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東北節能供暖緣何“叫好不叫座”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2 月16 日 |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原材料漲價推動供熱成本上升和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雙重壓力下,作為城市耗能大戶的集中供熱行業,近年來紛紛在節能降耗上做起了文章。去年以來,“看天燒煤”、“保低限高”、“建築保溫改造”等節能措施紛紛在東北供熱行業推出,以降低資源消耗和企業成本。而奇怪的是,老百姓對此卻並不歡迎。由於相關的市場機制尚未建立,節能供暖推廣的道路並不平坦。

節能供暖措施頻遭百姓投訴

進入去年採暖季,瀋陽市不少供熱企業借鑒外地經驗,推出了一種名為“看天燒煤”的供暖方式。即供多少熱水視天氣情況而定,氣溫高時少燒煤,氣溫低時多燒煤。哈爾濱市早在5年前就開始根據節能溫度來決定供熱企業的燒煤量,一些小區的試驗結果表明,“看天燒煤”能使室溫波動幅度降為2-6攝氏度,平均節煤17.4%。瀋陽市供熱管理部門做了一次估算,如果全市80%的供熱面積都採用“看天燒煤”,每個供暖季可節省燃煤價值上億元。

同樣,去年由北京市提出的供熱“保低限高”措施,也被東北供熱企業青睞。瀋陽市渾南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從這個採暖季開始就積極推行,公司負責人陳耘説,瀋陽市規定的供暖最低室溫為16攝氏度,據此公司要求下屬的換熱站保證用戶室溫以18攝氏度為基準,只能上下波動2攝氏度,最低不低於16攝氏度,最高不超過20攝氏度。遼寧省城鎮供熱協會秘書長于洪説,“看天燒煤”、“保低限高”既能保證用戶室溫達到適當標準,也能降低企業成本,減少供熱浪費,值得在供熱行業積極推廣。

但是這些措施目前卻很難被居民接受。長春市一些企業推行“看天燒煤”之初,接到的投訴電話就沒有斷過,用戶多反映室內的暖氣片時常不熱,室溫也有所降低,認為這是因為供熱公司在偷工減料。“保低限高”同樣也備受質疑,一些老百姓對記者説,以前暖氣燒得很旺,在家裏不穿毛衣都行;推行“保低限高”後供熱公司變得摳門了,暖氣燒不旺,只保證不凍人。

市場因素缺乏 節能步履維艱

節能供暖為何頻頻受阻?業內人士的説法是,供熱行業市場化程度不高,不論是制度上,還是用戶觀念上,還都停留在原先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福利供熱階段。

同樣由於市場機制缺乏而難以推行的,還有瀋陽市的老舊建築保溫改造項目。近年來國家積極推行建築節能標準,據建設部一份調查數據表明,非節能建築平均使用能耗是節能建築的2倍以上,而我國北方城市的非節能建築就佔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在瀋陽市,對老舊建築的節能改造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去年瀋陽市建設部門打算在全市約1億平方米非節能建築的墻體上覆蓋一層保溫板,這樣一來,供熱企業只需使用跟原來相比一半的燃煤量,就能保證用戶室溫達到現有水準,但是這項“利好”工程,卻因為缺乏資金而遲遲不能啟動。

瀋陽市供熱辦副主任侯冰説,雖然這項工程的投資成本與其巨大的經濟回報和社會效益比起來,可以説是微乎其微,但是由於“誰投資——誰受益,投多少——得多少”的市場機制沒有建立起來,這部分錢誰也不願意掏。他向記者分析説,由於改造後政府部門不會直接受益,他們不應當成為投資主體;本該由供熱企業投資,因為改造後其燃煤成本可望節省一半,如果熱費不變,它們就直接受益了,但是多數企業虧損嚴重,根本無力承擔;如果將改造後供熱企業節約的成本轉化成用戶熱費價格的降低,讓用戶成為直接受益者,這部分資金也可以由居民來出,但是由於居民資金分散,加上降低熱費操作起來十分複雜,居民也不可能有投資的熱情。

市場機制應當在節能領域大顯身手

遼寧省建設廳住宅與房地産處副處長葉天泉認為,每一種物品只有具備了商品的屬性,在使用中人們才會考慮節約。而在供熱行業,目前的很多政策措施與其商品屬性還相距甚遠。

熱費標準單一,無法滿足居民的個性化需要,買賣雙方在供熱、用熱的交易中沒有自主選擇權。鞍山市北美新熱電環保公司副總裁郭一兵説,目前北方絕大多數城市只規定了一個供熱室溫最低標準,並以此制定全市統一的熱費價格,但是很多居民在室溫達到最低標準時還不滿意,這表明他們希望享受更高的供熱溫度。因此,政府在頒布統一標準的同時,應當允許企業和用戶自主協商,根據室溫的不同執行不同收費標準。具體操作上,條件好的小區可以與供熱公司談判,如果居民要求提高室溫,就可以允許企業適當多收熱費。這讓企業有了多供熱的積極性,居民所希望的“優質服務”,也能在公平交易的原則下實現。

要想供熱、用熱真正實現自由交易,實行“一戶一表、分室控溫”的熱計量勢在必行。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專家姜潤宇説,現有按面積計費的熱費收費模式既不能反映供熱品質的好壞,也反映不出供熱量的多少,是一種“大鍋飯”模式。如果採用熱計量,為每戶住宅安裝熱表和控溫裝置,居民可以根據自己需要的室溫來自主調解熱流量的大小,而每個時段用了多少熱,通過熱表就能夠反映出來。供熱企業根據用戶耗費熱量的多少來收費,這樣就能夠將居民節約的用熱反映到熱費中來,從而調動節約用熱的積極性。

對於在節能改造領域由於投資回報機制缺乏,而經常出現的投資者缺位問題,專家建議用“能源服務”的投資、管理模式加以解決。這一模式可以舉例説明為:一所大學在使用現有線路和燈具的情況下,每年耗電量所需支付的電費為100萬元,而實際上,如果該校改進用電線路的佈局,使用節能燈具,提高對用電場所的管理水準,則能夠大幅節約用電。但由於學校缺乏改造資金、節能技術和管理經驗,節電改造無法實施。如果引入一傢具備資金和技術、管理實力的“能源服務”公司,雙方簽訂服務合同,由公司投資100萬元進行節能改造,並行使對學校用電的管理職責,改造後學校每年電費只需70萬元,校方每年只需向“能源服務”公司支付90萬元的電費(注:比改造前少花10萬元),“能源服務”公司替學校交完了70萬元的電費後,每年還能留下20萬作為投資回報和維護費用。這樣一來,“能源服務”公司只需五六年就有望收回投資成本,轉而實現盈利了。 (記者:王炳坤 梁冬 郎秋紅)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