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張獻忠巧取浮圖關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6 月08 日 | 文章來源:新華網重慶頻道

張獻忠(1606-1646),字秉吾,號敬軒,陜西延安柳樹澗(今陜西定邊東)人,出身貧苦,少時曾受地主迫害,後當過捕快、邊兵,因被人陷害革役。明崇恢三年(1630),率米脂十八寨農民起義,自號八大王,改營為“西”,又稱“西營八大王”。因身長面黃,又被人稱為“黃虎”。崇禎八年(1635),農民起義軍十三家、七十二營集中于河南,各部首領大會于榮陽,共商對明軍作戰方略。會後,張獻忠與高迎祥共舉東征,破鳳陽,焚明皇陵,轉戰豫、陜、鄂、皖各地。

崇債六年(1633),張獻忠首次入川,攻克夔外、大寧、大昌、新寧、通江、巴州、保寧、廣元等州縣。1634年,再次入川,擁兵十萬,再克夔州、大寧、大昌、巫山、巴州等地。1637年,張獻忠三次入川,圍攻成都,于梓潼縣倒馬坎殲滅明軍總兵候良柱。1638年,曾接受明兵部尚書熊文燦的“招撫”,駐兵谷城(今屬河北),因拒絕裁軍,不受調度,于1639年再起義于谷城。崇禎十三年(1640)率部突圍,經由鄂西、陜東第四次入川,“以走制改”的戰術,轉戰達州、滬州、廣元等地。明兵部尚書楊嗣昌駐兵重慶,主持對張獻忠的“圍剿”。1641年,張獻忠在開縣黃陵城與明軍決戰,全殲明軍。接著,直搗襄陽,殺襄王,發他銀匕萬以賑濟災民。楊嗣昌“圍剿”破産,被迫於沙市自殺。

崇禎十六年(1643),張獻忠取武昌,稱大西王。後克長沙,免錢糧稅賦三年,湘贛農民群起響應。1644年,張獻忠號稱60萬兵馬,打著“澄清川岳”的旗號,溯長江而上,第五次入川。他連克夔州、雲陽、萬州、忠州、豐都、涪州等地,于六月抵重慶東大門銅鑼峽。他採取聲東台西戰術,以舟師作攻銅鑼峽,自率精騎在銅鑼峽口南岸的大興場登陸;由小道西進,繞過重慶城疾馳約70余公里,破江津縣,奪得船隻;令部分騎兵渡至北岸,沿陸路急馳重慶西南陸到府戶——浮圖關;自率船隊由江津縣順江而下,在重慶與浮圖關之間的菜園壩登陸,直插兩路口,迫使腹背受敵的浮圖關明軍倉皇撤回城內,農民起義軍乘勢奪取浮圖關,卡死了明軍的陸上退路。駐守銅鑼峽的明軍聞大西軍已出現在重慶城下,迅速渡散,農民起義軍主力立即過峽,合圍重慶。農民起義軍經六天激戰,于六月二十二日炸塌通遠門轉角城墻,攻佔重慶。張獻態下令將駐守重慶的明瑞王來常浩、四川巡撫陳士奇等殺死。七月四日,大西軍分水陸兩路向};回進軍,八月九日攻克成都。十一月十六日,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自稱西王,即帝位,年號大順,改成都為西京。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