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有利因素、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節選)

(一)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有利因素

首先,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民營企業競爭力的大幅度提升提供了有利的土壤。經驗表明,凡是改革不斷趨向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健全的地方,就更有利於形成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民營企業就能得到更加健康的發展,其競爭力也比較高。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省市之所以能夠在發展市場經濟、率先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方面走在其他地區的前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裏的經濟體制改革步伐邁得大。此次遴選確定的2004年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50強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和廣東等東部省份,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其次,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的積極扶持和良好服務,為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和政治保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大和十四大以來,中央政府為推進民營企業發展和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做出了很大努力,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有助於民營企業競爭力提升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國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持續大幅度提升。大量實踐經驗也表明,哪個地區的政府部門能夠積極扶持民營企業發展,併為其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該地區的民營企業競爭力就高,地區經濟就能繁榮。政府為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提供支援和服務,不僅在於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各種政策優惠,包括稅收減免、貸款貼息等等,還包括在工商管理、法律培訓、市政建設及各種資訊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提供良好服務。本次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也表明,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是一個地區民營企業競爭力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的重要條件之一。

第三,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是民營企業競爭力得到不斷提升的重要基石。我國的民營企業是在計劃經濟的夾縫中生長起來的,它們的成長壯大既擴大了市場的範圍,又推動了經濟體制的改進。經濟體制的改進反過來又促進了民營企業的發展,並成為大幅度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

第四,民營企業制度和組織的不斷創新,為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動力源泉。在我國,多數民營企業是在家族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企業治理結構和組織結構均比較簡單。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從上世紀末開始,大量民營企業開始進行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改造,企業組織制度也有了新的突破。家族企業的現代化、現代公司制度和多層級的控股公司結構逐漸成為大多數上規模民營企業制度結構和組織結構的主要形態。這種企業形態的出現,不僅降低了民營企業內部的組織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有效提升了民營企業的競爭能力。這次民營企業競爭力50強的調查與統計結果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第五,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形成與提高,是民營企業競爭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的關鍵因素。在短缺經濟時代,民營企業依靠靈活的機制和廉價的産品贏得了市場。隨著國內買方市場的來臨,隨著我國加入WTO後整個國民經濟全面深入國際社會和國外商品的大量涌入,傳統的民營企業成本優勢已不構成其競爭力的首要決定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培育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就成了民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這次民營企業競爭力50強問卷調查及其成果也表明,那些重視技術研發及其投入的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也更強。

(二)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一,民營企業做大之後如何使其競爭力也能夠得到同步提升的問題。從50強民營企業競爭力指數的排名可以看出(參見附表1),那些總資産規模和銷售收入較高的企業,基本上都是排在後20位的企業。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企業凈利潤的增長跟不上總資産規模和銷售收入的擴張。顯然,注重企業總資産規模和銷售收入的迅速擴張,忽視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既助長企業的外延式粗放發展傾向,又妨礙企業競爭能力的提升。這是我國現階段企業做大後如何進一步做強,即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所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

第二,民營企業如何從傳統家族制企業向現代公司制企業成功轉型的問題。經過20多年的發展,當前我國多數大型民營企業已經進入到制度轉型這樣一個歷史時期。雖然這次遴選確定的競爭力50強基本上都建立了現代公司的基本框架,但是,其實際運作效果仍存在很大差別。其原因在於,由於企業運作的制度環境缺失和企業內部管理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不足等問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許多大型民營企業實際是兩類治理機制同時在起作用,因而難免産生制度性摩擦,甚至形成內部人事劇變。這意味著,如何實現兩種治理制度的並軌、讓現代公司制度發揮支配性作用,將是民營企業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所需面對的另一個突出問題。

第三,民營企業如何在外部交易成本和內部組織成本均較高的條件下參與國際競爭的問題。目前中國經濟仍處於轉軌過程,法律和司法體系不完善等轉軌國家的一般特徵,必然在中國得到表現。在法治比較脆弱的條件下,人格化的交易和封閉式的組織將大行其事。這種局面不僅會阻礙市場分工、降低市場效率,而且還會抬高市場運作成本,妨礙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儘管我國企業具有勞動成本較低的優勢,但是,如果交易成本和組織成本過高,在與兩者都相對更低的跨國公司競爭時,這種優勢也會喪失殆盡。

第四,民營企業如何強化和提升自身技術創新能力的問題。過去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一貫強調的是由於資金投入不足和企業的技術創新意識不強。然而,一個更帶根本性的問題是如何形成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市場機制和制度環境。在技術創新成果得不到智慧財産權保護、科技人才引進成本畸高的條件下,企業將很難有足夠的動力去進行更多的自主性技術研究與開發。

(三)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既涉及國家,又涉及社會;既涉及政府,又涉及市場;既涉及企業,又涉及廣大城鄉居民。因此,必需各界總動員,為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裡綜合提出如下各個主要方面的政策建議,供社會各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廣大民營企業參考。

第一,進一步解放思想,制定、修改和完善有關鼓勵、支援和引導民營企業大發展的方針政策,放開市場準入,允許民營企業進入包括公用事業在內的所有競爭性經濟領域。

第二,進一步健全和加強法制,提高法治水準,嚴肅法紀,保障公平,杜絕執法犯法,為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創造公平的法制環境。

第三,要加快包括土地在內的要素市場建設及其規範化管理,打破地區封鎖,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讓生産要素和商品充分流動,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和市場環境。

第四,擯棄過多運用行政手段來管制經濟的傾向,完善宏觀調控機制和手段,提高宏觀調控的水準和能力,維護宏觀經濟穩定,為民營企業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創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

第五,改變地方政府扶持本地民營企業的方式,減少依靠行政手段進行資源分配的比重,杜絕直接干預民營企業生産經營和投資的行為,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堅持行政問責制,為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創造更加寬鬆的行政環境。

第四,積極扶持和大力發展行業協會和商會等非政府組織,為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提供社會保障。注意調動、利用和發揮各類商會、行會、協會等民間組織的積極性和作用,加強行業自律,維護民營企業和企業職工的利益,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大幅度提升民營企業的競爭力。

第五,儘快放棄片面追求企業規模快速擴張的外延式企業發展戰略,提倡集約化投資、建設和生産,實行內涵式、集約化企業發展戰略。達到一定水準和規模的民營企業,要注意從主要依靠增加投入的外延式、粗放型的發展模式轉向主要依靠技術創新的內涵式、集約型發展模式。要放棄單純依靠低成本打“價格戰”的辦法來戰勝對手的經營理念,真正使企業轉到重視産品創新、技術創新和提高産品品質的發展模式上來,以此來大幅度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第六,要加速和鼓勵企業制度創新。要根據不同情況,實行不同政策,採取不同策略,鼓勵家族企業向現代公司制的平穩過渡。目前,中國大型民營企業正處於兩種治理制度交叉的膠著狀態。這種狀況不利於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也不利於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因此,企業必須著力推進體制改革,縮短內部“交班”時間,降低內部交班成本,建立新型公司制度,使一個已經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的持續健康成長與發展不再是寄希望於一人,而是寄希望於現代企業制度這樣一個整體。

第七,要進一步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與開發能力。儘管目前民營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實施技術研究與開發的外部環境還不夠好,但已經具備基本條件。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全球化浪潮進一步增強的形勢下,強化企業技術研究、開發與創新,實施人力資本積累與儲備,改善企業內部環境,創造有利於技術研究人員開拓進取的環境與機制,已經是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的一個當務之急。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企業競爭力研究課題組供稿,摘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報告》)

中國網2004年11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