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東部新跨越:不再只以GDP論英雄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3 月22 日 | 文章來源:

“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穿行在這片“得風氣之先”的沃土上,令人感到一種新的力量在涌動:要增長速度更要增長品質,要眼前利益更要遠期效應,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科學發展觀更新著東部地區幹部的執政理念,促進著這些地方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增長的煩惱”促使觀念轉變

汽車在南粵大地上飛馳,眼前是鬱鬱蔥蔥,一派生機。臨近深圳特區時,公路旁矗立著巨大的廣告牌吸引著過往者的視線,上面的“效益深圳,和諧深圳”八個大字,分外醒目又耐人尋味。

過去25年,深圳貢獻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速度深圳”的發展模式。從零起步, 超常規高速前行,深圳成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縮影。但今日深圳不再陶醉於速度,而是要實現歷史性跨越——從“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

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南嶺告訴記者,今年初,深圳在冷靜反思高增長的沉重代價後,面向未來確立了新的發展目標。這個曾經以速度揚名、以速度驕傲的城市主動轉變發展模式,反映了當地幹部執政理念的深刻變化。

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東部地區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奇跡。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省去年經濟總量分別超過萬億元,成為支撐中國經濟大廈的半壁江山。但是按照目前粗放發展模式,無論土地、人口、能源與資源、生態環境都不堪重負,難以為繼。

要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要轉變觀念,提高統籌發展全局、駕馭市場經濟和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才可能實現新的跨越。

用深圳市委書記李鴻忠的話説,“效益深圳”的本質和內涵就是要用科學發展觀來決定發展速度、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向。不再看重單純的GDP排名,而是更加看重發展的效益指標。他打了個比方,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前面跑得快,後面跑不動或跌倒,只能是前功盡棄,不顧效益片面地追求速度如同靠吃興奮劑爭冠軍,得不償失。

一路高歌猛進帶來了“增長的煩惱”,轉變發展觀念和增長方式勢在必行。每人平均GDP已經超過6000美元的無錫,已明顯感到壓力。市委書記楊衛澤説:“作為一個資源緊缺、人口密度相對較高的城市,如何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效益,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江蘇鎮江市委書記史和平坦言:不以GDP論英雄,以科學發展論英雄,以富民成果檢驗發展的成果。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準的總量指標。如同任何事物一樣,它本身也存在局限性,特別是它不能反映GDP的取得,所消耗掉的自然資源和對環境的影響。現在並不是批評或否定GDP,只是要糾正“唯GDP論政績”的偏差。

令人欣慰的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施政理念,正促使東部地區調整發展戰略,由片面追求GDP增長向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轉變。

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成共識

今年1月,揚州市市長王燕文從建設部負責人手中接過了“中國人居環境獎”獎牌。這是歷年來我國頒發的第11塊同類獎牌。揚州成為江蘇省第一個獲得這個獎牌的城市。

置身於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揚州城中,看著清風卷過白雲,走過綠陰掩映的街巷,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嘆:這座千年古城正邁開協調發展的新步伐。

市領導擁有這樣的共識:注重經濟發展,更注重環境保護;追求金山銀山,更需要綠水青山;強調加快發展,更堅持可持續發展。

揚州有81公里的長江岸線,揚州人認識到這是不可再生資源,沿江開發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和破壞生態為代價,僅2004年就否決了90個污染嚴重項目,迴圈經濟開始生根開花。

揚州市委市政府連續4年下發的1號文件都是關注民生內容。在城區,“安居工程”解決了5000多特困戶的住房困難;在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81%,解決了困難農民“看病難”問題。現代市民教育工程、現代農民教育工程,提高了城鄉居民的文明程度。

站在廈門市行政區域圖和交通規劃圖前,市委書記鄭立中如數家珍般介紹著“五個統籌”的最新進展:統籌城鄉發展,改變了多年來一直把經濟發展的重點集中在島內的局面,繁榮了農村經濟,推進了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這兩年廈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幅首次超過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統籌區域發展,將島外1400多平方公里全部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將工業區佈局到島外。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使教科文衛體等社會事業的投資大幅增長。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開創了生産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則實現了“優化島內、拓展海灣、擴充腹地、聯動發展”的態勢。

在東部地區,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走出認識的誤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把環境、資源、生態等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增加了教育、科技、公共衛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投入。這些變化傳遞出一個資訊:“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正成為社會共識。

幹部政績考核亟待科學化

東部地區的探索令人振奮,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同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魏建飛攀談,可以感到他的深思熟慮。領導幹部的政績觀與發展觀密切相關,有什麼樣的政績觀,就有什麼樣的發展觀,反之亦如此。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幹部在“發展”問題上走入誤區,把“發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為“經濟增長率是硬道理”。上級對下級的考核指標,主要以GDP為主,甚至成為領導幹部升遷去留的唯一標準。

一些地方領導幹部不無尖銳地向記者表示,必須徹底改變“GDP挂帥的考核體系”,否則中央的決策很難得到貫徹落實。

“GDP挂帥的考核體系”有很多弊病,使幹部從政行為發生了扭曲。因此,建立科學的政績考核評估體系迫在眉睫,一些地方和部門對此已在探索先行。

幹部政績評價標準開始發生改變,“唯GDP論”不再受到追捧。深圳、寧波、紹興、湖州等地不再以GDP增長來考核政績,而是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基礎上,更多地關注社會指標、人文指標、資源指標和環境指標。

綠色GDP概念開始進入政績考核。所謂綠色GDP,是指傳統GDP指標扣除資源環境成本及資源環境保護費用後得到的數據。2004年,北京、浙江、廣東、福建、江蘇等省市相繼提出,要將環境和資源等方面損失的綠色GDP納入其經濟統計體系。

科學的發展觀引導著正確的政績觀,正確的政績觀實踐著科學的發展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對領導幹部而言,為一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一方百姓造福,應該有政績,也必須追求政績。三亞市委書記于訊接受採訪時抒發了廣大幹部的心聲:“我們的責任就是為人民謀福利,我們的政績就是讓人民得實惠。”(記者李光茹、謝登科、張雲龍)

新華網2005年3月22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