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新京報:2006年金融調控應把握的四個方面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2 月16 日 | 文章來源:新京報

2006年的宏觀經濟、宏觀金融形勢及其可能的變化情況,決定了央行金融調控的方向和力度。從宏觀經濟層面看,産能過剩凸顯,通縮壓力加大,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出口而導致經濟增長的需求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制約因素。從宏觀金融層面看,2006年是加世貿組織“後過渡期”的最後一年。在新的一年裏,金融改革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將提速,金融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寬貨幣、緊信貸”的局面將得以維持,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減,低利率的金融市場環境不會發生根本改變,股權分置改革推進將使阻礙資本市場發展的制度性矛盾得以解決,資本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貨幣政策調控的主攻方向應是拉動內需

這樣的宏觀經濟和宏觀金融狀況,使得央行在2006年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過程中,需要把拉動內需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的主攻方向。同時,通過更加靈活的公開市場操作來影響市場利率和流動性,以降低金融風險,避免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鋻於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發展不平衡等結構性矛盾已成為經濟和金融運作中的主要矛盾,央行應更多地採用結構型調控手段,加大結構調控的力度。

基於這樣的金融調控思路,央行在2006年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是至關重要的。

適度放鬆信貸控制與優化信貸投放結構並舉

第一,在信貸政策方面,適度放鬆信貸控制,進一步優化信貸投放的地區結構和行業結構。應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支援,促進農業産業化和農村經濟發展。針對農村資金存入銀行後大量倒流城市,農村資金“非農化”傾向嚴重的現狀,應制定相應法規並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構建農村資金基本用於“三農”的機制,遏止農村資金的“馬太效應”。應進一步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充分發揮金融對擴大消費需求、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應拓寬銀行消費信用範圍,創新消費信用品種,開辦高檔耐用消費品貸款、住房裝修貸款等新業務,並鼓勵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辦理消費信用業務,同時使消費信用業務逐步向小城鎮延伸,讓更多消費者通過消費信用擴大現實支付能力,實現超前消費。

金融機構須加強與消費信用相關的金融産品的開發,如可設計出具有存貸結合功能的住房儲蓄、汽車儲蓄等專項儲蓄産品,提高居民的購買能力,擴大居民對這些商品的消費。鋻於很多城市的房價仍居高不下且漲幅較大,應堅持實施對房地産業的宏觀調控政策,但在貸款發放時應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對大戶型、高檔次的商品房的開發應嚴格限制貸款,對普通商品住宅和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則應加大信貸支援力度。

要有效地實施金融的結構調控,必須使資本監管政策與信貸政策協調一致,形成合力。建議對經濟發展水準不同的地區和不同類型的銀行採用不同的資本監管標準,不搞“一刀切”。比如,對西部經濟落後地區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對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與國有商業銀行,在資本監管標準上就應有所差別。實行有差別的資本監管政策,既體現和尊重不同地區之間、不同類型金融機構之間的差異,也有利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

需要把充分就業納入貨幣政策目標

第二,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應培育貨幣市場的基準利率,使其更好地發揮對短期利率變化的指引和導向作用。在條件成熟時進一步下調超儲利率,並引導商業銀行對存款利率實行一定幅度的浮動。雖然央行規定存款利率可以下浮,但商業銀行卻只上浮貸款利率而對存款利率不採取浮動措施,這樣做固然可使商業銀行避免存款利率變動的風險,但無助於提高其資金定價能力和資金價格競爭能力。由於缺乏資金價格變動的洗禮,不具備與之相應的實際應對能力,等到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進入時,商業銀行可能會變得很被動。此外,應擇機推出防範利率風險的利率衍生産品。

第三,繼續深化匯率機制改革。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已經引入詢價交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發生重要變化的情況下,應採取措施進一步增強匯率彈性,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制度安排。同時,逐步推出防範和管理匯率風險的新産品和新交易方式,完善外匯市場結構。

第四,把充分就業納入貨幣政策目標,切實採取有利於增加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的政策措施。鋻於就業難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運作中的突出矛盾,央行應該把擴大就業作為貨幣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和其他宏觀經濟政策形成合力,以實現中央政府計劃年度的就業目標。央行在制定和調整貨幣政策以及出臺某項重大政策措施時,需要考慮對就業可能産生的影響。在評估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時,也應評估貨幣政策對促進就業所發揮的實際作用。建議央行在2006年每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相應增加評估貨幣政策對就業貢獻的內容。

(苑德軍 中國銀河證券公司高級經濟學家、教授、經濟學博士)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