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颱風麥莎巡遊沿海 協調發展方為防災之本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8 月08 日 |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不得不承認,充滿十足娛樂味的好萊塢電影,卻一次又一次對現實世界可能面臨的天災進行預警。不是嗎?這幾天正與颱風“麥莎”艱難抗爭的浙江、上海、江蘇等東部地區居民,顯然親身領略了《龍捲風》和《後天》等進口大片所描繪的類似災難情景。

這其實並非中國今年經歷的第一個天災,迄今,從南到北旱澇不斷。此前,颱風“海棠”曾從台灣登陸福建等地,給東南沿海造成不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颱風“麥莎”則直接穿越杭州灣,正面撲向上海、杭州、南京等沿海發達城市和人口密集區,於是這場可預見的天災,就成為中國、特別是上海等東部地區近8年來遭遇的最嚴重防災救助大考。從氣象預報來看,“麥莎”雖有可能在進入安徽等地後陸續減弱,但華東、中南甚至華北等廣大地區,未來仍將風雨連天,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也許難以避免。

無論影響範圍之廣和可能損害之大,“麥莎”都堪稱中國今年天災之最。我們也感受到重大天災的逼人氣勢。從“麥莎”襲來時各地的應對情況來看,我們必須充分肯定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和廣大民眾的防災救助努力,比如盡可能提前轉移逾百萬可能受重災的居民,緊急調集廣大軍民和充足物資加固堤防搶險,全面動員有關部門隨時待命參與救助,廣泛宣傳天災危害並對民眾進行防災救災指導等,都被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緊急應對舉措。因此,雖然“麥莎”來勢洶湧,但中國東部上億民眾並未驚惶失措,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也基本未受到干擾。

這表明,歷史和現實的經驗教訓,早已深刻警醒中國政府和廣大民眾:越是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越需要高度重視對天災的持續防範和緊急救助。印度洋海嘯和最近的“麥莎”還表明,經濟和科技均高度發達的人類社會,雖然無法避免天災發生,卻可以儘量減少災難造成的損害,特別是不要因為人類自己的長期防範與臨時救助失當,而使天災的破壞力增大。

天災與人禍相互混雜、惡性迴圈的教訓,在去年底印度洋海嘯發生時,各方面曾進行深刻反思,而最近的例子則發生在印度孟買。就在“麥莎”巡遊中國前幾天,孟買剛經歷了一場被稱為“史無前例的大雨”,這座15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因此幾乎陷入癱瘓。路透社8月2日的有關報道分析認為,這場雨的確很大,但孟買受災之重,顯然更應歸因于城市發展缺乏規劃、環境破壞非常嚴重、政府的災害防範與救助體系也不夠健全。

這就值得引起我們深思了。近年來,亞洲各國經濟不斷崛起,有關中國與印度的競爭關係也時有所聞,這種競爭對比甚至具體到了一些主要城市,比如對於經濟和金融業基礎都頗為雄厚的孟買,一些印度政要就曾在私下和公開場合明確主張,要“將孟買變成第二個上海”。但路透社8月2日的相關評論卻認為,且不論具體經濟指標上的競爭,至少目前來看,“這場雨也澆滅了印度想讓這個金融中心城市變成第二個上海的夢想”。

對於這樣的評價,想必會令孟買人感慨萬端。但細究其中原委,這場雨災所隱含的警示,也許並不僅對孟買才有價值。我們應當不會忘記,2001年冬季的一場大雪以及2004年夏天的一場大雨,曾兩度讓北京城市交通陷入癱瘓,事後各方反思表明,那兩場雪和雨的確很大,但其後果之嚴重,直接原因還在於我們缺乏對天災的準確預警和有效救助,而更根本的原因,則必須歸結為城市規劃與管理失當,再説得深遠一些,則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環境並沒有同步實現協調和持續發展,因此才導致種種天災的危害不斷放大。

經濟學教科書上流傳的一個寓言説:“南美叢林裏一隻蝴蝶扇動翅膀,有可能引發大西洋上的一場颶風。”如果説自然界的確存在很多不可知的關聯現象,那麼我們更應相信現實中看得見的關聯和科學研究成果,比如“豆腐渣工程”可能因普通風雨禍及千萬無辜者,簡易工棚更容易在“麥莎”來襲時砸倒打工者,而水土流失必然使洪澇災害一瀉千里。

由此推而廣之,我們相信,類似“麥莎”這樣令人色變的天災,也許會讓更多人變得清醒,從而更理性地防範天災與人禍同流而成惡性迴圈,進而也就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之際,中央明確提出“五個統籌”發展思路的深謀遠慮。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