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結構

南北朝時期的建築實物,除個別磚石佛塔外,全都不存,目前只能依據北朝石窟壁畫、雕刻中所表現的建築形象,結合文獻記錄並參考受南北朝末期影響的日本飛鳥時代建築推知其概況。

綜合北朝石窟中的建築形象,可以看到,北魏在建都平城的中後期(460~493年)建築,除了山墻、後墻承重的土木混合結構外,還出現了屋身土墻承重,外廊全用木構架的做法。這在雲岡石窟中有很清楚的表現。遷都洛陽後,北魏受中原和江南影響,擺脫北方地區特色,建築水準有所提高,進一步向全木構架發展。從龍門北魏石窟中所雕建築形象可知,這時木構架的形式已發生變化,由一行柱列上托長數間的闌額改為每間一闌額,插入兩邊柱頂的側面,同時起拉結和支撐作用,增強了柱網的抗傾斜能力。這時在柱網上又出現由柱頭枋、鬥拱交搭組合成的水準鋪作層,加強了構架的整體穩定性。經此改進,一般中小型建築可以用全木構建造了。但是,特別大型的建築,仍是土木混合結構,最突出的例證是西元516年所建洛陽永寧寺塔,塔為九層方塔,面闊九間,中心五間見方全用土坯填充,以保持穩定。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北魏古陽洞內的屋形龕
洛陽龍門石窟浮雕的北魏建築形象

中國網 2004年1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