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時事開講》:中國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

主持人:呂寧思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曹景行

呂寧思:各位好,緊貼時事,現在開講。中國官方實行新聞發言人制度迄今已經有二十年的歷史,二十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逐步設立了對外新聞發言人,定期發佈政府消息,並且解答媒體的提問。

為進一步提高發言人的質素,今年9月22號到26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了首期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今天的《時事開講》節目,我們就請上周曾經獲邀到培訓班交流的曹景行先生談談中國官方如何完善新聞發言人的制度。

曹先生,您上星期到了北京,參加國務院新聞辦對新聞發言人的培訓班,我們在新聞當中看到您做了一些發言,您可以談一談,開始怎麼設立發言人的制度,現在這個制度到底是實行的如何。

曹景行: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你剛才講的已經二十年了,從中央層面來看,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外交部發言人,有時候看到對臺辦的發言人,比較多的出現。另外還有鳳凰衛視每個星期會轉播的,就是由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輪流各個部委的一個記者會,也是他們的主要的官員或者是發言人來對媒體解釋政策。一般來説,中央部委比較多一些,但是有他的發言人制度已經比較活躍。

從地方來講,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上海市已經建立了一個比較正規的,也就是定期的發言人的舉行記者會的制度,其他省市還不太完善,或者説還不活躍。所以現在來説,應該説是部分的部委和部分的省市看到是有他比較健全的,或者是嘗試建立一種比較健全的制度,但是還有一些部委和省市現在看來還不太明顯。

我和阮次山到北京參加國務院新聞辦這一次的培訓班,主要參加的人是中央部委的發言人,從他們這些發言人的學員,他們有一個比較好的直接的交流,對我們也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互相探討一些問題。

這次培訓班引起的關注也是蠻多的,但是沒有太多的報道,下個月還會有第二期,第二期主要就是省、直轄市,以及一些部分的大城市都會有發言人培訓班制度,可見經過從培訓班或者其他的一些方面的努力,中國官方有一個把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的發言人制度建立起來,而且變成一個完善的,經常性的,一個活躍的體制。

呂寧思: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次首期培訓班現場的一些新聞。

電視新聞畫面

為了使新聞發言人熟悉新聞事務,掌握工作技能,使政府部門建立有效、暢通、權威和快捷的新聞傳播和溝通渠道,國務院新聞辦特舉辦了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並邀請有關專家講授新聞發佈會的準備與媒體公關,面對媒體的語言藝術和心理技巧,新聞發佈策劃和案例分析等,還對部門單位的新聞發言人現場模擬答並且問,並錄播點評。

目前,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基本建立,各級新聞發言人與新聞界及時的溝通交流,有助於堵塞以訛傳訛的小道消息,為公眾敞開寬敞的資訊來源渠道。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有關人士介紹,第二期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即將舉行,將對大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發言人進行培訓。

呂寧思:我們知道發言人在國外,特別在西方已經很習以為常,在中國儘管已經有了二十年,但是中國政府發言人在中國和外國人的媒體看來還不夠熟悉。

曹景行:一個是不夠活躍,不夠活躍,作為發言人出現的次數就比較少,當然就比較難以取得很全面的經驗。

我們看到,外交部發言人就比較熟練的能夠面對各種問題,但是我們也發現外交部常常會説某某問題不是我們外交部的問題,可以去找其他部委,但是其他部委到底找誰並不清楚。而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逐步把完善的一個發言人制度就可以産生一個和經外媒體,和境內媒體不同兩種媒體的一種互動關係。

我剛才講到尤其現在沿海地區的省份看來是比較積極,而內地的一些省份還是看不清楚,我要去接觸誰,我要去找誰,這相對來説還是和全球化的趨勢有一個距離,所以現在所謂建立一個完善的發言人制度,首先是對外開放的需要,凡是對外開放比較活躍的地方一定有這個需求,也比較早的在考慮這個。這個不建立就説明你這個地方對外開放程度比較差,所以這是一個全球化過程當中中國要和世界接軌的很重要一部分。

你要適應這個新的局面,那麼你的政策就要透明化,人家能夠找到誰問你什麼問題,你就要作為政府就要有一個發言人出來發言,出來解答,而且變成制度化,就是説除了偶然的或者個別以外要制度化,一個星期也好,兩個星期也好,定下這個時候要舉行,那麼所有記者都有所準備的這個時候來問你問題,所以這是國際通行的慣例,也是現在中國開放的需要。

現在這個世界上,老實説新聞很多的是中國,當然美國也是新聞很多,但是一個13億人口,而且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環境當中,變化非常快的時候,新聞是最多的。但是境外記者有點感覺不得其門,或者説他們本身因為原來受到的內外條件的限制。他們實際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們未必能夠理解中國發生的事情,未必能夠真正把他們應該的注意力放到應該的問題上。

所以發言人制度除了一個透明化,把中國自己的政策減少給境外媒體,或者説境外媒體不明白的地方你去解答。

還有一個就是引導的問題,就是你有了發言人制度,可以使境外媒體把他們的注意力真正的影響到中國關鍵的問題上,核心的問題上,而且能夠把握他的本質,這個結果就是能夠如實的、真實的報道中國現在真正發生變化的事情。過去十多年,包括我們自己在境外做媒體的時候,如果中國越是不透明,那麼境外媒體亂猜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裏面發生了什麼事情。而現在有了新聞發言人制度以後,有了一個窗戶,有了一個溝通的橋梁,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中國發言人制度現在在建立起來的意義就在這裡。

我們從這次在北京的接觸當中也感到,至少中央層面的發言人,我想地方層面也是這樣,相對比較年輕,而且有完好的學歷,而且有專業知識,對他們那個部委的專業知識都是充分掌握,而且還有經驗,所以應該説他們都是從本身的部委裏面能夠充當發言人都是有一定的素質和挑選,而且他們對世界上的潮流都很關心,所以我是覺得,本身在對這樣一個變化當中,我覺得是中國一個新的現象,反映出新的氣氛,就是有了信心,可以和境外的媒體能夠有一種公開的交流。

這個當中有一個關鍵,我們在和他們談的當中也是……就是説中國大陸原來媒體作為一個計劃經濟下的,中國共産黨一元化領導下的媒體,他對媒體的看法,和境外的作業當中,我們對新聞的看法實際上是有區別的。作為中國政府發言人,各個部委的發言人、省市的發言人也好,你起碼要理解境外媒體是怎麼操作的,是怎麼運作的。我受到各種各樣方面內外的限制,有國外的,我屬在的環境的,比如説香港,或者有的媒體在台灣;有的在別的國家,他有他特定的運作環境,比如説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對象,也就是説他製作出來的新聞也就等於製作一樣産品,是銷售給特定的受眾。原來中國大陸的理解,新聞報道只是個宣傳,不是這麼回事情,同樣還受到廣告商的、政府的、利益集團的,還有內部的,還有當地的法律、傳統,甚至還有技術問題影響。

比如説新聞一分半鐘只能夠容納多少東西,而且一個新聞半小時只有幾條東西,這是技術限制,做報紙,版面多大就是多大,這個新聞媒體做的大,但是媒體受到許多內外技術條件的限制,首先就是應該去理解境外媒體是怎麼運作,境外的新聞是怎麼做出來的,同樣,中國大陸現在也是新聞和媒體逐步走向一個市場化的,而且這個當中和以前單純的宣傳也不一樣,我想他們還有一個過程,除了理解我們境外媒體操作以外,還有就是對中國大陸本身媒體市場的變化也要能夠理解,這可能是一個基礎。

呂寧思:中國國務院的新聞辦主任趙啟正在新聞發言人培訓班開班儀式上表示,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新聞發佈工作是國內期待、國外關注的大事情,中國人要進一步完善政府新聞發佈制度,使政府發言人能夠更好的履行政府與媒體間的溝通職能,現在就繼續請曹景行先生評述一下中國應該如何的完善官方的新聞發佈制度。

曹先生,我們知道現在中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已經進了很大的步,過去總是認為境外的記者提的問題就是一種敵視,現在已經好很多,可是如何應對新聞記者有的時候近於挑剔和苛刻的挑戰,這是不是還是中國發言人制度需要解決的問題?

曹景行:這次培訓班大家都很關心這個問題,我主要局限于境外的媒體和中國官方發言人之間的關係,剛才講到,他們能不能夠理解境外的媒體主要是怎麼樣的性質、怎麼樣的運作,他受到怎麼樣的內外限制,在這個基礎上怎麼樣來看待發言人以及中國大陸的官方同境外媒體記者之間的關係。大家都知道,他不是你的下級,也不是你的上級,是不是朋友,還是敵人,到底是競爭對手還是挑戰者等等。大家在這個方面都在從各個角度探討,我覺得很活躍,在我跟他們交流的時候有一個我的看法,從我們境外媒體做了一段時間以後,我們跟中國大陸打交道當中,以及跟其他方面也有關係,比如我們和其他國家的,比如我們到別的地方去,也有管官方的發言人打交道,我認為這裡面是一種推銷的關係,我是一個買的,我是接受者,你是一個供應者,但是你供應的東西是不是我需要的,你如果是我需要的,我會買下來,然後我會去製作成我的産品,然後再去供應給我們媒體的受眾,是這樣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官方發言人就要把你的資訊由有針對性的、有技巧的推銷給境外媒體。

呂寧思:如果境外媒體不滿意呢?

曹景行:一個記者會以為開了一個小時都會報道,甚至一個字都不報道也有可能,你的報道沒有實效對路,所以在這個當中應該哪些方面我覺得應該作為官方發言人這個方面怎麼樣來推銷,首先就是我講的,你知道你的對手需要什麼東西,什麼媒體、什麼國家他需要的,哪一類媒體需要的是哪一類的新聞,你要懂得對方。

再有一個,一般新聞是什麼,從境外媒體講起來,就是那些事件,當然重大政策也是新聞,還有一些就是突發事件,甚至一些惡性事件,所謂負面新聞。這些東西發言人盡可能的還是要真實,盡可能的及時詳盡的提供資訊。尤其對那些負面的東西,你越是回避,可能得到的效果越是不好,因為媒體知道這個東西發生了,他總要報道,他不可能不報道,總編輯要報道,他又不提供消息,那麼他自己就去發掘,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很多這樣的消息。

1994年的千島湖事件是一個很重要的教訓,當時台灣媒體怎麼樣來報道這個事情,後來變成兩岸關係當中怎麼樣一個轉折,造成怎麼樣的一種很惡劣的影響。這件事情就看的出,你當時不提供媒體的消息,他就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挖掘,如果他報道的很不真實,對你很負面的,結果責任還是你的,因為你不提供消息。所以對這一點我覺得是中國官方發言人一個經常要碰到,但是又不容易處理好的問題。

還有一個就是怎麼樣用對方能夠理解、能夠表述的語言。我們知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特定的詞彙,尤其是中國政治詞彙很多,如果以為對境外記者用一套官方的官話套話,他就能夠接受,他就變成新聞,那就錯了。有許多中國的術語,境外不能接受,無法接受,不懂,甚至三個代表的英文怎麼翻譯,到現在還不是很確切。還有一種,有一種價值觀的分歧在裏面,中國官方常常講領導這個字,但是在海外官員就是官員,如果經常講領導支援,這樣的話在海外講起來,海外媒體很難去他的新聞去表達。所以這個當中我覺得有文化差距,但是更多的是作為推銷的話不能理解對方,才會用自己自以為可以的語言去推銷你的資訊,效果並不好,這個當中我覺得作為中國官方的發言人,還要善於的就是要會講故事,新聞媒體要有故事,寫新聞一定要故事,沒有新聞的故事不是好新聞,在這個當中能不能用故事來豐富你的新聞內容,也是往往能不能打動對方,推銷自己的意念的很重要的方式。

還有一個,就是怎麼樣和境外媒體的不同國家甚至對方的價值觀,他的文化背景、他的歷史、他本身社會上發生各種事情找到某種共同,就是説你要講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講到類比的他們國家,他們地方發生的類似的事情,你不管是像他介紹也好,不管是反駁他也好,這是個很重要的方式,所以這都是在做發言人當中要做,而真的要做到這樣就是一個做功課,要做很多功課,尤其是專業方面的功課。

還有一個,我覺得是中國官方發言人往往缺乏的,就是幽默感,倒是我覺得中國官方一些高層的,比如説像以前我們看到朱鎔基的記者會,大家比較感興趣。為什麼,他的語言,他有幽默感,他有人情味,他有自己的個性。這個當中你儘管講的是官方的政策,但是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話講,用不用你個性的語言來表達。

我還記得很清楚的,就是60年代的時候陳毅副總理的記者會,那是後來成為經典的一次記者會,那次被拍成經典片,那就是他的風格。所以,對於中國大陸現在建立發言人制度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發言人本身的素質,發言人知道怎麼樣去善於推銷你背後的政府的政策。

我覺得作為發言人怎麼樣和你的對手經常性的做一些交流,除了記者會以外你要熟悉記者,你還需要人際的關係,甚至你也理解記者的苦衷,駐外記者不好當,比如説在駐北京的記者,他要寫報道,他這個報道要去向他背後的老闆推銷。香港的記者就説,我要向我的主管説這個新聞重要,但是那個主管未必真的能夠理解這個問題,所以他們也覺得壓力很大。所以這個時候你能不能幫助他們去更好的實現他們作為記者的理想,所以這個當中是一種互相能夠幫助的關係,這個關係如果建立起來,我覺得對新聞發言人是很有用。

最後還有一個,要有自信心,中國的發言人現在,因為特別是新的發言人,你要有自己的一個風格,這個風格就是中國人的風格應該是威而不嚴,不要威嚴老是板著面孔訓人,也不要老是很緊張的怕出錯,怕一錯就要寫檢查,本身就是一個作為自己政策發言人,要相當自信,老實説這個問題上你是發言人,你最有發言權,記者比你懂得少的多,記者實際上是有求於你,所以這個方面你自己要有一個自信心,你相信你是代表後面的政府,你就有權威,而政府後面有他的支援,政府本身的權力的來源也有他的支援,所以你應該有一種權威性,你要有一個自信心去跟他相配合,所以在這些問題上我覺得中國現在在建立完善發言人制度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批心理素質相當好的發言人出來,而這個只有在實踐當中慢慢的看的出這個、那個不一樣,而慢慢培養出有真正風格的發言人。

呂:是發言人明星才好。

鳳凰衛視 2003年9月2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