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泗水縣:豪華樓拔地而起 拆遷戶無家可歸

位於山東省中南部的泗水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拆遷正在進行。

8月31日中午,拆遷戶胡永全站在自家泥濘的小院裏,愁眉不展。他的妻子靠在一輛地排車前,淚流滿面。地排車上放著兩卷葦蓆和一大張塑膠布。

“我們沒地方可住,只好到城南搭窩棚。”身體有病的胡永全摸著尚能擋風避雨的土坯院墻,嘆聲説道:“這樣的天氣,可如何住呀!”

在城南,已經有人家搭起了窩棚,那是一個洼地,走起來一腳泥一腳水。

胡永全等人的動遷,是因為他們居住的南關街,將建成一個新城區,會有一排排6層高樓,還有常青綠地。

招標尚未開始中標者名字已知

泗水縣決定在縣城中南部建設一個新城區。副縣長孫其國説:“我們看到周邊縣搞舊城改造,對改變城市面貌比較有利。但泗水縣窮,拿不出那麼多錢,於是決定通過土地掛牌出讓的形式,引進外資開發房地産。”

7月23日,泗水縣國土資源局發出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公告。公告説,這次出讓的地塊位於泗城繁華地段,土地面積158.5畝。

縣土地儲備中心主任馬化秀説,公告發出後,只有新疆君泰房地産開發公司提出申請,並在8月22日摘牌,最終成交價2500萬元,首付1600萬元已經到賬。

君泰公司8月22日才摘牌,但7月9日,泗水縣就出臺了“君泰新城”小區拆遷實施方案。

拆遷實施方案開宗明義:“君泰新城小區開發建設項目是今年泗水縣招商引資重點工程,也是徹底解決泗城城中村問題,改善居住環境,增強城市現代化功能的重要舉措。”

在這158.5畝土地上,包括縣總工會、縣工人文化宮、縣環保局、縣物資局、縣自來水公司、縣副食品公司、縣建委機關事業單位宿舍,以及泗水鎮管轄範圍內的南關街、清真寺街居民宅基地。

8月13日,泗水縣政府發佈“關於徵用泗水鎮清真寺街、南關街土地的公告”。

8月15日,泗水縣建設局發出“拆遷公告”稱,泗水縣土地儲備中心對泗水縣總工會等單位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回,並納入政府儲備土地收儲項目的拆遷立項。泗水縣土地儲備中心於是成為拆遷人,收回土地使用權,然後再出讓給開發商。

縣建設局張致福局長説,此次拆遷涉及168戶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172戶街道居民,總共340戶1300余人。另外,在副食品公司和物資局院內各有副食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一個,個體工商戶百餘戶。

為了拆遷,泗水縣專門成立了君泰小區建設指揮部,縣長董立新親任總指揮,20個部門負責人擔任指揮部成員。

在職人員要做搬遷勸服工作,否則不能上班

拆遷的時間被限定在兩個公告之日起至8月31日,短短半個月。

8月14日,指揮部向兩個街的居民發出“關於君泰小區建設徵用土地政策説明和進行附著物清理的通知”。隨通知發到住戶的還有附著物登記評估作價表。

群眾不理解:“為何公告發佈當天就實施拆遷,通知我們補償多少就是多少?為何沒有我們説話的權利?”

機關事業單位的拆遷戶同樣提出異議。原縣人大辦公室主任張致東説:“今年3月有人來量房子,説搞規劃。7月底,物資局來了個電工和會計,通知説房子作價4.1萬元,搬遷費210元,安置費500元,限8月10日前搬出。就這麼簡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産管理法》規定:“房地産價格評估,應當遵循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根據規定,拆遷前必須進行房産評估,而且要提前通知被拆遷人,徵得同意後,方可進行拆遷。

拆遷已經進入實施階段,居民才從各自單位拿到了由泗水誠正房地産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房地産評估報告書。縣總工會的一位離休幹部,收到評估書後認真記下了時間:“2003年8月21日收,下午4時”。

該評估機構此項目負責人孔濤説:“去年8月,縣裏房管部門做過一次聯合調查,這次評估以那次數據為基礎,沒有再進戶。”

很多居民對評估提出異議。首先沒見過評估者,此外還有少算面積、同等戶型同等面積價格不一等等。

8月3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孔濤拿出一摞復核材料説,已經又對130戶進行了復核。對群眾的意見,他的解釋是:“戶數多,差錯難以避免。”

但有的拆遷戶説:“事先不通知,拆遷了才強加到我們頭上,這樣草率的工作,根本就是對老百姓的利益不負責,是一種強買強賣行為。”

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拆遷人必須與被拆遷人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拆遷戶反映,現在是行政推進,由各單位動員拆遷戶在事先列印好的協議上簽字,而拆遷人根本未與拆遷戶見面。而且,拆遷戶及其子女,但凡在職人員都被通知回家,做搬遷勸服工作,直到搬遷結束才能上班。

自來水公司的拆遷戶寫的一份證明材料講述了協議簽定過程:“8月6日下午4點,建委負責人召集自來水公司8名科長、隊長開會,會上拿出由公司印刷的土地收儲房屋拆遷貨幣安置補償協議,讓他們帶頭拆遷。由於補償不合理,大家都不簽字,一直到晚上8點多。建委領導説:‘你們這些中層幹部這麼不聽話,下一步都得換,不簽10點也不能回家吃飯!’大家被迫9點簽了字才回家。”

一些單位還沒到最後期限,便出現了停水停電、停閉路電視的現象。

縣工人文化宮,是縣城惟一的職工活動中心,這次成為第一個被拆遷單位。文化宮的工作人員説:“8月26日上午我們找縣總工會主席反映問題,主席才正式通知我們要拆遷了,並讓簽協議。到了下午,拆遷人員就砸壞欄杆,衝進文化宮。當時場面非常混亂,一些三輪車司機、小攤販一起衝進來哄搶。”

據不完全統計,工人文化宮100多張折疊椅、36張小連椅,辦公桌、音箱、投影機、飲水機、圖書檔案等等,被一搶而空。27日,工作人員才從廢品收購站找回兩麻袋檔案。

指揮部規定,住平房的拆遷戶要自行完成拆遷清理工作,由指揮部驗收。拆遷戶反映,只有驗收了才給補償費。

青年路農貿市場上的一些攤主,原本與物資局簽有租賃使用合同。但現在強行拆遷,出租方也不退錢。由於停電,牛肉業主牛軍冰櫃中的百十斤牛肉、牛肚變質發臭,損失1000多元。

群眾利益無小事

這次拆遷房屋,泗水縣一律實行一次性貨幣補償。另外,每個搬遷戶,發給搬家費210元,安置補助費按主房面積每月每平方米2.1元給3個月的。

縣領導對補償方式的解釋是:“國家規定兩種補償形式,通常貨幣化補償的多,泗水縣是第一次操作。有了貨幣補償,差價結算,拆遷戶自己去與開發商談。”

縣領導説:“現在沒有安置房是現實,但臨時安置、搬家補助都給了,相當一部分拆遷戶努努力是可以回遷的。現在縣城還有其他的樓盤開發,老百姓選擇餘地還是很大的。”

開發商的宣傳單説,君泰小區住宅樓每平米價位按不同樓層為700元至1000元不等。而給住戶的補償標準則在每平方米200至400元,還要打七折。拆遷戶們説,補償標準過低,使他們無力回遷,甚至無法安居。

南關街居民是上世紀80年代因泗水城擴建陸續搬遷來的。由於該街沒有土地,居民全靠販青菜、鮮魚、賣麵食、早點等小買賣維持生計,大部分是中下等生活水準,一旦停業就面臨沒有生活來源的危險。

按指揮部拆遷補助,平均每戶兩萬元左右,如果回遷君泰小區商品門面房,每平方米1300元,每戶要補貼8萬元左右。

今年68歲的張景玉老人是縣物資局退休幹部,兒子、兒媳下崗,孫子上初三。“為這次拆遷,我和老伴不知哭了多少回。”他拿到的補償金是1.44萬元,只好到農村,買了個舊房,結果花了3.6萬元。

73歲的孫福基和所有拆遷戶一樣不理解:“老百姓一輩子混個窩,現在連個窩都沒了。為什麼就不實行拆一補一或者貨幣補償和安置兩種方式自選呢。”

由於沒有安置只有貨幣補償,拆遷的時間又如此短,並不大的泗水縣城,房價一路上揚。原本20元的房租漲到了80元,4萬元的房子賣到6萬元。

8月31日,孫其國副縣長表示:“對困難戶,縣裏準備統一建一部分安置房,正在規劃看地,下周就建,設計60戶,困難戶用了補償款還會有節余。大概10月15日前住進去。”

對群眾提出的問題,縣領導的解釋是第一次搞,工作量大,難免出現失誤。他們認為,拆遷行動本身是符合有關法規、政策的,就是搞得急了點兒。現在,拆遷戶反映的部分問題已經開始得到糾正。

群眾説,我們支援縣委、縣政府擴大招商引資,加快舊城改造的步伐,但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依法辦事。

針對這次拆遷出現的一些問題,泗水縣部分離退休老幹部曾聯名致信縣委,期望政府依法行政,關心群眾利益。

這些老同志説:“不要説泗水城鎮居民根本買不起近千元一平米的豪華樓房,即使被逼住進去,也要終生欠債。群眾對這種泡沫經濟、虛幻小康能高興嗎?”

他們呼籲,縣政府切不可低價購地,高價出售,轉手獲利,在舊城改造中靠犧牲群眾的利益,換來城市的形象和政府手頭的寬裕。(記者/鄭燕峰)

中國青年報2003-09-24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