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洞式民居

窯洞式民居這是一種很古老的居住方式,即是在黃土斷崖地區挖掘橫向洞穴作為居室。因為它有施工簡便,造價低廉,冬暖夏涼,不破壞生態,不佔用良田等優點,雖然存在採光及通風方面的缺陷,但在北方少雨的黃土地區,仍為人民習用的民居形式。按構築方式可分為三種:靠崖窯、平地窯、錮窯。靠崖窯即是利用天然土壁挖出的券頂式橫穴,可單孔,可多孔,還可結合地面房屋形成院落;平地窯又稱地坑院、地窨院、暗莊子。即在平地上向下挖深坑,使之形成人工土壁,然後在坑底各個方向的土壁上縱深挖掘窯洞,也可以説是豎窯與橫窯結合而成的民居。此式窯洞多流行于河南鞏縣、三門峽、靈寶和甘肅慶陽、山西平陸一帶;錮窯為在平地上以磚石或土坯按發券方式建造的獨立窯洞,券頂上敷土做成平頂房,以曬晾糧食,多通行于山西西部及陜西北部。目前中國的窯洞民居大致集中在五個地區,即晉中、豫西、隴東、陜北、冀西北。

陜西米脂的清代窯洞群
陜西米脂的清代窯洞前的場院

中國網 2004年1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