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四大行上市投石問路 交行率先上市已成定局

最高管理層希望通過交通銀行首先上市,為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上市投石問路、積累經驗

8月6日,交通銀行和匯豐銀行就匯豐人股交行達成協定,匯豐銀行人股19.9%,投資總金額為人民幣144.6l億元。從而,交行引進戰略投資的工作圓滿完成,交行上市最後一個大的障礙清除。

據交通銀行管理層透露,交行上市的時間表已定--今年底或明年初香港上市,15個月後再登陸A股。

率先上市已成定局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近兩年默默無聞的交通銀行,忽然"後來居上",在中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將率先上市。

"接下去就是上市程式性的工作了,相對簡單多了。"在交行實現和匯豐銀行 的聯姻後,有關人士這樣評論。

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交通銀行深化股份制改革整體方案的批復》意見,在2004年底或者2005年初,交通銀行擬把香港聯交所作為第一上市地發行新股。"期望籌資額為200億元左右吧。"有關部門私下透露。香港上市之後,交通銀行下一步的打算,就是爭取在15個月以內,實現國內A股上市,從而完成兩地上市的最終目標。

與此同時,原來被業內人士一致看好可能率先於年內三地上市的建設銀行傳出消息:因為財務重組丁作複雜,首次發行可能將推遲到明年。專業人士分析,交行正是吸取了建行的教訓才沒有選擇兩地同時上市,因為兩地同時上市工作非常繁雜,而且兩地有不同的會計要求,難以在短期內同時完成。

在這個重要歷史時刻,交通銀行行長張建國掩飾不住自己的激動:"2004年註定將永載交通銀行發展的光輝史冊。"

另據《瞭望東方週刊》了解,交行整體率先上市,實際上是國務院和監管層的整體安排。在2003年交通銀行向國務院上報了整體改革方案後,國務院經綜合考慮權衡,于2004年6月14曰,正式批復了交行深化股份制改革整體方案,同意交行進行財務重組.業內人士認為,最高管理層從更宏觀、更長遠考慮,希望通過交行首先上市,為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上市投石問路、積累經驗。

直接把規模巨大、業務複雜的四大國有大銀行推向國外股市,管理層認為風險很大。而對於交行而言,規模不到四大行中規模最小的中國銀行的一半,實際上的經營狀況和資産品質都相對較好,因而比較適合用於實驗,也有利於提升國有大銀行上市的市場信心。

為什麼是匯豐

交行引資辦副主任蔣維新告訴《瞭望東方週刊》,早在2000年底,交行就在人世應對研究報告中正式提出引資上市改革的目標,並於2000年行長會議正式通過了引資上市的思路。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表示,交通銀行可以先引進戰略投資,改變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再上市以增強綜合實力。.

2001年6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交行引資工作正式啟動。當時人民銀行批准的引資方案為:引資比例不超過l5%,戰略投資者1到2家.

交行要引進戰略投資的消息一經公佈,立刻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一時門庭若市。花旗、匯豐、渣打等銀行和其他一些投資者主動到府拜訪,了解情況並表達投資的誠意。

2003年7、8月間,交行在10多家意向者中甄別出8家投資方,其中包括一個由3家機構組成的國際投資集團,也包括具有強大資金實力的國際投資基金。

2003年lO月,8家機構中有2家因高層人事變動和中國戰略變化,明確退出;還有幾家表示採取跟隨戰略一如果有其他機構投資,他們會跟隨進入交行。於是交行最終選擇包括匯豐銀行在內的兩家銀行,進入買家盡職調查階段。2004年2月,兩家銀行于盡職調查最後完成後,分別正式向交通銀行發出詳細標書。交行最終選擇了匯豐銀行進入排他性談判。

蔣維新解釋,匯豐意願人股比例比較高,交行認為這樣交行能獲得更多的資金,也有利於匯豐深入參與交行的管理和改革,從而有利於交行學習匯豐先進的管理經營經驗。另外,市場熟悉程度和業務合作方案也是匯豐的優勢。

此外,匯豐即便在"文革"期間也沒有完全離開過中國,對中國市場和文化非常熟悉,有利於未來合作成功;匯豐提供銀行卡領域的合作方案,對於交行來講是非常切實和急需的。

但是,在匯豐銀行3個月的艱苦談判中,交行的鉅額不良資産和非常低的資本充足率,一直成為匯豐的心病。即便交行拿出自己的財務重組和不良資産處置方案,匯豐仍然堅持只有看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文,才能最終敲定人股事宜。於是,財務重組又成為交行引資的前提條件。

艱難的財務重組

實際上,中國的五大銀行沒有人能僅憑一己之力,就解決不良資産問題。爭取政策支援,成為交行財務重組的首要問題。然而長久以來得不到政策層面的重視,成為交行人的一塊心病。1999年國家第一次政策性剝離1.4萬億的不良資産,是四大行的事;最近一次2003年底國家用450億外匯充實中、建兩行資本金,也沒輪上交行。

截至2003年年底,交通銀行總資産9000多億,但不良貸款總額高達694.79億元,不良貸款率達12.63%,遠遠高於建行9.25%的水準,並且不良撥備覆蓋率只有13.42%。但是,由於高層的介入和支援,從2003年開始,交行第一大股東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開始積極斡旋、支援交行的改革計劃了。經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決策支援,交行決定與信達資産管理公司合作處理不良資産。經過多次接觸和磋商,2004年4月,信達資産管理公司與交通銀行就不良資産的處置初步達成框架協議。

但在與信達談判中,不良資産處置的價格問題,成為信達和交行爭執的焦點。交行不良資産集中處置辦負責人--風險部林加群總經理在接受《瞭望東方週刊》獨家採訪時,披露了中間的細節。按照信達最初的出價,對於可疑類的不良資産,最多只能以賬面價值的23%收購。當然,信達的報價不是沒有根據的。

據銀監會數據,截至2004年6月末,中國4家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累計回收率只有19.9%,信達資産管理公司在4家中最高,達到32.2%。但是,如果考慮到處置不良資産處置的管理成本和時間成本,那麼實際的成本將大大抬升,信達的出價不算很過分。但這樣低的價格交行自然不能接受。

經過艱難的談判和利益平衡,就集中處置的資産包,交行和信達于6月初最後達成一致協議:資産包中為餘額414億元的可疑類貸款,並明確在《不良貸款收購協議》簽署並生效後,信達公司一次性支付207億元資産包轉讓款項。完成不良資産集中處置後,截至6月末,交行不良貸款餘額為l90億元,佔比為3.54%。按銀監會《銀行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指引》,交通銀行足額提取撥備,各項準備達到144.09億元,撥備覆蓋率為72.77%。隨即,交行的增資擴股方案也得以最終實施,從而使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5.89%,資本充足率達到8.82%。

至此,交行的整個財務重組圓滿完成,交行從財務指標上成為一個非常漂亮、乾淨的優質銀行,與匯豐的"婚姻"終成正果。

但是,"財務重組只是'外科手術',關鍵是,交行能不能通過引資和上市最終建立起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制度,這才是判斷引資上市是否成功的關鍵,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一位研究人員表示。(記者 吳立波 特約記者 繆力群)

瞭望東方週刊2004年8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