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趙啟正:透明政府——和諧社會的保證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9 月5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在剛剛結束的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引起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巨大的期待。從過去深宅大院中高深莫測的政府,到今天隨時準備與媒體握手、與公眾對話的政府,這一變化對於中國社會發展與政治進步的深遠影響可能要留待歷史評説。然而,眾所週知,有力推動這一過程的一個重要舉措,是近年來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與逐步完善。那麼,這一制度目前是否健康發展?未來還應如何改進並與國際慣例接軌?能對這些問題給予權威解答的,無疑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先生。

中國網:近兩、三年來,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已在中央各部門和省級政府中建立起來。在促進這一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方面,國新辦一直起著引領和推動的作用,能否簡要介紹這一制度目前的發展情況?

趙啟正主任:這兩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要抓了兩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政府的新聞發佈工作。我們對新聞發佈會進行了一系列的規範工作,使其在數量、品質方面都得到較大的改善。2003年,僅國新辦自己就舉行了41場新聞發佈會;2004年舉辦了60場,國新辦的這一工作引起中外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讚譽。你會問:我們為什麼要狠抓自己的發佈會?這是由於,國新辦的發佈會對其他部委和省級政府將起到示範和拉動的作用。如果我們自己都辦不好,又怎能去影響和培訓別人呢?

第二件工作是狠抓新聞發佈制度的建設和完善,這其中也包括發言人制度的建設。新聞發佈制度完善了,就可以保證和推動發言人工作的進展。通過去年一年的努力,到2004年底,國新辦第一次向社會公佈了各部委的新聞發言人名單。現在,70多個國務院部委設置了80多個新聞發言人。可以説,各部委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基本建立起來了。省級政府發言人制度的建設速度也非常快,據去年年底統計,20多個省級政府已經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推出了新聞發言人。

中國網:由於這一制度在中國尚為新鮮事物,據您所知,各級政府對它的態度如何?是積極還是消極?施行兩、三年來,公眾,特別是媒體(包括中、外),對它的反映如何?

    趙啟正主任:首先來説政府部門的態度。八年前,國新辦一年只開十幾場新聞發佈會,而去年開了60場,從數量上就可以看出各部門對國新辦這個新聞發佈平臺越來越重視;再者,過去我們想請某些部門的負責人出來開發佈會,而他們卻往往因為怕説錯話,不願出來。現在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越來越多的發言人和部門領導都非常希望到這個平臺上來。有些部門,如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每年要定期在國新辦舉辦四次新聞發佈會。可以説,這幾年來,政府部門在新聞發佈方面的意識越來越強,新聞發佈事業前景光明。

至於媒體方面,去年下半年,我們請了一些外國媒體針對國新辦的新聞發佈會提意見和建議。其結果是,他們的評價使我們自己都有些意外。他們説,國新辦新聞發佈會已經基本和國際上的做法一模一樣,已經達到國際水準,因此,很難提出意見。比如,我們發佈會上的開場白是5—8分鐘,這就是國際慣例,他們給予充分肯定,説做得很好,節約了他們的時間,同時也樹立了中國政府高官自信和開放的形象。以前,我們有的領導或發言人要説50分鐘的開場白,為什麼?是不願給記者時間問問題;有的則是由於經驗不足,怯場,在鏡頭前緊張。現在,這種情況已有較大改變了。

境外記者還高度讚揚我們新聞發佈會的中、英文電視直播和網路直播。新聞發佈會上説的話馬上就上網,這個許多國家都做不到,讓他們耳目一新。德國某雜誌的總裁和記者曾對我説:你們的電視臺直播部長講話,這在國際上也是鮮見的。直播風險很大,説錯了即是政治風險,大多數人是不肯的。中國的部長敢讓媒體直播他們的講話和回答,説明中國的官員水準很高。還有的外國記者讚揚我們的部長講話不看卡片,説起數據卻如數家珍。美聯社駐京首席記者告訴我,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內容都是他們的報道重點。這説明,我們發佈會的內容選擇是到位的。

中國網:能否解釋一下,政府各部門的發言人在會見媒體之前如何選擇將要發佈的公共資訊,又如何準備發佈內容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這個過程是否會遇到方方面面的干預?

    趙啟正主任:簡單地講,在新聞發言人走到前臺之前,他已經經歷並參與了整個“生産流水線”或者説是一個“作業程式”。

這個程式可以分成兩部分。首先是要熟知情況。發言人的級別使他們能夠列席本部門或本級政府的日常重要會議,了解該部門或政府在思考什麼,在制定什麼樣的政策,從而提煉出什麼是應該及時向公眾公佈的,並與公眾取得交流和溝通的,也就是説,充分尊重公眾對公共資訊的知情權,知道哪些是他們應該知道的。我們把這叫做新聞的産生或生産。

其次,新聞發言人要了解需求。新聞發言人應該了解和跟蹤媒體和公眾的資訊興趣。換言之,他要掌握什麼是公眾、媒體關注的問題,我們把這叫作新聞分析。可以説,對供、求兩方面的情況都成竹在胸時,新聞發言人就可以走上前臺了。

新聞發言人上臺去回答問題,是代表政府解説公共政策。為此,他需要清楚地知道他要講的問題,也就是説,在這個專業或政策領域中,他應該是個“準”專家,對總體情況心中有數。此外,他的工作還要求他在會後保持與媒體的資訊溝通,因此,他應該給媒體留下聯繫方式,以便媒體能夠繼續了解某項事件的發展和解決,反映公眾的疑問,同時給予他方方面面的反饋。

必須指出的是,任何國家的政府對公共資訊的公佈都是有選擇的,這個選擇過程不能説是干預過程。國際的通行做法是,發言人總是和主管首長是完全一致的。一個政府的發言人代表的是政府的立場,政府的表述,也就是説,他説什麼,説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説,都需要討論決定。也同各國政府一樣,發言人身後都有個班子,他的發言必須要走過一個程式:準備、報告、批准和最終走上前臺,這是一個規範的集體工作。

中國網:我們知道,國新辦負責對新聞發言人提供培訓。 能否告訴我們,各級政府發言人如何選擇?如何産生?有否標準?對他們的規範培訓包括什麼內容?

趙啟正主任:發言人都是由各級政府部門自己選擇,通常應有幾個方面的條件:一是職務方面的條件。許多部委的發言人都是綜合部門的領導人,比如,衛生部的新聞發言人就是該部的辦公廳主任。也有的部委的發言人是政策法規司的司長或研究室主任。省、市政府的新聞發言人一般是政府秘書長、副秘書長。有些專業部門的新聞發言人由部門一把手或其副手擔任。

除了業務上的全局感,其他標準還包括:發言人要口齒伶俐,表述要邏輯清晰,面對媒體不發怵,在公共場合不會過分緊張等。

近年來,國新辦加快了對三級發言人進行培訓的步伐。我們一個一個省地辦了16個培訓班,接受培訓的學員達2000多人;今年計劃還要再辦十幾次培訓班,到今年年底,受訓總人數將達4000人。目前,參加培訓的學員已擴大到省區市所屬的委辦局的新聞發言人。

對政府新聞發言人的培訓內容包括:政治業務要求、媒體運作知識及境外媒體對華報道中的特點;另外還有發佈會上的具體應對技巧,比如媒體追問時怎麼辦,在媒體發問當中如何搭橋,如何在遇到刺激性、挑釁性的問題時不生氣並把它化解掉。此外,課程還涉及危機發佈,比如在發生礦難、社會動蕩或其他自然、人為災害時,新聞官應如何組織新聞發佈、如何建立新聞中心並與媒體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等。

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教員主要來自政府資訊部門高官、新聞及傳播界人士、專家學者以及知名公關公司高級管理人員。

在對政府新聞發言人的要求方面我們有一個口號:中國立場,國際表達。發言人本人是政府官員,代表政府的立場,而不是代表個人。他應該實事求是,真實地介紹中國國情。所謂國際表達是指發言人應使用國際上能理解和接受的語言,不要説中國式套話。

中國網:幾年來,政府的新聞發佈和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施行保證了媒體和公眾得到權威、完整的公共資訊,但是,在重大或突發事件發生時,政府新聞部門的反應遲緩仍然比較普遍。這一問題是否引起了您本人及其他部委領導的關注與思考?

趙啟正主任:事實是,現在政府部門對突發事件的宣佈已經比以前快了很多倍很多倍了。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有的事件發生幾個小時就宣佈了,政府在這方面的及時反應也得到了中外記者的廣泛讚譽。但是應該承認,仍有少量突發事件政府“説話”較遲,有的事件可能要拖上幾天甚至上月。但是,這裡面原因很多,不一定是有意隱瞞或緩報。一個原因是事件的複雜性延緩了資訊的傳遞速度。因此,我們現在特別鼓勵地方官員在情況不都清楚的情況下也要發言,知道多少,先説多少。還有的情況是因為事件發生的地方太偏遠,而當地政府的新聞發佈觀念又很薄弱。其結果往往是,連當地的省級政府都不能及時了解情況,而我們掌握的情況就更不清楚。

因此,當前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要建立一個突發事件的資訊傳遞網路,以便事發地政府在事情發生後及時向上報告。目前,我們已經制定了建設這一網路的有關細則,有望于年內公佈,通知到省級政府。有了這個資訊報告網路,突發事件報告的效率和責任將得到依據和保證。

另外,國務院各部門正在制定的危機管理應對預案也都包含了新聞資訊如何處理的部分:即,首先承認危機的存在,對危機本身、危機涉及的範圍、涉及的受害人等等進行準確的描述,同時還要及時公佈政府可能採取的應對行動。各級政府處理危機包括公佈危機的許可權級別取決於事件本身的性質。

中國網: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要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時提出: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您如何理解這些內容?它們是對您的工作的推動與鞭策嗎?

趙啟正主任:當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和推廣新聞發佈制度,大力推進政務公開。目前,雖説政府三級新聞發佈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了,但有的省在這方面還是比較薄弱。我們畢竟是發展中國家,還存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有的省份還不是很理解這個制度,不覺得這事很重要。其實,資訊透明對各級政府的工作是非常有好處的。比如,當事件發生時,你不講別人也會講,而且可能是謠傳,結果,讓謠言先入為主,反而使公眾不能及時知道正確的情況,政府也因此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信任。我們政府的各項決策或對於事件的處理情況只要及時公佈了,一般都會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援。因此,新聞發佈制度的建立對於提高政府公信力,改善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係乃至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都是有重要意義的。(攝影:王銳)

中國網 2005年3月30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