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日本第六十個“8·15”觀察(下)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8 月17 日 |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日本第六十個“8·15”觀察(上)

日本第六十個“8·15”觀察(中)

如何認識戰後歷史,是日本難以回避的問題。記者10年前採訪過朝日新聞社論主筆中馬清福。現已轉任信濃每日新聞主筆的中馬先生向我談到日本社會的新變化時説,與10年前相比,日本社會出現的最大變化,一是“新民族意識”出現,二是“大國意識”抬頭。他把新民族意識説成是“向後看的民族主義”,具有肯定戰前和否定戰後民主主義的傾向;大國意識的抬頭,表現在新一代保守政治家中,有追求日本的“主體性”、強化國民意識的傾向。

中馬先生的分析不無根據。以往在歷史認識問題上,日本政府每當出現錯誤言行,立即會遭到國內輿論和革新勢力的抨擊,執政黨的行動會有所收斂。隨著冷戰後革新勢力的式微,保守思潮盛行,對其錯誤言行的批評與牽制明顯減弱。中曾根內閣時期,首相在國內外強烈反對下被迫中止參拜靖國神社,能罷免公開為侵略翻案的大臣;而今在小泉內閣,有的閣僚多次公開“妄言”卻放任不管。

處理歷史問題上,日本與德國相比不僅表現出複雜性,而且表現出極其明顯的認識滯後。德國法律規定為納粹翻案違法,對納粹的追究沒有時效;而日本卻在舊金山和約生效後立即對處死刑的戰犯認定為“公務死”,通過給戰犯遺屬發放撫恤金和養老金等法律間接地給戰犯恢復名譽,不少戰爭犯罪者在戰後初期便被“無罪釋放”,戰前、戰中、戰後同一政治人物掌權,戰犯同夥位居政治中心。

回顧歷史可知,其重要原因是在美國的佔領政策下對戰犯的追究極不徹底。後來出於冷戰需要,戰犯嫌疑人被釋放,有的再登政壇,甚至執掌權柄。同樣不能忽視的是,日本國民沒能自己對軍國主義思想進行清理,對戰爭責任人的追究沒有形成國民規模,更沒有敞開心扉與亞洲國家的人民共同進行戰爭受害調查。

日本不能正確認識歷史,現實行動中就要産生不少問題。日本的歷史教育中對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的自省還沒有成為整個民族的共識。日本政治趨於保守,政壇上回避戰爭責任、反過來轉嫁亞洲鄰國的動向明顯。“新生代政治家”已不像老一輩政治家那樣對戰爭懷有負疚感和贖罪感,在諸如修改憲法、審定歷史教科書、自衛隊派兵出國以及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上表現強硬。日本政府一方面在公開場合多次重復1995年8月15日的“村山談話”,承認日本在錯誤國策下,“因推行殖民統治和侵略,給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造成巨大損害和痛苦,對此痛切反省,表示由衷道歉”,同時日本首相卻連續參拜祭著負有侵略中國責任的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表現出言行不一。

評論家加藤週一估計,日本國民中對過去的戰爭真正反省和不太反省的各佔一半。反省的人中有一半不願再打仗,另一半感到有道德責任;不願反省的人,道義感淡薄,多數人不感到日本做過壞事。有人擔心淡忘歷史會成為社會的風潮,導致日本在亞洲失去朋友,陷於孤立而不能自拔。

戰後60年,日本告別軍國主義,“化劍為犁,走上尋求和平發展的經濟國家道路(神戶大學教授五百旗頭真語)”。而今面對亞洲,又站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中馬清福認為,對歷史的認識沒有“時效”,日本的課題是需要“補課”。只強調受害意識容易迷住雙眼,面對日本對亞洲的百年侵略歷史,日本不能只從受害者角度、還需要有從亞洲整體觀察歷史的視野。對數千萬亞洲國家的人受害的調查,雖然過去60年,現在還為時不晚。

老政治家後藤田正晴説,在過去的戰爭問題上,日本領導人沒有承擔結果責任,國會政治家中不少人不能面對歷史,“令人懷疑日本這個國家的道義性,倫理性的品格”。他強調,國家要正視歷史,國民應拿出勇氣,要有道義。

後藤田先生的看法可謂切中要害。日本在對內交往中有善解人意、以此決定自我行動的智慧,但卻不善於在對外交往中設身處地地理解對方,缺少正視歷史的胸襟和氣度。加藤週一認為,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沒有“和而不同”,如果不是“和”即是“對立”。日本人把內與外、自我與他人分得很清,對內很講禮貌,對外則講利益,“日本缺乏的是對外的協調心”。從善有譽,改過無咎,日本的領導人能夠一改沉湎于追悼和受害、掩飾過去的姿態,表現出理解對方的意願嗎?

10年前發表過“首相談話”的村山富市在近日舉行的“不忘歷史,開拓未來”的研討會上表示,作為20世紀的教訓,“應引以為戒的是,只拘泥本國利益,煽動狹隘的民族主義多麼危險。歪曲歷史事實,只認為自己國家對,別的國家錯,自己優秀,別的民族劣等的做法到頭來只會害自己”。

日本學者溝口雄三説,戰爭過去60年,“亞洲的現實發生了巨大變化,先進的日本與落後的中國這樣的圖式正在失去現實根據。”經團聯會長奧田主張日本對外開放,構築多元文化的共生社會。日本發現,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已成為“共生的關係”。亞洲國家正在多元與包容的價值觀中謀求互助與共贏。

記者所接觸的日本人士都認為,客觀而論,廣大國民在內心是反省那場戰爭的。提出過“日中不再戰”的口號。侵略翻案的右翼勢力的主張不是社會主流。

今天是歷史的延續,今天連接未來。戰後60年的這個夏秋,各政黨正為即將舉行的大選緊鑼密鼓地準備。有輿論指出,日本的政治家、政黨對那場侵略戰爭作何認識,是左右日本的現在和未來的大問題。日本的政黨、政治家們有責任以實際行動把日本社會引向和平,協調與亞洲鄰國關係。

戰後60年,中日關係曲曲折折。因歷史認識問題引發的中日間的“政冷”,已使中日關係降到低點。鑒古知今,中日兩國需要化挑戰為機遇的大智慧。歷史和現實都證明,對話與交流是化解對立與恩怨的鑰匙;“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是人類社會對待歷史悲劇的正確選擇。

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人民網東京8月16日電 駐日本記者孫東民)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