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東部新跨越":建設藍天碧水的現代化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3 月24 日 | 文章來源:新華網

和煦的春光靜靜灑落在蘇州古鎮同裏,小橋流水、粉墻黛瓦、櫓聲欸乃、扁舟咿呀……

“經濟越發達,我們越要投入更多資金、更多精力到環保中去,以保護自然環境。我們要有碧水藍天的現代化,不要有窮山惡水的現代化。”同裏鎮黨委書記嚴品華的這番心聲,正在成為東部地區上上下下的共同追求。

陽春三月在廣州採訪的日子,瀰漫天空的塵霧時常遮擋記者的視線。陪同採訪的當地同志説,“在廣州,有藍天白雲的日子是一種享受!”

廣東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然而,疾行的經濟快車帶來的能耗和排污給環保很大的壓力。

廣東每萬元GDP廢水排放量達40.2噸,化學需氧量排放為7.3噸,均名列全國前茅。

在廣東,珠三角水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大氣問題又開始抬頭。2003年以來,由於電廠脫硫緩慢和機動車尾氣污染加重,大氣污染問題更加突出。2004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110萬噸,其中70%是電廠排放的,

廣東的尷尬和窘迫在東部地區具有代表性。

統計顯示,我國萬元GDP能耗是發達國家的4倍多,工業排污則是發達國家的10倍以上,其中,東部沿海10省市佔據主導地位。

“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後在經濟先行地區集中出現,這是一個重大挑戰和考驗。”廣東省環保局負責人説。

2004年,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有一個驚人之舉:開發區斥資2億元回購26家低水準、粗放型製造企業,並整體外遷,取而代之的是各類研發機構的入駐。這一舉措背後蘊藏的是發展觀的更新。“經濟倍增,但能耗和污染絕對不能倍增。”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説。在江蘇各地的招商政策中,有一項指標最嚴厲,即環保指標必須過關;有一個原則必須堅持,即凡是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不管資金多大,效益多高,都不能要。2004年,全省拒簽污染企業項目上百個,合同資金數十億元;2004年,全省GDP增長了14%,污染總量下降了3.5%。

紹興市新近出臺的産業導向目錄,嚴格限制水泥、印染、化纖行業等一般性的産能擴張項目。為此,全市對今年40余個重點技改項目進行了重新篩選。

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廣東省嚴格控制新上或擴建限制類産品項目,加快淘汰和禁止類項目産品退出市場步伐。全省去年取締、關閉、淘汰排污企業202家,停産、限産、限期治理178家。

去年的“鐵本事件”發生後,江蘇決策者達成一個共識:要實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就必須走科學發展之路。為此,發展迴圈經濟就成了江蘇的現實選擇。目前,全省已有100多家單位進行試點,讓各類資源在産業鏈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江蘇傳統的冶金、紡織、化工等支柱行業中,已有800多家企業實施清潔生産,取得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0億元。

去年開始,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將“綠色GDP”及萬元産值主要原材料、水、能源消耗和“三廢”排放量4個新指標引入國民經濟核算,提出了嶄新的“資源戰略”,將全省的粗放高耗型增長模式儘快轉變成資源節約型模式。

北京、福建等省市也提出,綠色GDP納入其經濟統計體系,用綠色GDP指標來衡量、指導發展。“‘綠色’不是‘綠化’,而是運用生態學和迴圈經濟的理念,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自然資源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良性迴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説,“綠色要體現在經濟增長的份額中,紮根于每一個老百姓的心坎上。”(記者謝登科、李光茹、朱國賢)

新華網 2005年03月24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