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對話】劉建超:兩三年沒説“無可奉告”了
中國網 | 時間:2004 年12 月30 日 | 文章來源:新京報

國務院新聞辦前天首次公佈國務院有關部委的新聞發言人聯繫電話,昨天下午3時到4時,記者撥打了其中部分電話,均未能直接找到新聞發言人。但通過接聽電話人員聯繫,兩部委新聞發言人接受記者採訪。

兩部委新聞發言人接受專訪

記者所撥14個部委電話中,除4個部委無人接聽外,其他電話均由新聞發言人助手或者其下屬部委辦事人員接聽。不過,通過下屬部委的聯絡,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和教育部新聞發言王旭明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並表示對國新辦的做法提出肯定,另有兩個部委的新聞發言人助手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部分部委要求核實記者身份

昨天下午3點多,記者根據國新辦公佈的聯繫電話撥通了部分部委,水利部、司法部、教育部、財政部、審計署、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要求記者發正式採訪的傳真,其中一些部門還要求傳真記者證複印件,核實身份。

另外,審計署辦公廳的工作人員拒絕了採訪,他們認為和部委資訊即審計工作無關的內容,可以不接受採訪。

司法部新聞辦有關人士在接到記者的電話時稱,對外公佈的並非發言人本人電話,而是新聞辦事機構的電話。他表示,由於臨近年底,部委工作比較忙,難以確定新聞發言人何時能接受記者的採訪。

不公佈手機號碼也能保持資訊暢通

文化部和水利部的新聞發言人助手均在電話中向記者表示,即使不能直接聯繫上新聞發言人,發言人所在的宣傳資訊部門也將保持資訊暢通。

文化部宣傳資訊處的陳姓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文化部的新聞發言人目前在內蒙古挂職訓練。她説,現在由宣傳資訊處的其他工作人員承擔與媒體溝通的工作。“如果有需要披露的部門資訊,我們可以聯繫上他。”這位工作人員説。另外,文化部也有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機構,機構中也有專人與各大媒體的記者保持聯絡。水利部宣傳資訊處的李姓工作人員則認為:只要保證資訊暢通,並不需要公佈新聞發言人的手機。“如果出現汛情等突發事件,水利部有值班電話,保證資訊的及時傳達。”

-專訪發言人

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稱公佈電話號碼後感到更多的責任

新京報:昨天國新辦將發言人辦公室的電話公佈之後,你有沒有感到壓力更大了?

劉建超:我們並不覺得會有什麼壓力,而是感到更多的責任。作為外交部的新聞發言部門,我們一方面需要向國際社會提供中國外交的政策、立場和主張;另一方面,還需要向國內公眾介紹我國的外交政策、立場和主張。

新京報:我們今天撥打昨天國新辦公佈的電話是由發言人辦公室接聽的,而不是您本人,那麼你們部門發言人接受媒體採訪的程式是什麼樣的?

劉建超:我們登出的電話是發言人辦公室的一個處室的電話,不過,這也是我們發言人的電話。雖然由助手來接聽電話,但是可以直接找到發言人本人。媒體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要通過發言人來發佈。

一般來説,媒體提出採訪要求之後,我們會對問題進行研究,除非需要進一步了解情況,我們一般都會很快就作出答覆。

新京報:作為發言人,你會用“無可奉告”回答媒體的提問嗎?

劉建超:“無可奉告”這個詞不是不能用,在特殊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但是要儘量少用或者不用。

因為,作為發言人,有責任向公眾和媒體提供資訊,要盡可能地向媒體提供資訊。據我的了解,在我們外交部,至少有兩三年沒有用過這個詞了。

新京報:許多媒體的記者希望,在下班之後,也能找到新聞發言人,因此他們建議能否公佈發言人的手機,您認為有沒有必要?

劉建超:我覺得公佈手機號碼是有必要的,但不一定是發言人本人的手機號碼,公佈助手的手機號碼,也能起到溝通作用,如果需要,助手還可以直接找到我們本人。

我們新聞司在去年就公佈了一部手機號碼。我覺得,目前我們外交部的這種方式完全能夠滿足媒體採訪的要求。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稱發言人應該隨時面對記者

新京報:發言人名單公佈,包括您所在機構的電話公開後,有沒有感到壓力?

王旭明:沒有什麼壓力。相反我認為這樣的舉措非常好。國新辦趙啟正主任也説了,新聞發言人不僅應該在新聞發佈會上面對記者,而且應該隨時面對記者。

新京報:如果第一時間聯繫不上您,如何保證資訊的暢通?

王旭明:我們新聞辦公室有專門人員接聽來自媒體的電話,他們有一個核實資訊的過程,然後將相關的資訊記錄,隨時會向我彙報。

新京報:有很多記者希望公佈發言人的手機,您認為是否有這個必要?

王旭明:應該説公佈手機號碼是更理想的目標。但現在要考慮到很多現實的因素。如果公佈了手機號碼,可能會遇到一些不是記者的人來詢問不相關的問題。新聞發言人有自己的職能,不是萬能的,沒有必要接一些政策諮詢或解答的電話。説到這裡,我認為各個部門的各個相關電話都要公佈,讓老百姓在第一時間能找到對應的部委。

新京報:您認為現在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完善確立的時候,中國的新聞發言人還能説“無可奉告”嗎?

王旭明:盡可能不用,盡可能少用。

新京報:擔心自己在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出錯嗎?

王旭明:新聞發言人也是人。也會出錯,包括對政策的不熟悉導致回答上出現偏差。我認為及時更正是個很好的方式。還有,要努力積累與工作相關的政策和業務知識。

新京報:作為新聞發言人,在面對境內和境外的媒體記者,有什麼不同的對待技巧?

王旭明:我們是一視同仁。境外記者只要通過一定的工作程式、合法的途徑,我們都會接受採訪。(郭曉軍宋蕾)

《新京報》2004年12月30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