仍然可能發揮作用。考慮到農民收入增長的趨勢性,以及所面臨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並通過國內生産總值、政策選擇以及農業增産增效、外出務工收入變化等對農民收入影響的模擬分析,估計2005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較2004年的增幅超過150元,增長近5%。

(1)農業純收入增加會重新面臨制約。2004年農業生産經營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最大來源。隨著農産品供求關係的進一步寬鬆,2005年農産品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很小,即使部分農産品價格上漲,但上漲空間估計也不會大,農産品價格對農民增收的作用將會明顯減弱。

儘管農民家庭經營中農業收入經過長時間徘徊後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但其推動力主要歸於農産品價格的上漲。而2005年農牧業收入進一步快速增長缺乏相應環境條件支撐。儘管上半年農民仍然能夠從相對較高的農産品價格和2004年度增産的農産品銷售中保持較好的收益,但新收穫季節後農業增産增收的形勢總體上可能會發生變化,2005年可能成為農業收入增長重新回歸困難期的轉捩點。

實際上,2004年與1997年相比較,家庭經營中農民每人平均農牧業純收入增加了近150元,名義增長約12%,而2004年的農産品生産價格較上年上漲幅度就超過12%。因此,考慮到農産品價格下跌和農村人口絕對數量減少等因素,可以認為農民來源於農業的收入仍然沒有擺脫實際收入徘徊的困局。2005年儘管國家仍然會保留最低收購價政策,但對農民增收的影響程度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要進一步增加農業收入,除了有利的價格因素外,還需要農業資源支撐。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以及城鄉居民生活水準提高對住房條件改善和生態環境改善的更高要求,耕地減少不可避免。2004年雖然國家不斷加大對耕地佔用的治理力度,嚴格控制非農佔地,土地資源管理取得成效,但當年凈減少耕地仍然達到80萬公頃。和耕地資源一樣,水資源、農業科技創新資源等都可能制約著農業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受原材料價格高和運輸“瓶頸”制約,2005年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漲壓力仍然比較大。2004年由於全國農業生産資料價格平均上漲10.6%,用量最多的化肥上漲12.8%,使糧食生産每畝生産投入(不含人工費用)比上年平均增加17.1元。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漲,農業生産成本就會上升,農業效益必然下降,制約農民增收。

(2)農民增收的有利因素。儘管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但2005年農民增收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估計2005年工資性收入會成為農民收入增長最主要的貢獻因子。受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和就業機會相對較多的影響,尤其是城鎮建築業、製造業等對農民工需求大的産業增長強勁,農民外出務工尋找工作的機會相對較多。2004年中央安排了2.5億元專項資金用於農民培訓,促進了農民技能的提高,這將在2005年及今後農民增收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國家對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的加大,以及2004年部分産業和部分地區出現的農民工供不應求的情況,估計2005年外出農民工的工資水準會進一步提高。為了進一步切實維護進城務工農民的權益,政府會進一步清理各種針對農民進城務工的歧視性政策和亂收費,還會繼續在醫療、保險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為農民工改善待遇,這些也最終會成為農民工增加的積極因素。

農業稅的減免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業補貼力度會有所增加,將繼續在減少農民負擔和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方面發揮作用。儘管農産品價格可能不再成為有利因素,但是農産品價格如果能夠保持相對穩定,2004年豐産,以及2005年可能的好年景可能繼續為農民增收提供支撐。

(本文選自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04—2005年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