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誠信建設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的基本思路

(節選)

當前,要推動民營企業誠信狀況的改善,促進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提高,關鍵要抓兩條:一是完善信用體系;二是建設有限政府。

(一)完善信用體系

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應以個人信用為突破口,把個人的就業紀錄、信用等級等情況建檔,供銀行、公司或交易對象查詢。建立企業信用體系,規範企業信用活動,制定防範信用風險、監督管理和責任追究的相關措施。構建企業信用擔保、信用評價、信用服務體系。信用評價機構對企業信用狀況做出真實可靠的評估,信用服務機構提供方便快捷的信用資訊諮詢服務。建立有權威性的徵信公司,建立個人和企業信用資訊數據庫,向社會提供原來分別由工商、銀行、稅務、公安、法院等部門獨立持有的可公開個人和企業信用資料。對各類資信公司信用資訊的採集和使用進行規範,既保證信用資訊品質,又保證此項工作在有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下進行。積極運用現代資訊技術等手段,促進信用資訊的現代化、社會化。建立完善失信懲罰機制,增強信用資訊的透明度,使失信者付出代價,守信者真正受益。

加強信用法治建設是完善信用體系的前提。在西方發達國家,信用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原則。要打造一個由個人信用、企業信用和政府信用三位一體的信用法律體系。我國信用立法正在逐步加強,已有的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産品品質法、價格法等,體現了信用法律關係的要求。今後立法的重點之一,應是儘快出臺包括個人破産和企業破産的破産法。

瀋陽市沈河區的誠信建設

自2001年年底開始,作為遼寧省瀋陽市的中心商業區,沈河區緊緊圍繞建設中央商務區這一中心,提出了以道德建設推進中央商務區建設,打造誠信商務區的構想,全方位實施誠信政務、誠信商務、誠信民務。

首先,狠抓誠信經營,營造誠信市場環境。從加強誠信教育切入,引導全區廣大商家倡導行業自律,發展誠信交易,建立各種行業協會,把誠信狀況作為入會的首選條件,實行有組織的、群眾性的行業自律;大力選樹典型,強化誠信示範,營造出“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設立誠信基金,提供信用保障,對投訴的客戶進行賠償,樹立起誠信品牌形象。

其次,狠抓誠信管理,營造誠信服務環境。全區把政府的誠信示範和誠信管理作為促進企業誠信經營的重要工作來抓,為誠信經營提供保障和服務。一是依法行政,誠信執法,將誠信建設納入全年工作目標考核。二是懲治失信,從相關部門抽調精幹力量組建執法糾察隊,對全區28個行政執法單位、90個服務窗口進行檢查。三是提高辦事效率,在區行政審批辦事大廳,實行“一門"受理、“並聯"審批、“一口"收費和“一條龍"服務。

第三,狠抓誠信監督,營造誠信輿論環境。全區暢通群眾監督渠道,設置“紅盾警示網站"和“企業誠信戶口",將企業信譽狀況公布於眾,約束商家的經營行為。進一步擴大輿論監督範圍,使監督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完善建設網路監督平臺。

在成功註冊了“中國誠信商務區網”後,一個涉及全區28家區直機關單位、16個街道辦事處以及下轄的153個社區的以沈河誠信商務區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資訊交流平臺初步搭建完畢,為群眾的誠信監督提供開放式的平臺。這個以誠信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區為支撐點的網路工程,涵蓋了區直機關、區內企業、區內教師學生及居民個人的全部領域。大到政府政務公開、小到教師的師德師風、獲得榮譽稱號的情況,居民的社區交費、依法納稅、信貸情況等,都可以在網上一覽無余。

沈河區工商部門為當地企業普遍建立“誠信戶口"。在這個特殊的“戶口簿”上,不僅有企業的自然情況,企業誠信記錄,簽有企業法人名字的誠信經營承諾書,還有工商管理人員對企業進行誠信管理的動態記錄、消費者投訴登記,而且還有行政執法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對企業的監督記錄等等。可以説,凡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有關誠信方面的各種記錄都在這裡體現出來。這不僅便於消費者掌握,也給來這裡尋求合作的商家提供了方便。

沈河區還著手為本地居民建立個人誠信檔案。凡是社區內年滿18周歲的公民都被列為建檔對象。誠信檔案既記錄居民熱心公益事業、見義勇為的行為,也登記偷稅漏稅、制假售假、拖欠債務、損壞公共設施等不道德行為。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誠信商務網 (www.ccbd.com)和高望、陳微《誠信檔案離我們有多遠》(《遼沈晚報》2002年10月31日)以及擷英、劉振寧、孫全、 李靖天《誠信花香沁沈河——沈河區推進誠信商務區建設》(《瀋陽日報》2003年8月22日)有關資料編寫。

(二)建設有限政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政府職能已經有了很大轉變,但政府權力太大、對市場主體限制太多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政府行為不規範,必然會影響企業行為。要推進民營企業誠信建設,提升民營企業的誠信水準,一條重要措施就是建設“有限政府”。

1.有限政府的職能範圍

原則上説,“有限政府”的職能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市場的保障者。市場經濟有效運作需要一系列條件,其中有些條件並不是市場本身可以自我提供的,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任何市場主體,都會具有機會主義的天性。政府必須作為市場的保障者,為市場經濟的有效運作“保駕護航”,這就是古典經濟學所描述的所謂“守夜人”。政府作為“守夜人”,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維護社會治安,防止暴力、搶劫和偷盜;二是界定和保護産權;三是保障各類合同的正常執行。

第二,市場的規範者。作為市場的規範者,政府應突出履行三大職能:一是治理各種“市場失靈”,盡可能消除各種負的外部性;二是提供那些具有正的外部性的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如道路、橋梁、經濟資訊、基礎科學研究、教育等等;三是對於一些市場競爭不充分的行業(如電力行業)和外部性特別嚴重的行業(如金融行業)實施有效監管。

第三,市場的支援者。所謂市場的支援者,是指政府不直接參與市場交易,而只是以政府貸款、專利制度、稅收優惠、與其他國家談判要求開放市場等方式,對參與市場交易的企業提供直接或間接的幫助與鼓勵。在“支援”市場方面,政府可以做的僅僅是維護市場的有效競爭。

第四,市場的參與者。一個“有限政府”參與市場交易主要有兩種基本方式:一是政府採購。實施政府採購的過程中必須嚴格貫徹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二是政府制定公共物品或準公共物品(如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價格,需有聽證會等嚴格的民主程式,以充分體現最終消費者的意見和要求。

綜上所述,所謂“有限政府”,就是政府主要負責維護市場的正常競爭與運作,而不是直接干預甚至限制市場主體的正常生産經營活動。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一點,民營企業誠信建設、民營經濟長遠發展才能有希望。當然,必須指出,“有限政府”不等於“無為政府”,而是承擔重要公共職能的政府。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政府“缺位”與政府“越位”現象都很嚴重。

2.建設“有限政府”的工作重點

第一,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全面的政績觀。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既可為市場經濟運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又可有效緩解和最大地消除市場的負外部性。這是與建設“有限政府”相輔相成的。與此同時,應從盲目的“GDP崇拜”中走出來,真正樹立全面的政績觀,並由此指導政府官員的行為,提高政府運作效率。第二,繼續推進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要把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産出資人職能分開。除了經營性國有資産需要進行改革與轉制外,非經營性國有資産的改革目標應是實現分散作用、提高效率,統一管理、防止流失。要消除利用非經營性國有資産影響市場競爭和謀取部門與私人利益的現象。除少數關係國計民生的關鍵性行業外,要繼續堅持和推廣國有資本從競爭性領域退出的戰略。要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大力發展和提供民營企業的競爭力。第三,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來,改革最為滯後的一個方面就是投資體制。2004年7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其核心理念是進一步明確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實行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新機制。除少數項目還需要由上級審批外,一般項目均要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根據這樣一種體制要求,對於民營企業這樣的投資主體,需要政府做的事情雖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參與、不干預這類主體的投資行為,並由此大幅度提升民營企業在競爭性領域投資能力及其競爭力。第四,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儘快建立公共財政體系。要把財政體制從“建設財政”真正轉到“公共財政”軌道上來。通過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責權的明確劃分,落實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企業競爭力研究課題組供稿,摘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報告》)

中國網2004年11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