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國企改制可嘗試“資産重組”

國有企業改制是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的一場攻堅戰。採取什麼方式將3687戶國有企業、2748億元資産、102.1萬從業人員從一般性競爭領域中平穩退出,實現戰略性轉移,關係到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的成敗。根據吉林省現狀,可以採用國有資産戰略性重組的方式進行國有企業改制。

國有資産戰略性重組(即先對國有企業進行重組、包裝,再對外招商、改制)是推動國有企業改制的一種有效方式。具體做法是:先構造一個既能體現政府戰略意圖、又能按市場規律進行資産(本)運作的市場經濟主體——資産運營公司;由資産運營公司篩選國有企業核心資産,然後以篩選出的核心資産為中心,資産的技術關聯為紐帶,打破企業界限,劃定重組資産範圍,擬定重組方案,上報國有企業改制領導小組;國有企業改制領導小組審批資産運營公司上報的資産重組方案,確定後將方案涉及的資産作價劃歸資産運營公司;資産運營公司對國有企業實施資産重組;重組後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對外招商,或全部轉讓,或部分轉讓成立股份公司,實現國有企業改制。

用國有資産戰略性重組的方式進行國有企業改制,一是能吸引非公有經濟參與國有企業的改制;二是能實現國有資産(本)轉讓價格最大化;三是能促進産業集聚。用國有資産戰略性重組的方式進行國有企業改制,是根據吉林省國有企業資産運作現狀,對國有企業改制有效方式的一種探索。這種改制方式操作相對較複雜,需要系統運籌,關鍵要解決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戰略性思維謀劃國有企業改制。這裡的戰略性思維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指吉林省發展戰略。多年來吉林省基本形成了未來三十年發展戰略,國有企業改制應該納入到全省發展戰略軌道中進行。另一層含義是指一種策略,一種技巧。就是不把國有企業改制簡單地看做國有企業轉讓、出售,而是看做國有資本經營;不孤立地處理國有資産,壓低價格懇求別人來購買,而是將其轉移到全省重點發展産業,與其他的資源配置起來,形成新的具有盈利能力的經營單位,再招商改制。

二是構造實施戰略性重組的市場主體。用國有資産戰略性重組方式進行國有企業改制,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實施戰略性重組的市場主體——資産運營公司。吉林省目前有一些資産運營公司,金融領域也有幾家資本經營機構,但從業務性質上看,還都不能勝任此項工作,必須重新構造。現有兩個可行方案:一是與國家開發行合作,組建資産運營公司;二是整合省內資源,組建以國有企業改制為即期任務的資産運營公司。

三是進行債務重組,為招商改制創造條件。吉林省3687戶國有企業負債2254億元,負債率82.6%。其中欠國家四大銀行1214.01億元,佔整個負債的53.86%。如果能夠利用國家的支援政策,將國有企業欠國家的債務減免或分離開,對國有企業改制意義非常重大。

對國有企業進行債務重組,應該採取兩手準備、兩種方法進行。

兩手準備是指,一方面爭取同商業銀行合作,針對歷史形成的負債,特別是政策性負債,制定國有企業債務剝離、商業銀行不良資産核銷為一體的債務重組方案。另一方面,在積極爭取政策的同時,積極地採取技術手段,根據省情,在資産戰略性重組中創造性地進行債務重組。

兩種方法是指全口徑重組和部分重組。全口徑重組方案是將國家商業銀行、國家資産經營管理公司對東北三省地方國有企業的債權轉移為地方政府的債權和股權。分部分進行債務重組是資産運營公司在制定和執行各種資産戰略性重組方案時,先將所涉資産及債務收購(或政府直接劃轉),組成新的法人企業,債務留在資産運營公司;資産轉讓後,再衝減挂在資産運營公司的債務。

四是統籌社保試點,為國企改制營造良好環境。遼寧省的“社保試點”工作在國有企業改組改造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年國家開始將這一政策在吉林省進行全面推廣。吉林應將社保試點工作與國有企業改制統籌規劃,針對各個不同的個案,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科學運籌,將國有企業歷史遺留的養老問題、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現有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以及企業辦社會負擔問題與社保試點的實施有機的結合起來。

五是設立産業投資公司,在重組中促進産業集聚。産業集聚是在一個經濟區域內生産某種産品的若干個同類企業,以及為這些企業配套的上下游企業和相關服務業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産業現象和經濟過程。多年來,吉林省經濟的比較優勢難以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業之間的産業聯繫在市場化的改革中消失了,許多地區和産業“一花獨放”,沒有實現産業集聚。 因此,在花大力氣完善市場環境,提供制度和機制供給、加快産業集聚自發形成的同時,吉林還應該設立産業投資公司,在“五大基地”建設行業中積極發揮産業投資公司的作用,通過“種子”投資、風險投資和政策性投資組合,扶持和培育五大産業中必鬚髮展的瓶頸環節。通過資本運營,帶動産業集聚,促進産業結構升級。 (馬利彪 潘犁 作者單位: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經濟時報》 2004年3月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