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開發區:一個縣辦自費開發區的成功之路


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控制區模型規劃控制區模型

       7月10日,瓢潑大雨。

  我們來到了江寧開發區,一個縣辦自費開發區。

  十一年前,這裡只是一片6.8平方公里的丘陵山崗。

  十一年後,這裡是70平方公里的高科技花園新城,被譽為"金陵明珠"。十一年來,開發區共引進21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個項目,累計投資總額超過40億美元,其中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104個,世界排名前500強企業16家。實際到位外資已達10億多美元,內資投入40多億元。形成了以電子資訊、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新型建材、食品、新型教育科研、紡織和房地産為主導的七大支柱産業。

  從零起步,十一年磨礪劍出硝。

  一個不要政府一分撥款、沒有國家一分中長期貼息貸款、全靠自費滾動開發的開發區,如何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崛起?

  市場運作,自費滾動開發。江寧開發區率先在江蘇開發區中實行股份制,98年開始對7個全資分公司通過出售、實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等辦法進行全面改制,盤活了存量資産,減輕了開發總公司的債務負擔,增強了開發實力。在地産運作上,堅持"寸土寸金"和合理有效利用的原則,不搞炒地皮,以項目開發帶動土地開發,做到徵用一塊、開發一塊、出讓一塊,滾動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土地的增值效應。

  高起點定位,走建設高科技花園新城之路。江寧開發區領導堅持一天不規劃好一天不開工,先後聘請50多位國內一流專家參與論證,歷時三個多月,對論證報告六易其稿,使得江寧開發區一起步就勝人一籌。他們把目標鎖定為不僅要建設現代化的工業新區,而且要努力建設一個以科技為先導,二、三産業協調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城區。以"九通一平"為前提,高速度、高品質地推進了一批重點基礎設施,打造出了一座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的新城區。

  獨闢蹊徑,以投資環境取勝。用特殊優惠的政策來吸引客商投資,這是一些開發區常用的辦法。然而,江寧開發區人較早地認識到:僅靠優惠政策是遠遠不夠的,開發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投資環境的競爭,而這其中更重要的是軟環境的較量。因此,當區內的基礎設施等硬體基本到位後,95年開始,江寧開發區人就開始把軟環境建設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著力打造五大環境,即行政服務環境、生態環境、生活環境、産業配套環境、人才環境。

  注重技術創新,不靠常規開發。對於一般開發區尤其是縣辦開發區而言,通常是用引進項目的辦法來搞開發。而江寧開發區的領導深知,光靠引進項目是建設不成一流開發區的,必須突破常規,由引進項目型向製造項目型轉變,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開發區的發展後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因此,開發區人從著眼和立足於未來知識經濟的戰略高度,從機制、體制和政策的內涵要求上,積極進行三大創新活動:一是創新品牌內涵,由打企業牌到打大學牌;二是創新發展思路,從注重吸引"大老闆"轉到積極孵化"小巨人";三是創新引資戰略,從構建生産基地到引進研發中心和先導工廠。江寧開發區人,以"團結、拼搏、求實、奉獻"的開發區精神,用短短十年的時間,在一片荒郊野外樹起了一座現代化新城。


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副書記 吳舉峰 向各網路媒體記者介紹江寧開發區起步和發展

 


各網路媒體採訪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中國網     2003年8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