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宏觀經濟:內需拉動成必然 RMB升幅有爭議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6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2月24日,“2006宏觀經濟預測春季年會”(以下簡稱“年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學者和專家對今年宏觀經濟做出了各自的預測。結合之前2月21日央行剛發佈的“2005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各方對2006年的宏觀經濟趨勢判斷既有相同,也有差異。

宏觀預測稍有偏差

“年會”上,專家們不約而同地對今年我國宏觀經濟預測指數作了適當提升。

早在《報告》發佈前,各專家給出的CPI(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與GDP(國內生産總值)等預測指數有多個不同版本:如CPI,央行給出的預測是3.0%,高於央行研究局的2.0%、中科院的1.97%,以及多家投行2.0%左右的預測;央行對GDP預測增長為8.0%,不但低於去年12月央行研究局研究報告預測的8.8%,也低於世界銀行的9.2%。

“央行的預測比較保守,留有餘地。”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對媒體給出了這樣的論斷 。

“如果CPI達到3.0%,則經濟增速會超過10.0%;GDP如果只能達到8.0%,則CPI甚至會出現負增長。” 這位曾蟬聯2002-2003年度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冠軍、2005年又再度登上冠軍寶座的宋國青教授,對今年的經濟走勢仍持樂觀態度。

內需拉動幾成共識今年,作為“十一五”規劃開局年,央行《報告》提出:今年創造一個較為寬鬆的貨幣環境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拉動內需,使經濟保持平穩持續快速增長。

“年會”上專家也紛紛表示,要靠拉動內需來提高經濟增長。

“2005年,我國發生了外需走弱內需走強的變化。在目前的商品價格比較高,內需比較強勁的狀況下,經濟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在出口和順差增長速度不斷下降的情況下,主要指標的變化相當平穩,説明內需在增強。”這是宋國青的觀點。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亦在會上聲明,中國經濟的基本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內需不足。由於長期以來我國是靠出口、靠外部市場來拉動我們的增長;二是産能過剩。因為內需的不足主要反映了這樣一個本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是一個奇跡,如果把這個奇跡形容成一輛大卡車的話,那麼搭上這輛大卡車的人還遠遠沒有那麼多。”

其實,內需的不足,跟我們的國際環境緊密相關。從近兩年歐美貿易摩擦來看,歐美國家對中國産品的排斥已日趨嚴重,我國出口有可能呈遞減趨勢。所以,面對外需的減少,我們需要挖掘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

央行《報告》還指出,拉動內需將有望改變以往過分依賴對外貿易的狀況,同時也有助於緩解增長迅速的外貿順差對於我國貨幣政策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央行對未來通縮壓力的警惕。

“滯脹”不容忽視

“年會”上唯一近乎悲觀的聲音,來自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國家發改委研究員王建:“滯脹”將會成為2006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內的主要趨勢,“現在經濟既不可能出現過熱,也不可能出現通縮,而是面臨著滯脹。”

在王建看來,導致經濟增長停滯的主要原因是生産過剩。“如果‘滯脹’成為2006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內的主要趨勢,那麼擴大需求規模就是保持中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措施。”

他指出,2006年將會延續2005年部分生産資料價格下跌、利潤萎縮的情況,從而使經濟增長形勢更趨嚴重。因此他斷言,2006年的産能釋放規模將會更大,至2007年將有可能進入高峰, 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會比2006年更低,企業産品的價格與利潤情況也會更不被看好。

雖然與會嘉賓並不像王建那樣悲觀,但多數認為,經濟正在緩慢地回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研究部部長盧中原在會上預測:2006年以後,中國經濟可能會慢慢回落,並預計2006年的回落約為0.6%。

摩根大通亞太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研究部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師龔方雄亦如此表示:“中國經濟現行還處於一個瓶頸。這實際上是通貨膨脹的另一種現象。”

由於很多改革步驟和目標都需要把這種理性的通貨膨脹變成顯性的通貨膨脹,所以,龔方雄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存在三方面風險:一是全球經濟風險,尤其是美國經濟的風險將對全球經濟環境産生直接影響;二是來自中國的政策風險;三是銀行金融和市場風險。

雖然大家都普遍認為今年的全球風險因素比2005年更好些,但政策風險主要取決於中國推進改革開放的步驟和速度。

人民幣升幅有微議

會上部分專家還預測人民幣會繼續升值,主要依據是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判斷。

通常來講,緊縮貨幣環境有兩種方式:一是加息,二是貨幣增值,也可以是加息和貨幣同時增值。

但由於目前中國特殊的經濟結構,即下游有很多過剩的産業,消費能力不足;上游又有引進的進口所造成的通貨膨脹的壓力,導致原材料和石油造成的上游向下游的機制也不足。

所以,與會專家認為,人民幣匯率逐漸升值遠比加息要好得多。龔方雄是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之一。他認為,人民幣升值的幅度比市場預期的還要大。

高盛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梁紅也同意他的看法,並表示:“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下,可以考慮讓匯率調整來承擔稍微大一點的負擔。”更多的利用利率政策去調節經濟,行政調控的處方藥則要少開一點。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先生亦贊同升值觀點:人民幣將進一步升值,且浮動有所擴大,並大膽提出“還有3%到4%的升值空間。”

“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不宜過大。”這是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的聲音。她認為,這個階段人民幣直接大幅度升值,對中國、對世界,都不是有利的,“這種格局將會導致經濟的失衡。”

因為在她看來,中國去年大幅順差的原因,不是出口增加得特別快,而主要是進口的問題。但是,“通過價格調整來降低出口,這顯然不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

但不管怎麼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環境比去年更好,中國經濟仍然能保持長久的增長,對風險的預期將要實際、要好得多。”龔方雄仍然是滿懷樂觀的。(《中國經濟週刊》見習記者 陳亭樺/北京報道)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