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解讀和諧社會的“二十八個字”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6 月14 日 |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黨中央提出的和諧社會的“28個字”的內涵是全面的,也是重點很突出的。這“28個字”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前面20個字闡述的是人與社會的關係;後邊的8個字講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概括起來,和諧社會無非就是這兩大方面。人與社會的關係,是“內”;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外”。內外之間互相滲透,不僅是內部和諧了,而且與外部也和諧了。

“安定有序”中的“安定”,講的是和諧社會的前提。安定是和諧的起碼條件,沒有安定便談不上和諧,沒有安定至多在社會衝突雙方的內部可能有局部的和諧,決不會有全局的和諧。全社會的“有序”是和諧社會的一種狀態,“無序”是社會不和諧的一種狀態。俗話説:“有條不紊”,“有序”就能“不紊”,“序”是治世的良方。和諧社會是社會成員按照自己所充當的角色及其所應遵守的社會規範來行動的、井然有序的社會。

“民主法治”是從政治上講的。和諧社會應當是公民社會,沒有民主就沒有和諧,沒有法治也沒有和諧。法,是剛性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是不能討價還價的。民主能使人心情舒暢,民主能給社會帶來生動活潑。心情舒暢、生動活潑就是“28個字”裏面的“充滿活力”。心情舒暢、生動活潑最能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把各種積極因素用到社會主義建設上去。民主出智力,民主也能出勞力,一句話,民主就是力量。民主是法律範圍內的民主,法治的功能是保護民主,是為了推進民主。

“公平正義,誠信友愛”是從道德上説的。公平是最能看得見、最能摸得著的。“公平”是要機會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公平”包括經濟分配公平、政治生活上公平、社會生活上公平。不平則鳴,不平不穩。“正義”是價值判斷,認準了“正義”,就敢於“鐵肩擔道義”,勇於為正義而奮鬥。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社會,有唯物頭腦的荀子高喊“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他把“道”和“義”看得高於君,高於父,高於一切,大於一切。今天,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度裏的人難道不應當更加講究“正言”、“正氣”、“正直無邪”嗎?“誠信”包括個人誠信、社會誠信、政府誠信,重要的是政府誠信,重要的是領導幹部誠信。“友愛”是指人與人的關係。在兩大勢不兩立的對立階級基本消失以後,不同利益群體之間應當是共存共生、互補互惠的關係。我們應當完善以“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為主要內容的道德體系。“有德不可敵”(《左傳》),全體人民的道德水準提高了,社會管理成本會大幅度下降,經濟管理的成本也會大幅度下降,中華民族也一定成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參天大樹。

“充滿活力”是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高要求。和諧社會不是四平八穩,不是故步自封,不是抹煞矛盾,更不是死水一潭。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是動態的和諧社會,是向上的和諧社會,是發展中的和諧社會,是敢於揭示矛盾、善於化解矛盾的和諧社會。作為構建和諧社會指導思想的“科學發展觀”,是一種發展觀,是全面發展觀,是一往無前的發展觀。不發展,還談什麼發展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活不活是大不一樣的。

下面再從社會學的角度,就如何實現“28個字”,談一下學習體會。

第一,發展社會事業。和諧社會需要硬體。正如沒有醫療設備難以治病一樣,社會事業不發達,社會病就會蔓延。我國在科教文衛體、安全、環保等社會事業方面的投資偏低,當然,各地也不一樣。很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哪個地區社會事業的投資高,那個地區的社會病就少;社會病越少,境外、海外越願意來投資。就那麼一碗水,還像過去那樣一個勁地往經濟上高投入,哪有資金用在社會事業上?各地都在制定“十一五”計劃,經濟與社會的比例是題中應有之義。是三七開好呢,還是四六開?當然,大頭還是經濟。

第二,突出一下文化。這個文化是大文化。現在國外有個新理念叫做“文化軸心論”,“各項事業都要圍繞文化轉”。應當説,在吃飽穿暖以後,這個觀點有可行性。文化是價值取向的沃土,“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目標一致是和諧的先決條件。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坦蕩蕩”容易和諧,“常慼慼”不容易和諧。無知則難理解人;不理解,就難諒解;不諒解,便談不上化解。和諧社會應當是知識社會,處理人與社會的關係要用社會科學;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要用自然科學。踏踏實實地提高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當務之急,也是百年大計。

第三,壯大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發育不良,政府職能往哪轉移?“大社會”大不起來,“小政府”便小不起來。社會組織是利益表達的通道。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千萬不要把“非政府組織”的“非”當動詞看。非政府組織是政府的伴侶,能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

第四,學會制定社會政策。社會政策是社會的生命,制定社會政策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過,不論有多深,交給群眾就能“淺出”了。社會政策一定要交給社會來討論,有公開方有公平,越公開越公平。公開討論透了,政策就昭然了。

第五,辯證地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是從自然界分化出來的,從自然界分化出來的人類繼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而二,二而一。人的自然屬性決定人類要順乎自然;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人類要跟自然界作鬥爭。人類不應做自然界的奴隸,一味地聽命于自然還要抗洪幹什麼?一味地聽命于自然還要消滅蚊蠅幹什麼?鳥類無所謂“益鳥”、“害鳥”,因為有了人才有“益鳥”、“害鳥”之分。自然界是辯證發展的,人類也應當辯證地看自然界。人類對自然的正確態度是:一要保護,二要戰勝。保護其有益於人的一面是和諧,戰勝其有害於人的另一面也是和諧。哪些該保護,哪些該戰勝是以人為本來區分的。

和諧社會是社會資源相容共生、社會結構合理勻稱、社會行為規範有序、社會運籌科學得當的社會。和諧社會的和諧度有高、中、低之分。只要我們開足馬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定會在我們手中變成光輝的現實。 (鄧偉志)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