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

東晉定都建業,改稱建康。為在政治上立足,表明自己是正統王朝西晉的繼續,東晉在都城建設上按魏晉洛陽模式改造建康。把宮城東移,南對吳時的禦街,又把禦街南延,跨過秦淮河上的朱雀航浮橋,直抵南面祭天的南郊,形成正對宮城正門、正殿的全城南北軸線。禦街左右建官署,南端臨秦淮河左右分建太廟、太社。經此改建,建康城內形成宮室在北,宮前有南北主街、左右建官署、外側建居裏的格局,城門也增為十二個,並沿用洛陽舊名,基本上符合洛陽模式。建康南遷人口甚多,加上本地士族,遂不得不在城東沿青溪外側開闢新的居住區。建康有長江和諸水網航運之便,舟船經秦淮河可以東西兩方面抵達建康諸市,沿河及水網遂出現一些聚落。為保衛建康,在其四週又建了若干小城鎮軍壘;為安置南遷士民,又建了一些僑寄郡縣。西元420年,劉裕代東晉立宋,史稱劉宋。從此進入南朝,齊梁代興,經濟更為繁榮。這些環建康的城鎮聚落,如石頭城、東府、西州、冶城、越城、白下、新林、丹陽郡、南瑯琊郡等,它們的周圍也陸續發展出居民區和商業區,並逐漸連成一片。史載在梁朝全盛期,建康已發展為人興物阜的大城市,它西起石頭城,東至倪塘,北過紫金山,南至雨花臺,東西南北各四十里的巨大區域,人口約二百萬。建康未建外郭,只以籬為外界,設有五十六個籬門,可見其地域之廣,是當時中國最巨大、最繁榮的城市。

東晉及南朝健康城平面圖示意圖

1,陵陽門  2,宣陽門  3,開陽門  4,新開陽門  5,清明門  6,建春門  7,新廣莫門  8,平昌門(承朗門)  9,玄武門   10,大夏門  11,西明門   12,閶闔門   13,西掖門 (宋、齊)   14,大司馬門  15,南掖門(晉)、閶闔門(宋)、端門(陳)、天門   16,東掖門(宋、齊)   17,東掖門(晉)、萬春門(宋)、東華門(梁)  18,平昌門(晉)、廣莫門(宋)、承明門(宋)   19,大通門(梁)  20,西掖門(晉)、韆鞦門(宋)、西華門(梁)   21,臺城、宮殿   22,東宮   23,同泰寺   24,苑市

中國網 2004年1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