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行業分佈與競爭力的發展趨勢

(節選)

(一)民營企業將向更多行業擴展

由於我國在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政策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性,使得國有企業對一些行業形成了壟斷的局面,相關行業産品缺乏競爭,價格居高不下,服務品質難以有效改進,生産效率得不到提高,壟斷形成的高利潤造成社會分配不公。同時,外資相對於民營企業的“超國民待遇”,也造成了外資對部分行業的壟斷。如,我國的汽車行業較早地開始引進外資,但國內民營資金從事汽車生産卻受到嚴格限制,結果,雖然汽車行業一直是國家重點保護産業,卻形成了現在外國品牌充斥市場、外資廠商利潤豐厚的産業,市場準入事實上起到了保護外資高額利潤的作用。

隨著對這些現象的反思和對民營經濟作用認識的不斷提高,這種狀況正開始逐漸轉變。國家計委2001年12月頒布了《關於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強調要逐步放開投資領域,使民間投資與外商投資享有同等的待遇;2002年1月,又發佈《“十五”期間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指出要積極鼓勵非國有經濟在更廣泛的領域參與服務業的發展,放寬外貿、教育、文化、公用事業、旅遊、電信、金融、保險、仲介服務等行業的市場準入。黨的十六大報告更明確指出,“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産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寬國內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採取措施,實現公平競爭。”2004年以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經在不同場合多次批示,“國家鼓勵社會投資,允許社會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止進入的行業和領域”,“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消除體制性障礙,切實保護私有財産權,使非公有制企業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實現公平競爭。”這些政策的逐步落實之後,民營企業將在更多的行業發揮出強有力的競爭力,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民營企業在更多的行業發揮優勢,能夠優化投資結構,提高經濟的運作效率。多年來,民營資本在大量的基礎産業和支柱産業方面的投資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這些産業往往需要很大的資本投入,單獨依靠國有資本,特別是國家財政的力量將會使資金投入量非常有限,同時,由於這些産業對經濟的影響很大,很容易造成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鐵路為例,由於我國鐵路投資體制尚未放開,長期由國家和國有資本所控制,投資的不足使鐵路建設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造成了近年鐵路運力的極度緊張。應該看到,基礎産業並非都是簡單的具有整齊劃一的自然壟斷的産業特性,不同行業或同一行業的不同部門都有各自的特點,很多方面由民營資本進行投資建設在理論上也是完全可行的。

以城市垃圾處理為例,一方面是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國有資本不願參與。事實上,以垃圾進行發電是一項一舉兩得的投資,雖然其投資回報率較低、回收週期長,但風險小、收益穩定,投資9000萬元的發電廠,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320噸,年發電可達2500萬千瓦,上電網出售的利潤相當可觀,投資回收期僅為12年。杭州錦江集團從1998年開始,從事垃圾發電産業,現在,已在浙江、山東、河南等省投資開發了12座垃圾發電廠和能源綜合利用電廠,成為國內最大的垃圾發電民營企業,其在浙江投資運營的電廠機組裝機容量已經達到4.8萬千瓦。由於看到了垃圾發電的良好前景,溫州偉明環保、西子電梯等知名民營企業也紛紛加入競爭者的行列。

民營企業在更多的行業發揮優勢可以引入競爭機制,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在缺乏競爭的環境下,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成本高、效率低、競爭力差的弊病,所以,世界許多國家都通過引入民營資本來提高國有經濟的活力。英國在80年代以後對自來水、電力等公用事業實行民營化,使得政府的補貼完全取消,稅收大幅增長,通過競爭機制的引入,電費、水價下降,服務水準不斷提高。其他國家紛紛效倣,世界銀行也進行了大力提倡。我國的民營企業在這些領域也完全能夠有所作為。例如在醫療衛生方面,隨著國家政策對醫療市場發展的進一步放開,浙江一些民營企業已經開始紛紛進入這一領域,浙江廣廈集團投資2.8億元興建金華廣福醫院,寧波三星集團投資7.4億元開設明州醫院,太平鳥集團斥資數億控股同和醫院等等。據統計,浙江省獲批的民營醫院已經達到70多家(不包括不成規模的私人診所、門診部等),床位數達6000余張。

民營企業在更多的行業發揮優勢能夠優化國有資産的結構,為國有企業的改革提供依託。對長期虧損的國有企業,通過民營化可以使國家減輕沉重的經濟負擔和下崗職工的就業壓力。同時,國有資本的存量也需要根據經濟的發展進行調整,對國民經濟發展大局無重要影響的行業,國有資本可以退出,以把資本集中于更為重要的戰略産業以及航太、電子、生物工程等對引導産業升級有巨大推動作用的高科技産業上來。

(二)民營企業還將向資本密集型行業轉移

從當前的發展趨勢看,民營企業進入更多的資本密集型行業以及在原有行業中向資本密集化轉型的資金條件已經具備,其原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量民營企業的原始積累已經基本完成

以浙江為例,2002年,年産值億元以上的民營企業已達334家,銷售額或營業收入超過十億元的達68家。這些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已經有能力靠自身的資金進行較大規模的投資了。

2.銀行體系對民營企業的間接融資逐步通暢

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正在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援,多種類的信用擔保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也在逐漸建立。伴隨著全社會的關注,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正在擴大。這次調研中了解到的國家開發銀行在湖北省仙桃市的民營企業信貸試點就是社會各方努力中的一項很好的舉措。2004年,國家開發銀行向仙桃市首批撥給3億元貸款指標,仙桃市以市工商聯會員企業為基礎,成立了仙桃市投資諮詢公司和仙桃市投資擔保公司,已開始向民營企業發放貸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體系正在不斷建立和完善

截止2002年底,在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通過直接上市和買殼上市的民營企業共有194家,已佔樣本企業總數的16%左右,其中直接上市的67家,佔34.54%。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在海外市場上市75家,其中38家為香港創業板,14家為紐約證券交易所,7家為紐約NASDAQ,18家為新加坡證券交易所。近一段時期,民營企業上市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僅浙江紹興縣楊汛橋鎮就已經擁有輕紡城、長江股份、浙江玻璃等境內外上市公司7家。2004年6月,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正式開盤,為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開闢了一條便捷的渠道,目前已有多家民營企業成功上市。此外,各種産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的發展和完善也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增加了渠道。

在資金條件具備的同時,市場也對資本密集型産品表現出了強大的需求力。消費的拉動對冶煉、化工、電力等上游産業的産品需求增加,消費的升級使得汽車、住房市場持續活躍,面對市場機遇,民營企業進軍資本密集型行業是大勢所趨。當前,這一過程已經悄然開始。在鋼鐵行業,以前民營企業主要是投資少、裝備水準低的小型鋼鐵廠,伴隨著資本的原始積累,一方面,這些小型鋼鐵廠已經通過滾動發展,開始投資百萬噸規模的生産線,另一方面,行業外的民營資本也開始直接投資興建或收購、參股國有鋼鐵企業,進軍該行業。在調研中還發現,面對化纖行業上游原料PTA(精對苯二甲酸)的短缺,浙江民營企業已經有多個項目準備開工,而每個項目的投資都是幾十億元。民營企業的進入直接導致了我國近兩年第二次重化工業階段的開始。

(三)民營企業的行業分佈還將呈現高技術化傾向

從長遠看,不斷提高科技含量,是民營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根本途徑和必由之路。這次調研的浙江寧波王龍集團,是一家專門生産山梨酸鉀的民營企業,企業通過最初的技術攻關和以後常年不斷的技術革新,掌握了技術含量很高的核心技術,現已達到年産1.8萬噸的能力,佔世界總産量的30%,生産成本也由過去的每噸3萬8千元降到1萬8千元,2003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該企業掌握的獨特的生産技術成為自身持久競爭力的堅實基礎,它15%左右的利潤率也使得其他企業只能羨慕而已,從中可以看出技術對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作用。

伴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産品技術的更新速度明顯加快,以科技實力為主導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同時,隨著國有經濟在大多數競爭性領域退出,民營企業將承擔著維持國民經濟增長、壯大民族工業的重要使命,要在開放經濟的條件下與國外跨國公司進行競爭,避免外資對我國市場形成壟斷,民營企業也必須在科技創新上有所作為。

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已經認識到,技術水準已經成為限制民營企業提高産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在最初以填補市場空白而實現總量擴張、完成原始積累後,隨著國內市場環境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以及我國加入WTO後國外跨國公司大量涌入國門的嚴峻形勢下,如果民營企業不改變原有的科技發展模式,就難以在進一步的競爭中生存立足。技術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根本,沒有自己擁有核心技術的産品,缺乏前瞻性和主導性的技術創新,就無法具有快速進行産品更新換代的能力,也就無法形成可持續的競爭力。

可喜的是,在調研發現,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步伐已經明顯加快。一方面,一批從事高新技術的民營企業紛紛脫穎而出並嶄露頭角,開始向高新科技行業進軍。今年第一批在深圳中小企業板上市的深圳市大族鐳射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突出的代表。該公司從事鐳射加工設備的製造業務,從一開始就瞄準國際同行業的先進水準,在美國矽谷設立了研發中心,並以當地的薪金水準招聘中國留美人才。現在,該公司已擁有十五項軟體著作權,其中很多已經成為國內行業的標準軟體,同時其新的鐳射生産技術還獲得了美國發明專利。另一方面,大量經過初始發展、在行業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開始加大科技投入,正在以科技創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水準。調研中走訪的浙江恒逸集團是從事聚酯、化纖生産和織造的民營企業,近年來引進外籍專家及教授多人,中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250多名,大中專畢業及專業技術人員已佔企業員工總數的約25%。集團規定下屬企業的研發(R&D)投入不得低於産品銷售收入的1.5%,其中集團下屬的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的新合纖布料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其R&D投入達18%。為了形成技術創新的良好支援,該企業還聯合中國化纖協會和上海東華大學組建了企業技術中心。這種企業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聯合進行技術創新的形式已經在民營企業中蔚然成風。另外,兼併收購也是企業獲得先進技術的一種方式,浙江華立集團通過收購了飛利浦CDMA進入國際無線通訊的前沿就是其中一例。

民營高科技企業的崛起——以深圳大族鐳射為例

深圳大族鐳射是從事鐳射加工設備製造的企業。1961年9月,我國第一台鐳射器研製成功,然而在其後30多年時間裏,鐳射在我國工業領域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鐳射産業仍然只停留在科研的階段,市場容量非常小。1996年,大族鐳射成立,在國內率先採用産業化模式製造銷售鐳射加工設備産品,逐漸開拓了我國自己的鐳射産業。

當前,鐳射材料加工行業已經成為除鐳射通信和鐳射存儲技術以外最大的鐳射應用行業。由於鐳射裝備行業自從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在技術上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鐳射加工裝備在性能日益提升的同時成本卻迅速下降,昔日只能在汽車等大企業中應用的昂貴裝備日益被應用到普通企業之中。現在,鐳射打標機、鐳射焊接機、鐳射鑽孔機、鐳射切割機等已成為當前工業製造業重要的支援裝備,極大地改善了産品製造精度、品質和效率。大族鐳射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機遇,從一開始就瞄準國際同行業的先進水準,以市場為先導,不斷拓展鐳射應用領域,獲得了超常規的發展壯大。該公司生産的鐳射資訊標記設備市場佔有率已位居國內第一,PCB鐳射鑽孔機也已成功地形成了對進口産品的替代。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企業競爭力研究課題組供稿,摘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報告》)

中國網2004年11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