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東部新跨越:從追求眼前利益到謀劃長遠發展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3 月21 日 | 文章來源:

素來自豪的東部地區在自我反省、自我加壓、自我調整中開始新的跨越。

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東部地區這些年來緊緊抓住機遇,猶如一列列“高速列車”快速前行。但是,生産要素緊缺帶來的“增長的煩惱”和粗放經營造成的“發展的誤區”,使東部地區的人們深刻認識到:過度盯住眼前的發展,勢必犧牲子孫後代的利益,勢必吃到山窮水盡的惡果,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才是必由之路!

尋找低耗高效的長遠發展之路

正在生産的缺電、正在建設的缺錢、正在招商的缺地……當煩惱伴隨高速發展不期而至時,考驗擺在了大家的面前。是牢騷滿腹硬闖政策紅線,還是順勢而為探索尋找一條低耗高效長遠發展之路?

浙江光宇集團擁有70億元總資産,面對全國一片火熱的建材市場,他們一心想在規模上坐上全國“玻璃老大”的位置。宏觀調控開始後,董事長馮光成意識到無限制擴張必受瓶頸制約,於是把功夫下到産品升級上。他抓緊進行第五條玻璃生産線的投産,生産1.1毫米的超薄玻璃。以往上這樣一條生産線要批200畝地。現在沒有地,就利用原有生産線,並充分使用廠區的空地,成功地進行了技術改造。今年,光宇集團充分盤活倉庫等資源,同樣沒有增加土地,進行了國際一流水準的0.6毫米超薄玻璃攻關。成功的技術升級,使産品的價格提升了10倍,使公司增加利潤3億元,節省土地費用2億多元。

馮光成説:“同樣的土地、原材料,在産業升級後,效益會大大增加,説明高效益完全可以在不消耗、不擴張的情況下完成,我們要多算算投入産出比,粗放型經營是沒有出路的。”

渤海之濱的天津是一個資源比較緊張、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工業城市。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循著技術水準最高、付出成本最低的思路,努力構建集約型、節約型、生態型的發展模式,萬元GDP能源消耗已達世界先進水準。據國家有關方面和天津開發區最新統計:天津開發區生産1萬元産值,消耗新鮮水8噸,全國的平均水準則是55至75噸,而世界最先進的水準是7至8噸,開發區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開發區萬元GDP耗標準煤不到280公斤,全國平均水準是2.6噸,而世界的最先進水準是250公斤,開發區已經接近世界最先進水準。

“在大勢面前,早認識,早適應,早主動。如果總在懲罰中清醒,總是被動地應付,就會落伍,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有前瞻性地謀劃發展。”天津市負責人就我國東部地區落實科學發展觀談了這樣的看法。

記者在東部10省市採訪時發現,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都意識到了資源承載的有限性。從事環保産業的浙江菲達集團董事長舒英鋼説:“我們不能把子孫的飯都搶來吃了,能源、土地、水等上游資源的過度消耗,無論是基於自身長遠發展,還是基於對全球、對後代的責任,都是不應該的。”

兩條腿走路才能長遠發展

農民有自己的“保健醫生”、看病不用出家門——這是發生在浙江省紹興縣的新鮮事。

紹興縣經濟總量一直位居浙江省縣級前列,但是農民看病卻一直是個難題。福全鎮沈家畈村村民馮彩鳳説,以前雖有鎮衛生院,但又臟又差,人都沒法進。農民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都得到市醫院,每次都要花不少錢。

在紹興市實行衛生服務城鄉一體化後,農民全部納入社區管理,做到“小病不出社區,大病才到醫院。”農民步行15分鐘就可以到達衛生站。為了進一步方便農民看病,實行“聯村醫生責任制”,醫生主動到農民家中隨訪,農民如同有了自己的“保健醫生”。

紹興市衛生局副局長周惠蓮説:“實現衛生服務城鄉一體化,就是要主動為農民服務,切實保障他們的生活品質。”

目前,東部省市大部分已建起農村的保障體系,農民被納入低保、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山東省累計收取保費39億多元,有1347萬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累計報銷醫藥費1.27億元。

農民正逐漸受到和城鎮居民一樣的重視。這是記者在東部10省市採訪時感受最深的事。東部地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堅持兩手抓、兩條腿走路,促進經濟和社會、城市和鄉村的良性互動。

北京市延慶縣83歲的貧困農民張鳳起一家,因為保護生態不養豬、不放羊,兒子當上看山護林人後,就可以得到每月400元的工資,收入提高了7倍。北京市實行生態補償機制以來,農民不僅不要納稅,反而得到政府的補助,郊區有4萬多農民成了看山人,北京市已為此投入2億多元。

讓城市反哺農村,北京市政府投資向郊區傾斜,城區與郊區投資比例發生巨變:由2003年的8:2調整為2004年的6:4,今年要達到5:5。

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産業和城鎮轉移,也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文明輻射農村的重要渠道。在浙江省義烏市,一個外來務工者得到的第一個見面禮就是免費培訓。2004年,浙江省培訓農村勞動力140萬人,其中培訓農村轉移勞動力55萬人,新增轉移就業40萬人。

“以人為本,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我們一定要堅持以發展促和諧,在發展中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的話代表了時下許多人的想法。

戰略轉移鋪就長遠發展之路

資源豐富的河北省唐山市,地下礦藏達47種,煤、鐵、石油、礦石等十分豐富。讓唐山人始料不及的是,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消耗越來越大,資源儲備距離發展要求不斷拉大,原有的發展空間已受到限制。比如,唐山礦石年産量在1000萬噸,但需求量已突破5000萬噸;焦炭本地才生産100萬噸,而需求量是1500萬噸。

突破資源依賴性經濟的束縛,拓展外向性經濟的空間,成為唐山的必然選擇。唐山市委、市政府把産業結構和生産力佈局調整的眼光投向有近200公里海岸線的海洋,提出加快發展海洋經濟、臨港産業,建設現代化沿海大城市的戰略思路。

唐山由“黑”變“藍”的顏色的變化意味深長。唐山市委書記張和説:“用‘藍色思路'面向大海、面向世界,體現的是高效益、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唐山的戰略轉移,説明東部要實現新跨越,必須著眼長遠發展,科學規劃長期發展目標。

2005年是實現“十五”計劃的關鍵一年,東部各省市正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結合地方實際,紛紛制定和修編區域和行業發展規劃,為“十一五”時期的發展打好基礎,併為2020年遠景目標的制定提供依據。

北京市歷時一年多修編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已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在這份規劃中,有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變化,北京市的城市發展目標中,除了“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外,寫上了“宜居城市”,要創造充分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建設空氣清新、和諧發展、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城市。

青島市在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稱號後,又進一步提出建設生態城市,並於去年正式通過規劃。青島市的目標是,努力建成經濟發達高效、生態良性迴圈、環境潔凈優美、人與自然和諧,適於居住、旅遊與創業的具有現代化、國際化濱海城市特色的生態市。

天津市牢固樹立“高水準是財富,低水準是包袱”的發展理念來規劃城市發展,山東省把實施品牌戰略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內容,浙江、上海、江蘇、廣東等地也紛紛用戰略眼光,修編發展宏圖。

從較多地追求眼前利益到謀劃長遠發展,將“先發優勢”轉變為“持續優勢”,為子孫後代著想,我國東部正在實現新跨越。他們的生動實踐告訴人們:科學發展觀是我國長期發展實踐的經驗總結,也是我們長遠發展的指路明燈。(記者朱國賢、張雲龍、謝登科)

新華網2005年3月21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