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井岡山的新名片

盛夏時節,山清水秀的井岡山上熱鬧不已:一撥撥新黨員在黃洋界紀念碑前立下錚錚誓言,一群群青年學子在小井紅軍醫院追憶先輩偉業,一批批企業精英在茅坪八角樓上領悟成功真諦……革命搖籃井岡山,正成為海內外遊客嚮往的遊覽佳地。

歷史紅、山林綠,一直是井岡山人民引以為豪的資源優勢。早在1995年,井岡山市就提出了“科教立市、旅遊興市”的口號,確立了因地制宜發展紅色旅遊業的戰略目標。2003年,井岡山接待國內外遊客12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6億元。今年1月至7月,井岡山市共接待遊客90.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21億元。紅色旅遊,已經成為井岡山名副其實的支柱産業。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親手創建了中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留下了寶貴的政治財富——井岡山精神。這裡有保存完好的井岡山鬥爭革命舊址遺跡100多處,其中21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課堂。

然而,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這些讓人引以自豪的革命人文景觀並沒有給井岡山人帶來多少經濟效益,地方財政每年還要支付一筆數目不菲的維修經費。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井岡山人開始嘗試利用革命舊居舊址發展旅遊業,紅色旅遊由此孕育而成。1995年,井岡山“科教立市、旅遊興市”的戰略思想確立後,市裏響亮喊出“紅色搖籃、綠色寶庫”的宣傳促銷口號,真正把紅色旅遊推向市場。為此,市裏近年來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投資數千萬元,對革命舊址、遺跡、紀念建築等進行搶救維護。市裏先後對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行州紅軍標語群、步雲山練兵場等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在井岡山烈士陵園,建成了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群像為題材的雕塑園,再現了當年根據地最高領導人與井岡山軍民團結奮鬥的場景。

——對井岡山鬥爭時期的革命文物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搶救性收集。

——大力挖掘紅色文化。市裏成立了井岡山精神研究會,出版了《天下第一山》《走向井岡山》等一大批革命書籍;精心編排了紅色經典晚會《歲月·井岡山》,定期為遊客演出;推出“吃一頓紅米飯、唱一首紅軍歌、走一趟紅軍路、讀一本紅軍書、聽一堂傳統課、掃一次烈士墓”的“六個一”革命傳統教育模式,受到廣大家長和青少年的歡迎。

——充分利用綠色優勢,以“綠”襯“紅”。市裏在風景資源和民俗資源的開發上狠下功夫。蜚聲中外的十里杜鵑長廊、氣勢磅薄的雲海、飛流直下的瀑布、充滿野趣的客家漂流令許多遊客讚嘆不已。

——大膽走出山門,積極宣傳促銷。井岡山市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等地舉行旅遊推介會,用革命鬥爭史圖片展、紅色歌舞等形式宣傳井岡山紅色旅遊。此外,市裏還組建井岡山精神報告團在國內巡迴宣傳井岡山精神。報告團成員、75歲的離休老幹部毛秉華,30多年如一日義務宣傳井岡山精神,累計講課1萬多場,聽眾達120萬人次。

經過多年的努力,紅色旅遊已經成了井岡山的一張新名片。昔日耕田種地的井岡山人辦景點、開賓館、賣工藝品,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紅軍醫院舊址所在地小井村,過去這裡年每人平均收入僅300元,如今家家戶戶有了自己的産業,每人平均年純收入在5000元以上。擁有上千平方米經營場所和數十萬元資金的小井村農民黃謙淼深有感觸地説:“是紅色旅遊幫我圓了發家致富夢。” (記者 周偉 井軒)

新華網 2004年08月1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