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和諧發展看沂蒙” 內生動力推動經濟良性發展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8 月10 日 |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編者的話

沂蒙山區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培育的沂蒙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沂蒙人勇於奮鬥,敢於創新,不斷開拓進取。改革開放年代,沂蒙精神有了新的內涵。1995年,臨沂在18個全國連片扶貧開發的革命老區中率先整體脫貧;2004年,該市GDP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如今,一座面貌一新的現代商貿城、山水生態城和歷史文化名城已在沂蒙大地崛起。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弘揚沂蒙精神,振興臨沂經濟,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本報特推出“和諧發展看沂蒙”系列報道(共3篇),今天刊發的是第一篇。

 

如果不是踏上這片土地,你不會相信這裡正在發生如此驚人的變化。

“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內貨不出,外貨不入”,以往的沂蒙山區極端封閉。但有誰能想到,這裡會成為全國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建起全國第三大工業品批發市場,每天有30萬客流進出,2004年交易額達到380億元。

還有,改革開放初期,臨沂是一個純農業地區,沒有任何大規模現代工業基礎。但有誰能想到,目前這裡已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創建了兩家國家級技術中心,成為我國最大的複合肥生産基地和陶瓷生産基地之一。

這一切,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沂蒙大地上,讓人驚訝,令人振奮,更引發人們的思考:老區臨沂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地理位置等外部條件,都談不上優越,他們究竟找到了一種怎樣的內生動力,來推動經濟良性發展的呢?

“物流新城”開拓增長空間

研究臨沂的發展,繞不開批發市場。

從當初的簡易大棚起步,臨沂目前已經擁有46個大型專業批發城,每天流動客商達30多萬人,年交易額近400億元。這麼大的人流、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如潮水一般沖刷著臨沂人的頭腦,也激活了臨沂經濟的每一個細胞。

首先是促進非公經濟的蓬勃興起。目前,臨沂個體、私營經濟主體達20萬家,這些私營業主大部分都曾經在批發市場上歷練過。

其次是帶動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勞動力充分就業。據了解,臨沂圍繞市場從事餐飲、運輸、旅店等服務業人員多達30余萬人。僅市場周圍的客運、貨運站多達30多處,每天進出市場的車輛上萬車次。

再次是有效拉動了加工業的發展。臨沂批發市場發展初期,主要以購銷為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經營戶轉入到加工領域,先有市場,後建工廠,由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轉變,已經成為臨沂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

近年來,臨沂工業中的許多産業,如塑膠製品、化工板材、服裝加工等産業的崛起,都是市場帶動的結果。目前,臨沂批發城已帶動起各類加工企業2.5萬家,企業年銷售額高達200多億元。

不僅如此,批發城還為臨沂經濟增長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由傳統商貿城向現代物流城轉變。臨沂市委書記李群認為,發展現代物流是臨沂的一大優勢,“臨沂要發展傳統的倉儲物流,更要以第三方物流為突破口,提升整個市場的檔次和競爭力。”

2002年,澳大利亞金龍基集團率先斥資62億元在臨沂西北部建設澳龍國際物流城。去年魯信集團投資100億元在沂河東岸動工興建大型國際物流城。

“工業強市”奠定動力基石

京滬高速臨沂段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由北往南的路面已經坑坑洼洼了,另一邊由南往北的路卻還是平整如初。

“從我們這裡運走的,都是分量重、價格低的原材料;從南方運回臨沂的,都是高附加值的産品,錢都給他們賺走了。”這種現象讓臨沂市長連承敏很不是滋味。他認為,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強大的製造業,財政收入就要受到嚴重制約;政府手中沒有錢,許多公共基礎設施無法建設,經濟發展環境也得不到良好的提升。

無商不活,無工不富,臨沂必須走工業強市的道路。根據已有的工業基礎和市場發育情況,臨沂選取了機械、建材、食品、化工、紡織、醫藥、木業7大優勢産業作為支柱産業,同時培育食品、木業、複合肥、小型動力機械、建材5大製造業産業集群。這一發展戰略一方面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高端産品延伸,一方面向原材料延伸,尤其是向涉農原材料延伸,實現強工興農。2004年臨沂市工業增加值達到437億元,第二産業佔GDP比重首次突破50%。2005年上半年工業增加值達到263.9億元,同比增長19.6%。(本報記者 王昭棟 萬建民 謝文哲)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