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東部新跨越"和諧篇:融融春色暖人心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3 月23 日 |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編者的話: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城鄉結構、區域結構、人口結構、就業結構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更好地統籌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和利益要求,努力使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

東部地區在改革開放中一路領先,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著力建設“平安江蘇”、“誠信上海”、“生態海南”……記者沿途所見,維護社會公平,關愛困難群體,建設和諧社會在東部各省市蔚然成風。只有人民群眾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經濟社會才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心願。各級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全面性、系統性,提高管理社會事務的本領,協調好多種利益關係,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保證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3月12日,一場大雪飛降杭州城。罕見的春雪引得眾多遊人不約而同前往西湖賞雪。西湖邊、斷橋上,不時可見市民遊客堆雪人、打雪仗或拍照留念。一位拍攝西湖雪景的老先生自豪地説:“想不到吧,這麼漂亮的西湖,是免費對所有人開放的!”

表面上看,西湖周邊的七大公園、湖邊的博物館都供遊人免費參觀使得杭州失去了一大筆收入;但“免費西湖”所帶來的正面效應和人文價值卻吸引了更多遊人,也讓杭州市民滿懷“西湖主人”的自豪感。

雪景猶如畫,春色已融融。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步伐,正在東部大地上率先邁開。

“陽光”送去溫暖

家住山東青島市市北區熱河路社區的殘疾青年丁志亮,週末一大早就抱著一箱速食麵來到社區居委會的“愛心貨架”前。“春節前,我家著了火,要不是社區鄰里捐被子、米、面、油給我,我哪能好好過年!現在我也要出份力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讓丁志亮受益的,是青島市針對困難群眾而實施的“陽光救助”工程。“愛心貨架”是“陽光救助超市”的一種,持“陽光救助實物幫扶卡”的困難群眾,可以免費從超市中領取、交換應急日用必需品。“陽光救助求職窗口”,則是通過“政策諮詢”、“求職登記”、“雙向申請登記”、“技能培訓”、“家政服務中心”、“社區公益勞動”6個服務窗口,向困難家庭中有就業能力的求職人員提供再就業服務。據統計,僅2004年,全市共有2000多低保戶主動退出了“低保”,走上了自立乃至創業之路。在去年揭曉的第二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評選活動中,青島市民政局的“城市低保規範化建設‘陽光救助’工程”被評為優勝獎。

在天津,活躍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本來是“4050”人員,面臨著生活困難,可是現在他們卻成了為其他“4050”人員提供就業資訊的社區協管員,每天走街串巷幫助他人尋找再就業的機會。據介紹,目前市內六區平均每個協管員採集就業崗位資訊38個,安置13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認為,要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從靈魂深處為群眾著想,發自內心地為群眾辦事,帶著深厚的感情為群眾謀利益。只有解決好最困難的那部分群眾的生活問題,社會的公平正義才能得到體現,整個社會才有可能和諧穩定。

天津通過社區、街鎮、區縣、市四級工作網路,將全市“4050”人員具體情況統計在冊,對各類人員的就業意願、就業狀態、收入狀況一目了然。“通過設置協管員崗位,既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又解決了一部分工作崗位,而幫助同類人員也更能激發他們的共鳴和責任心,因此效果非常好。”市勞動保障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戴霞介紹説,“許多‘4050’人員都誇讚協管員是給他們送去陽光的天使。”

“安居”方能樂業

“平安山東”、“平安江蘇”、“平安浙江”……我們所到之處,負責介紹的同志總會特別地解釋,這個“平安”不僅是狹義的“治安好、犯罪少”,更是要做到胡錦濤總書記要求的“安定有序”,即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營造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和諧發展的氛圍。

位於杭州城西的德加社區創造著這樣一個奇跡:社區成立4年來,2600多住戶沒有一家安裝防盜門、防護柵欄,從一家的院子到另一家,一跨欄杆就到,可是整個社區幾乎沒發生過刑事犯罪案件!“道德文化是維護社區平安和諧的第一道防線。”社區居委會主任李味琦告訴記者:“治安綜合治理必須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人防是技防、物防的基礎,而人防的關鍵是心防。德加社區就是以社區網站為載體,通過開展群眾性的道德評判活動化解矛盾糾紛,消除治安隱患。”

“石獅子事件”是一個經典的案例:社區內一戶人家在自家門口放置了一對石獅,引起對門住戶的不滿,認為會把邪氣趕到自己這邊來,在向居委會投訴調解不成功後,對門住戶在自家門上挂了面“照妖鏡”,兩家的關係十分緊張。這件事發到了社區網站的“道德評判庭”上後,社區居民積極參與討論,大多數人批評放石獅子的那家。在輿論的壓力下,石獅子搬走了,“照妖鏡”摘掉了,雙方握手言和。有人發帖子説:這是道德文化的勝利。

“平安市”、“平安縣”、“平安鄉鎮”、“平安村莊(社區)”四級創建活動在各地廣泛開展,堅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2004年,山東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群體性事件等指標同比均下降10%以上,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達95%以上。浙江省有村居(社區)、鄉鎮(街道)和縣以上單位綜治資訊員5萬多人,建立各類調解組織5萬餘個,已經建立起全方位的預警網路,使96%以上的矛盾糾紛得到成功調處。

“文明”帶來歡笑

一個和諧的社會,不但是公平正義、安定有序的,更應當是誠信友愛、充滿活力的。春夜,河北省趙縣趙州鎮西卜莊村村委會門前的健身廣場上人頭攢動,一會兒是喜慶歡快的大秧歌,一會兒是旋律優美的交誼舞,人們扭著、跳著,笑聲響徹村頭。村支書卜京法樂呵呵地説:“自從搞了文明生態村創建,村民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原先躲在家裏打牌打麻將的都出來鍛鍊身體了,鄉親們之間也更文明、融洽了。”

2004年初,河北省在全省開展了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力爭把全省農村基本建成“經濟發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實、環境良好”的文明生態村。列入第一批創建的6497個行政村普遍開展了創建活動,未列入第一批但不同程度地開展活動的行政村達23767個,共佔全省總數一半以上。許多村自發建立了衛生清掃隊伍,民主制定或修訂了《村規民約》,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起來。全省一年來新建宣傳文化活動室1500多個、衛生室1200多個、宣傳欄3400多個、體育健身場所2300多個。“十星級”文明戶評比的普及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促進了社會風氣和社會秩序的好轉。

在杭州市拱墅區上塘鎮,常住人口為1.99萬,而暫住流動人口則達5.2萬。為了讓來杭創業者充分感受到第二故鄉的溫情,2003年起,上塘鎮率先把“打工仔”、“外來人員”等種種有距離感的稱呼改為“來杭創業者”,大大消除了務工者和當地人之間的隔閡。在上塘,來杭創業者子女就讀採取“來去自由、轉學方便”的原則,在子女入學、醫療待遇、榮譽評選方面一視同仁,享受與本地居民相同甚至優先的政策,力求營造溫馨和諧的環境。來自江西的李女士住在上塘鎮瓜山南苑已經5年了,除了過年她很少回老家。“這裡有我的事業,有我的家庭,有我的許多朋友,有關心我的左鄰右里。我早把這裡當成家鄉了,哪舍得離開!”她爽朗的笑聲,透過依然料峭的春風,溫暖了身邊一大片人。 (記者 姜潔 白天亮 江夏 朱雋)

《人民日報》 2005年03月23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