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時代建築

東晉和南朝的建築不僅遺物不存,連圖像也沒有保存下來,只能結合文獻,參考日本飛鳥時代建築來探討。在南朝史料中,記有荊州玉泉寺大殿,説它面闊十三間,只用二行柱,通梁五十五尺,明確指出它是全木構架大型建築。史料中還説梁朝建了很多木塔,三、五、七、九層均有,大都平面方形,有上下貫通的木製剎柱,柱週邊以多層木構塔身,柱頂加金銅寶瓶和若干層露盤形成塔剎。這種塔的形象和特點與日本現存飛鳥時代的塔,如法隆寺五重塔、法起寺三重塔很相近。這二塔都是中心有一大礎,礎上立剎柱,柱外為多層塔身。每層塔身檐柱的柱列間加闌額,上為鬥拱及梁組成的鋪作層,承托塔檐。在塔檐椽上置水準臥梁,樑上立上層檐柱。如此反覆至塔頂。各層內柱圍在剎柱四週,柱上架枋,形成井幹形方框,限制剎柱活動,並承托上層內柱。塔身較高者,剎柱可用幾段接成,它們是全木構塔。這兩座日本塔都是較小的三、五層塔,但可據以推知南朝建康大愛敬寺七層塔和同泰寺九重塔的構造情況。

對測量數據分析後發現,日本飛鳥時代建築在設計時都以拱之高度為模數,建築各間的面闊、進深和柱高都是它的倍數。在多層建築中,其總高又是一層柱高的倍數,如高二層的法隆寺金堂脊高為其四倍,五重塔為其七倍,法起寺三重塔為其五倍,都以一層柱高為擴大模數。飛鳥時代建築是日本接受中國影響後最早出現的不同於此前日本傳統的新風格的建築,它所體現的運用模數進行設計的方法應是當時中國的方法,這就證明在南北朝後期木結構設計中已運用了模數。

中國網 2004年1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