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給定其他條件,單純分析企業對國民經濟增長(GDP)的貢獻,人們會驚奇地發現,改革開放以來的26年間,特別是近15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發生了重大變化:公有經濟成分雖然還佔主體與主導地位,但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在下降;民營企業雖然還處於成長過程,但崛起迅速,並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分析和闡明現階段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的現狀及其提升原因和條件、邏輯與機理,對於深入理解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高速增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均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1.本報告的主題是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

本項研究的基本宗旨是:分析現階段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發展現狀,揭示影響和制約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提升的主要因素,闡明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的基本對策。

這裡的所謂民營企業,特指非國家和非大集體控股的企業。具體説,它主要指轉制、改制後的非國家、非政府、非大集體控股的企業以及所有獨資私人企業。也有學者認為,民營企業是指由民間私人或集體投資、民間私人或集體享受投資收益、民間私人或集體承擔經營風險的法人經濟實體,具體由如下幾個部分構成:(1)獨資私營企業;(2)中外合資但由中國民間資本控股企業;(3)非國家或大集體控股的股份制企業,包括轉改制後的非國有控股企業和非政府控股的集體鄉鎮企業;(4)長期被民間資本租賃、託管由私人經營的國有或集體企業。在本報告中,民營企業的外延和內含均比上述定義窄。它僅指年銷售收入達到或超過500萬元人民幣的私營企業,且不包括中外合資企業。本課題組對浙江、廣東、吉林、湖北、四川等省所做民營企業競爭力問卷調查的發放範圍也是按此概念確定的。

這裡的所謂民營企業競爭力,主要是指企業所具有的市場生存、成長與發展能力,具體包括企業産出和利潤增長能力、資産規模擴張和銷售收入擴大能力、市場佔有和技術創新能力,等等。

2.本報告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用科學發展觀引領民營企業發展、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

正確理解和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是民營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根本思想源泉。本報告及其分報告均是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展開分析的。

3.本報告分析和闡述民營企業競爭力的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於三個基本方面:一是本課題組對東南西北中(浙江、廣東、吉林、湖北和四川)幾個省份民營企業進行的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全樣本問卷共980份,其中包括廣東在內的有效問卷共740份,全數據問卷587份)及對全國107家大型民營企業問卷調查(實際回收47份全數據有效問卷),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浙江等四省民營企業競爭力問卷調查數據庫;二是課題組成員長期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術積累及其成果;三是有關部門和專家的調查研究及其成果。

4.本報告的基本框架

本報告由一個主報告、七個分報告組成。主報告以分報告為基礎,但不囿于分報告所做的分析。主報告、分報告的分析與闡釋角度也各有不同,並可分別獨立成章。各分報告所持觀點不要求完全一致,目的在於供學者、企業家和政府決策者等多方研究與參考。為了幫助讀者理解和把握本報告、分報告以及競爭力50強企業分析與評估報告,我們還獨立設篇,收錄了部分50強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典型經驗案例介紹。除此以外,我們還以附錄形式收錄了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指數説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企業競爭力研究課題組

本課題組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國光; 本課題組長:劉迎秋;副組長:劇錦文;成員:張軍、王小映、黃少卿、趙少欽、李裕、鄭新華、劉艷紅;課題組秘書:張秀臺、宋凇。本主報告初稿由劇錦文執筆,劉迎秋進行最後修改、補充並定稿。主報告是在課題組赴浙江、廣東、湖北、四川、吉林實地考察主問卷調查基礎上,綜合和提煉七個分報告主要觀點,最後形成的。儘管課題組全體成員做了很大努力,但限于水準和條件,報告本身肯定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或錯誤,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本報告所闡述的觀點,屬於課題組觀點,不代表課題組成員所在單位觀點。文中一切疏漏均由課題組負責。

中國網2004年11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