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宏觀調控新動向關注:地方政府成積極參與者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9 月16 日 | 文章來源:財經界

對於今年的中國經濟來説,宏觀調控依然是經濟政策的主旋律。近來出臺的一些新政策,為這一主旋律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宏觀調控的新動向,值得關注。

這些新動向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地方政府逐漸成為經濟調控的積極參與者。毋庸諱言,在現行體制之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利益方面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衝突。這一利益格局決定了地方政府往往是宏觀調控的被動執行者,不少時候,地方政府甚至會成為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消解者”,即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原因無它,利益驅動使然。然而,今年年初以來,不少地方政府出臺了相當多的經濟調控政策,這些政策多與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目標指向一致。比如,浙江省就明確提出,電力緊缺已向浙江省的經濟結構敲響了警鐘,浙江省的經濟結構必須改變。這與中央提出的經濟結構調整的宏觀調控目標顯然是一致的。上海、深圳等地地方政府近來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目標直指這些地方居高不下且不斷攀升的房價,與中央提出的嚴控房價不斷大幅度上漲的要求緊密呼應。這些跡象表明,隨著宏觀調控的不斷深化,地方政府大多已經對中央堅決進行宏觀調控的決心有了相當程度的認識,不再把去年以來展開的各種宏觀調控當作臨時之舉,去掉了被動應付的態度,而改為主動配合。這些跡象表明,隨著宏觀調控的不斷深化,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宏觀調控措施不僅對整個國民經濟有利,而且對於地方經濟的發展也不無好處。在這些認識主導之下,地方政府主動參與了宏觀調控。

經濟手段逐漸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用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本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應有之舉。然而,對於正處於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的中國經濟來説,經濟手段有時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本輪宏觀調控剛開始時就是這樣,一些經濟調控措施出臺之後,各地並不重視,依然我行我素。中央迫不得已,只得收緊銀根,強制性地關停一批項目。近來,經濟類的宏觀調控措施已漸漸成為調控的主要措施。從中央出臺的政策來看,有電力定價市場化的措施,有提高貸款利率抑制商品房需求過旺的措施;從地方政府出臺的措施來看,有通過稅收政策來打擊商品房投機的措施,有通過經濟手段引導投資方向以利於經濟結構調整的措施,所有這些措施,都有著濃郁的經濟氣息。這一方面説明瞭行政型調控手段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説明瞭本輪宏觀調控正在朝著更加合理的調控方式回歸。

宏觀調控的新動向值得關注。與行政型的調控手段比較起來,經濟型的調控手段其作用更為持久,也不易反彈。但因為經濟型的調控手段會涉及更為廣泛的經濟利益,其作用的範圍會更為寬泛,也就更有可能引起一些利益衝突,有時候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公平。央行房貸新政策出臺以後,對於如何區分正常購房者與投機購房者,有人就表現出了格外的關注。對於如何界定經濟型宏觀調控措施的作用範圍,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也就是説,相對於行政型的宏觀調控手段而言,經濟型的調控手段雖然有其可取的一面,但經濟型手段也絕非是一種完美無缺的手段。對於這一類調控手段所可能産生的消極後果,我們必須有所警惕,有所防備, 此其一。

其二,相對於全局來説,地方政府畢竟有其獨有的利益所在。地方政府成為宏觀調控主體之後,它們所出臺的調控措施有其天然的局限性,不可能都與全局利益要求相吻合。如何協調全局利益與地方政府調控措施的矛盾之處,是地方政府成為調控主體之後,我們所必須面對的一個新課題。也就是説,在今後的宏觀調控中,必須要做到既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又必須更加注意解決這兩個方面積極性的矛盾之處。

其三,目前來看,地方政府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宏觀調控只是一個初步跡象,還有相當多的地方政府並沒有採取這些積極主動的措施;另一方面,已採取這些主動措施的地方政府也大多有自己獨特的利益考慮,他們主動參與宏觀調控的積極性能夠持續多久,也是一個需要繼續觀察的問題。一句話,調動地方政府參與宏觀調控的任務還遠沒有完成,在今後的宏觀調控中,這一方面不可掉以輕心。

對於金融系統來説,宏觀調控的新動向也值得密切關注。全國性的垂直管理,是中國金融系統的典型特徵之一。在這一特徵之下,地方性的、差別化的金融政策一向較為少見。而現在一些地方政府已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提出了極具地方特色的調控措施。如何適應這一變化?這就要求金融系統應該更加關注宏觀調控的進程,針對不同地區所出現的不同情況,做更為深入細緻的工作,密切關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在不同區域傳導差異。另外,一些地方所採取的新的經濟型調控手段,對於金融系統有可能産生極為深刻的影響。如上海市政府最新規定,有抵押權的住房,在沒有還清貸款之前,不得轉讓。這就有可能使得前一階段累積的金融風險提前釋放,有關方面應該儘早做好相應的準備。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