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長效思維點評經濟轉型 人大代表縱論資源型城市接續産業

以煤炭、石油、森林等為經濟支柱的城市,如何儘快擺脫資源衰退的影響,實現有效轉型?在京的全國人大代表認為,資源型城市可以從發揮存量優勢、發展非煤、非油、非林産業和利用國家援助政策轉型等方面培育接續産業。

代表們指出,目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不可避免地和發達國家一樣,遇到資源型産業衰退和城市轉型問題。從制約轉型的因素分析,各城市都存在産業結構單一,體制矛盾突出、市場經濟“基因”先天不足,資源衰減等問題,關鍵是尋找符合本地的發展思路和辦法。

出路一:發揮存量優勢。黑龍江省雞西市是典型的煤炭資源城市。目前這個市和礦務局正通過幫助和支援大型煤炭企業發揮存量資産優勢發展經濟。雞西煤礦機械有限公司是生産採煤機械的大型企業。隨著煤炭開採不足,企業産品滯銷,效益下滑。公司董事長邢東輝説:“煤炭産業衰退,我們用於生産大型採煤挖掘機的設備也閒置了。經過深入市場調研,我們發現,世界産煤大國都在積極開發和應用新型高效、大功率電牽引採煤機,而我們公司恰好擁有生産這類産品的閒置設備。於是我們將有限的資金投到了資訊化建設上,開啟閒置設備,按照國際標準生産出了50多個品種的挖掘機,贏得了較好的國際市場份額,企業發展出現曙光。”

(觀點)劉東輝代表:資源型城市應該立足原有的存量優勢,抓住國際産業分工和梯度轉移的有利時機,延長産業鏈條,積極構築先進的採掘基地和國際化生産製造基地;通過活化存量國有資産,吸引域外資本和資金、技術和管理,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培育對地方經濟發展拉動力強的大集團和大公司,努力形成産業集群高地,最終破解體制性、機制性矛盾,使自身煥發新的生機。

李秀林代表:要按照“大項目—-産業鏈-—産業群--産業基地”的思路,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産業,形成“專、精、特、新”的産品,加快城市經濟轉型。

出路二:發展非煤、非油、非林等産業。目前,北方幾個林業城市大部分開發了夏季森林遊、漂流,冬季森林滑雪等旅遊項目,越來越多地吸引了遊客的目光。這些新興項目基本上是由民營企業出資籌建的。

面對原油産量下降的趨勢,油城大慶正積極發展非油工業,包括建設百萬噸複合肥,百萬噸聚丙烯,50萬噸生物菌肥、醫藥中間體等高新技術項目,到2010年,非油工業産值預計達到1500億元以上,實現增加值400億元以上。

(觀點)蓋如垠代表:類似大慶這樣的資源型城市要想實現長久繁榮,必須集中發展非油産業和非國有經濟。中央明確作出鼓勵發展民營經濟、加快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這就是巨大的政策支援。發展接續産業要走新路子,要靠大力發展非國有經濟來支撐。可以靠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一塊、開放招商引進一塊、深化企業改革嫁接一塊、公用事業民營化轉制一塊來培育和發展非國有經濟,改變資源型城市“一柱擎天”的經濟格局。

出路三:利用國家援助政策轉型。一份調查指出,西方國家普遍對衰退産業的調整轉移進行了必要的“干預”。如1984年法國對洛林和加萊等資源性老工業區採取改造與發展相結合的辦法,通過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各種便利,包括合資經營,直接投資建廠等,使這裡變成了擁有多种經濟活動的現代化工業區。與此相對比的是前蘇聯的巴庫油田,在資源枯竭後,由於沒有做好替代産業建設,使得油田枯萎衰敗。經濟學者楊文超指出,我國政府應該及早考慮制定衰退産業的援助政策,從國家宏觀經濟佈局方面考慮資源型城市的發展規劃。

(觀點)滕喜魁代表:如果國家及早制定衰退産業的援助政策,有了政策支援,資源型城市就能儘快轉型。這些政策包括:大項目的資本金籌集、銀行大額度貸款政策、分離企業辦社會負擔、核消債務等,這些都不是一個地區能解決的事情。

劉東輝代表:應借鑒國外一些先進做法,由國家設立培訓基金,加大培訓力度,為職工轉崗創造條件。同時探索資源型城市社會保障途徑,確保資源型企業關閉時,員工能穩定退出,社會能持續穩定。(趙承、崔峰)

新華網 2004年3月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