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專家:東北地區生態環境狀況已到臨界狀態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2 月16 日 | 文章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2月4日電(記者李斌、吳晶晶)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東北地區有關水土資源配置、生態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戰略問題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東北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已到達臨界狀態,如不及時“剎車”,將嚴重影響其可持續發展。

報告顯示,東北地區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有:部分工農業資源瀕臨衰竭;可採森林資源枯竭,森林生態功能嚴重衰退;草地資源由於過度放牧和濫墾退化、沙化、鹽鹼化;耕地開發已經飽和,有的地方過度開發,珍貴的黑土資源侵蝕嚴重;水質污染嚴重,松花江、遼河的干支流和部分湖泊水庫污染嚴重,影響到城市居民集中飲用水源品質;一些資源型城市,由於不合理的開採方式和治理滯後,誘發了一系列礦山環境問題,並有逐年加劇的趨勢等。

專家表示,林、草、濕地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資源,也是東北有別於我國其他地區的獨特優勢,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創造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條件。東北地區的資源和環境雖然遭受到相當程度的破壞,但就全國範圍看,其生態環境狀況仍比較有利,如能及時有效地轉變增長方式,還是大有可為的。

專家建議,應爭取到2030年或用更長的時間,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加強基礎建設、加強科學管理和科技創新,使東北地區達到可更新資源的永續利用,不可再生資源的迴圈利用和無廢棄物排放;在生態與環境方面,達到整體好轉、良性迴圈。(完)

東北地區濕地面臨大幅退縮威脅

新華網北京2月4日電(記者李斌、吳晶晶)東北地區是我國濕地的重要分佈區,但目前卻面臨著濕地面積大幅度萎縮、功能退化的威脅。

東北地區濕地主要分佈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下游平原、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區等。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東北地區有關水土資源配置、生態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戰略問題研究”報告顯示,東北地區沼澤濕地面積已由上世紀50年代的11.4萬平方公里減少到6.57萬平方公里,減少了42.4%。嫩江下游濕地包括列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扎龍、向海和莫莫格濕地,都不同程度萎縮和富營養化。三江平原的濕地面積由建國初期的5.35萬平方公里減少到1.3萬平方公里。遼東灣河口濕地也呈嚴重退化趨勢。

中國工程院有關專家指出,造成東北濕地面積大幅度萎縮退化的因素中,人為因素佔主導,主要是直接開墾濕地,並抽取地下水灌溉,使周邊濕地萎縮退化。在西部地區,由於一些水利工程的蓄水、引水,下游來水量減少,甚至河流斷流,使濕地失去水源補給而萎縮。自然因素主要是1998年松嫩大水後,東北地區連續6年乾旱,水資源偏少。

專家建議,為了拯救瀕危中的濕地,應禁止開墾天然濕地,對不合理的開荒實行退耕還濕。應建立濕地生態用水的保障機制,合理進行濕地補水、配水,如對分佈相對集中、水深較大的扎龍、連環湖濕地可採取集中調水,對地處半乾旱區、周邊沙化嚴重、分佈廣泛的濕地如霍林河下游,應合理調整上游水庫的攔洪,保證一定量的洪水下泄等。同時,在濕地保護的前提下,應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增強濕地的經濟活力。對於天然濕地,可進行蘆葦高産培育、魚蟹養殖、經濟植物的合理採集與加工、發展濕地生態旅遊等。此外應建立和完善濕地保護的管理體制,完善濕地保護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濕地保護投入機制。(完)

我國東北平原黑土帶退化嚴重

新華網北京2月4日電(記者李斌、吳晶晶)作為世界上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我國東北平原黑土帶,正面臨著嚴重退化的威脅,很多地方土壤品質下降,影響到東北農業可持續發展。

東北平原黑土帶位於松嫩平原中部,總面積約1100萬公頃,其中黑土耕地約815萬公頃,佔東北地區耕地總面積的32.5%。黑土地的糧食産量佔東北地區糧食總産量的44.4%。黑土帶是東北玉米帶的核心,也是重要的肉、乳生産帶,玉米産量和出口量分別佔全國的1/3和1/2。

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東北地區有關水土資源配置、生態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戰略問題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東北黑土區的水土流失面積佔總面積的34%;近50年來,黑土層平均流失了一半,表層有機質含量減少了1/3至1/2,長此以往東北黑土將流失殆盡。此外,吉林省30釐米以下的薄層黑土面積已佔黑土總面積的42%,其中小于20釐米的“破皮黃”已佔14.6%。

據中國工程院有關專家介紹,黑土退化不斷加劇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開發方式和不重視水土保持。東北地區的傳統耕作方式是順坡起壟,從坡頂到坡底的長壟使表層黑土在暴雨後大量流失。而土地按壟承包使這種耕作方式更難於改變。另外,在種植結構上單純追求糧食數量,某些作物種植比例過大,有機肥施用量普遍減少,土壤養分虧缺嚴重以及林地面積減少等都加劇了黑土的退化。

專家呼籲東北地區應儘快開展黑土保護工程,包括實行以保護黑土為主要內容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綜合治理;轉變傳統的順坡起壟耕作方式,建立沿等高線耕作以及以深松免耕、少耕和地面覆蓋、秸稈還田為主要內容的耕作制度;以草田輪作為主體,建立科學的黑土輪作制度;實施林網修復改造工程等。(完)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