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大洋一號科考船參觀訪問記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4 月07 日 | 文章來源:

 4月2日,在“大洋一號”船起航前2小時,記者經過層層檢查登上“大洋一號”科考船,參觀了全船,並面對面地採訪了船長陸會勝和首席科學家王春生。

24小時可無線上網

在船員的引領下,記者很順利地進入了船長陸會勝的辦公室。這是一間大約20平方米的套房,分為工作間和休息室。隨後船長領記者來到了貴賓會客室。據介紹,這也是我國目前惟一有貴賓會客室的科學考察船。在這裡記者採訪了船長陸會勝、政委張寶明以及首席科學家王春生。

陸會勝才38歲,但已經當了3年多的船長。他説,此行最大的困難還是安全問題,而且每次航行的科研目的不同,面臨的新問題也很多。經過長時間的海上航行,大家的情緒就會有變化,這個時候還要做好思想工作,否則也容易出問題。為此,船上裝有衛星通訊無線上網設備,船員和科研人員可以通過郵件和家人聯繫,以減少孤獨感。在船上上網收發郵件是免費的。船上也有電視電話,但主要是用來召開遠端會議的。船上還配有乒乓球臺等體育娛樂設施。

兩項任務考驗科學家

據首席科學家王春生介紹,這次航行主要有兩項工作:一是對全球“三大洋”中脊上幾個關鍵熱液活動區的海底硫化物系統及其周邊的極端生命現象開展考察;二是實現我國大洋工作由單一的太平洋區域轉向包括大西洋、印度洋在內的全球各大洋區,由單一的礦産資源、生物資源調查轉向資源與科學相結合的綜合科學考察。

王春生説,42名科研人員當中有5位是來自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學生。此外,這42人也不是都參加全程航行的。8月份,“大洋一號”船到達墨西哥後,將由另一位科學家接任首席科學家王春生。

“探寶”裝備可“下五洋捉鱉”

“大洋一號”船上的“深海可視採樣系統”可以實時將6000米深水下的海底地形、地貌圖像傳到科學考察船上,並可根據需要隨時抓取海底表面上的礦物樣品或保真採集海底水樣。

“深海淺層岩芯取樣鑽機”可以在深海海底比較堅硬的岩石上鑽取岩芯,可以在坡度30度以下的深海海底工作。

“測深側掃聲吶”可以監聽海洋中所有異常的聲音,並可利用聲波回聲定位得到海底地形、地貌的電子地圖。

“深海異常環境探測系統”不僅可以探測收集海底溫度、鹽度、酸度以及濁度等資訊,還可以“嗅”到海底溶解在海水中的氣體。

“大洋一號”船改裝後更先進

“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是我國精心改造的5600噸級遠洋科學考察船,曾是前蘇聯的一艘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考察船。1994年7月,由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從俄羅斯遠東海洋地質調查局購買。經初步改裝後,更名為“大洋一號”。從1995年至今,“大洋一號”船曾先後執行了我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專項的7個遠洋調查航次和大陸架勘察等多個航次的調查任務,是我國遠洋科學調查的主力船舶。

為了更好地完成我國大洋資源調查任務,“大洋一號”船于2001年在上海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公司進行了歷時近一年的“精心打造”,2002年12月全面完成了船舶以及調查設備的“現代化改裝工程”。

經過現代化改裝的“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是我國第一艘能充分滿足國際海底區域研究開發要求、面向國內外開放的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可以開展海底地形、重力和磁力、地質和構造、海洋綜合環境、海洋工程以及深海技術裝備等方面的調查和試驗工作。

海上“超級流動科學實驗室”

陸會勝船長告訴記者:“2002年12月,‘大洋一號’船全面完成了船舶的現代化改裝工程。其中,科研設備耗資達數千萬元人民幣。”

科考船改造工程全程參與者、國家海洋局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項目處處長周寧,帶著記者一窺科考船“廬山真面目”。“‘大洋一號’船搭載的主要科研設備達22種,從數量和品質上講,在國內首屈一指,與國際水準相比也毫不遜色。”由此可以看出,將“大洋一號”船稱為我國“海上超級流動科學實驗室”毫不誇張。

走到“多波束及淺剖實驗室”門口,周寧掏出鑰匙輕輕打開大門,一個大約30平方米、整潔乾淨的實驗室映入眼簾。幾臺電腦,一個大型印表機,幾個挂在墻上的藍色箱體,並沒有什麼特殊。“實驗主體都在船體外,現在看到的只是處理終端。”周寧告訴記者,可不能小看這些設備,較貴的一套價值100多萬美元,便宜一點的也需要30多萬美元。“它一次可發射100多條聲波束,海底地形探測與成圖就全靠它了。”(記者 張向冰)

《中國海洋報》2005年4月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