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55年巨變——訪中國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

★中國航空運輸總週轉量在國際民航組織締約國中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三十七位上升至2003年的第五位。今年有可能上升到第四位。

★部分飛機利用率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準。

★從2002年至今,中國民航已飛行500萬小時,沒有出現過事故。

9月,無以數計的楓樹染紅了加拿大的山山水水,田野村莊。在這詩情畫意的金秋,蒙特利爾迎來了國際民航組織第三十五屆大會的召開,中國代表團團長、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高興地在這裡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問及本屆大會的主旨時,楊元元説,這次大會主要是加強國際合作、應對挑戰,進一步促進國際航空體系的發展。會議將討論飛行安全、航空保安、試飛標準以及噪音、污染等問題。今年是國際民航組織成立60週年,第三十五屆國際民航組織大會的召開具有特殊的意義。

在談到中國民用航空業發展的現狀時,楊元元説,中國的民航事業創建於1949年11月2日,經過55年的不懈努力,中國民航業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03年雖然有非典疫情的影響,中國民航僅在內地(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省)的航空運輸總週轉量還是達到169億多噸公里,旅客運輸量8759.2萬人,貨郵運輸量達219萬噸。中國民用航空運輸量平均增長速度高出世界平均水準兩倍多。中國航空運輸總週轉量在國際民航組織締約國中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三十七位上升至2003年的第五位。今年有可能上升到第四位。

他説,中國民航業發展非常迅速。其主要特點是:一、運輸網路不斷擴大,截至2003年底,定期航班航線達到115條,通航里程237.25萬公里。國際航線194條,通航32個國家的72個城市。二、機場建設成就顯著。到2003年末,全國民航定期航班通航機場126個,其中能起降波音747機型的機場25個。三、配套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加速了航管、通信、導航和氣象保障系統的技術改造。加快三大區域管制中心、航路二期工程等空管設施的建設,為提高服務品質、經濟效益和參與國際競爭創造了條件。四、運輸能力顯著增強。目前中國民航主力機隊均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型,技術新、機齡短、性能好,提高了飛行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經濟性。部分飛機利用率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準。

楊元元強調説,中國民航走過55年不平凡的歷程,一直以周恩來總理給民航的題詞“保障安全第一”為指針,在保證飛行安全上花心血、下功夫,中國民航體系正在從行政化管理向法規化管理、從經驗型管理向科學型管理、從事後查處向事前監督轉化。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中國民航飛行的安全性。今年11月國際飛行安全基金會將在上海舉行“飛行安全大會”,屆時,中國民航代表將在大會上作主旨發言。事實上從2002年至今,中國民航已飛行500萬小時,沒有出現過事故。

在問及中國民航業的發展前景時,楊元元説,中國市場大、潛力大、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中國政府已提出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這給中國民航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民航總局將以建設民航強國為目標,認真應對機遇和挑戰,堅持市場化改革,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強化安全和保安兼管,努力適應全球航空運輸自由化的發展趨勢,按照“積極、有序、漸進、有保障”的原則,分階段推進航空運輸市場的開放,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民航市場體系,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促進民用航空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駐加拿大記者陳特安)

人民日報 2004年10月0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