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鷹飛:印度LCA輕型戰鬥機VS中巴超7

LCA戰鬥機

近日印度LCA正式公開亮相,並表示將參加國際市場的競爭,地球人都知道這不過是搶在FC-1試飛前SHOW罷了。別説其量産還早,就是量産還要用美國的發動機,能否出口還要看美國人的臉色。實際上印度空軍自己連續進行購買蘇-30MKI和M-2000計劃。又決定對米格-21和美洲虎進行性能提升,資源投入留給LCA的空間已經很小。難怪有人説LCA是個早該OVER的東東,無非歷屆印度政府缺乏取消的勇氣罷了。

LCA最早提出在80年代初期,當時為對抗巴基斯坦購買的F-16,不過由於印度自身航空研發實力有限,所以仍決定向蘇聯採購米格-29向法國採購M-2000。LCA轉變為與其進行高低搭配的多用途輕型戰機。88年HAL公佈其設想圖的時候表達其性能要優於F-20。LCA的研製除了HAL等印度本國公司外亦得到如法國達索`美國LM等公司的協助。並且採用較多的國外系統如愛立信的PS-05火控雷達`通用電氣的F-404發動機等。儘管這樣其研製進度仍一波三折。1995年11月17日首架技術驗證機TD-1齣廠,首飛原定於96年7月,後推遲到99年中,最後在2001年1月5日的試飛,至於量産可能還要等到2008年左右。

FC-1是由我國成都飛機公司與巴基斯坦航空綜合公司聯合研製的。該機1987年以超-7的名字提出。90年代初由於計劃的變動,改名為FC-1。與LCA一樣,該機除了中巴雙方外俄羅斯的米高揚亦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援。俄羅斯還提供該機的RD-93A發動機。其他外國公司包括義大利FIAR公司,其提供FC-1的Grifo S-7。FC-1預計在今年6月首飛,2005年量産。

氣動佈局

LCA採取無尾三角翼佈局,進氣道位於機身兩側機翼下方。飛機按放寬靜穩定度設計,整合4余度電傳飛行控制系統,利用垂尾和機翼後緣的兩段式升降副翼以及前緣的三段式縫翼對飛機的飛行姿態進行控制。飛機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鋁鋰合金以及鈦合金等先進的材料。其修型三角翼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安裝在機身上部,前緣複合後掠,內段後掠角小,外段大。大扭轉角,上下單塊蒙皮使用螺栓安裝在翼盒上,大部分翼肋和桁條採用複合材料製造。前緣裝有三段式縫翼,後緣為兩段式升降副翼,氣流在前緣內側的渦流分離器和內側縫翼的共同作用下,在翼根和垂尾處形成渦流。減速板位於機身上方垂尾兩側。垂尾、方向舵、升降副翼、減速板以及起落架艙蓋都採用了複合材料。這一機翼設計非常獨特,尤其是向前凸的前沿,但外界普遍懷疑這一設計的合理性,認為外凸設計實際上會減低LCA的機動性能。而且大三角翼並不符合短距起降的要求,因此也不適合艦載使用。由於LCA的翼展較小,因引不可避免的引起誘導阻力增大的缺點。

FC-1的採取常規佈局。但突出了大迎角條件下的機動性能,如採用扁平機頭和大邊條設計,後者還可以提供飛機在高速轉彎時的額外升力,飛機進氣口內傾,翼面類似與F-16的切角三角形,採用寬邊條,並向後延伸形成後邊條兼作尾撐;帶前後緣襟翼的40度後掠梯形翼,平尾、垂尾經過切尖修形;機翼前緣的延伸板也被加大。這種外型設計,很明顯能提高飛機的中低空纏鬥性能,同時減少機身的雷達波反射面積。

發動機

LCA採用的是美國的F404-F2發動機。採用帶進氣錐的環形進氣口。有可調進口導流葉片。風扇採用3級軸流式寬弦實心鈦合金風扇葉片。高壓壓氣機為7級軸流式。高壓渦輪1級軸流式。氣膜加衝擊空氣冷卻的渦輪葉片和導向器葉片。低壓渦輪1級軸流式。Rene 80製造的空心氣冷轉子葉片。其中間推力為4800公斤。加力推力為8000公斤。推重比為7.8左右。

FC-1採用的俄羅斯的RD-93A發動機,其為米格-29的RD-33的單髮型。除了在輔助設備有些差異,其他性能基本相同。其採用四級風扇,9級軸流式高壓壓氣機,單級高低壓渦輪。其中間推力4913公斤,加力推力8140公斤。推重比為7.8左右。

座艙

LCA的座艙由法國設計。由HUD和中視螢幕和四塊MFD-55液晶螢幕組成。配備的“綜合數字電子設備”是由設備系統,管理系統(USMS),推進系統、電氣系統及飛行控制系統共同組成。其核心是一個“32位任務電腦”,能夠完成諸如飛行控制、機載設備自檢等數據計算任務。任務電腦軟體採用美國國防部ADA語言。系統的綜合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操縱系統採用了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

FC-1的座艙目前採用我國的設備。基本結構由1553B數據總線聯結,主要設備有任務電腦、脈衝多普勒雷達、慣導加全球定位系統、外挂管理系統、敵我識別器、雷達告警接收機、箔條/曳光彈投放器和數據傳輸單元等。操縱界面為平顯、多功能螢幕和雙手不離桿操縱系統。而量産型可能會採用義大利提供了的綜合座艙系統。其由HUD和四塊LCD組成。可提供飛行員良好的SA能力(態勢感知能力)。由於成本所限,FC-1採用雙余度縱軸電傳操縱系統。

雷達

LCA採用的是愛立信的PS-05A。工作模式包括:空空:遠端搜索,多目標邊掃邊跟,近程寬角快速掃描,導彈和火炮火控空地:海面和地面目標搜索、截獲,地形測繪,導彈火控等。對空中目標最大搜索距離達到120公里。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具備同時與4個目標交戰的能力,不過由於LCA的機頭比JAS-39要小,所以限制了其天線的尺寸。其性能要縮水很多。

FC-1採用的是FIAR公司的Grifo S-7,其工作模式包括:空空、空地、空海、邊掃邊跟等25種工作模式。其對空中目標的最大搜索距離為80公里。可同時跟蹤8個目標。並可以同時與2個目標交戰。

空空導彈,LCA採用的是以色列的德比中距彈和怪蛇-4格鬥導彈。這兩種導彈係採用同種彈體搭配不同的導引頭研製成而成的。其中德比的尺寸為的長度為3.8米,直徑150毫米,翼展為500毫米,重量118公斤。動力射程60公里。其採用了慣導+末主動雷達導引方式。並沒採用通行的指令修正的輔助制導手段,所以其遠端能力受到限制。“怪蛇”4近距空空導彈是西方使用的第一種大離軸角近距空空導彈。導彈裝有數字式自動駕駛儀,其氣動設計使它能作70g的機動,重量105公斤,採用雙波段紅外制導係。怪蛇”4的特點是控制面很多,其高機動性是通過其總共18個氣動面的協調工作而實現的。從彈頭往後是四個固定的前翼,同樣數目的俯仰/偏航/滾轉翼,兩個水準方向的全飛行副翼,四個固定的逐漸變窄的邊條,尾部組件上的4個固定彈翼,這個尾部組件一旦在發射時由兩個掣子鬆開,就可在滾轉方向自由旋轉。四個邊條的作用是産生升力,併為彈體提供結構剛度,特別是在飛行末期推進劑燃盡,再也不能增加導彈的剛度時更為需要。

FC-1的空空導彈目前來看是我國SD-10中距彈和法國魔術-2格鬥導彈。其中SD-10估計採用指令修正+中繼慣導+末制導雷達導引方式,動力射程80公里以上,有效射程60公里左右。其採用較為獨特的切尖尾翼。保證其具有較高的機動性能。至於魔術-2隻能説是目前入門級的配置。該彈採用雙鴨式氣動外形佈局,4片固定式切梢三角形前翼位於導彈頭部,其後為4片活動式前段梯形/後段三角形組成的舵面,4片後掠梯形旋轉式彈翼位於導彈尾部。採用單元紅外制導系統。

精確對地攻擊

LCA可以推帶以色列的利特寧吊艙,其已經用於蘇-30MKI戰鬥轟炸機。其裝備有前視紅外跟蹤系統、鐳射測距/照射系統、捷聯慣導系統等。對坦克大小的目標的跟蹤距離可達20公里。配備的武器包括法國鐳射制導炸彈和AS30空地導彈。

FC-1採用的或許是我國研製的“藍光吊艙”,從許多方面來講,其與以色列的利特寧性能差不多。其配備的武器包括鐳射制導炸彈和空地導彈。

反艦

LCA的目前能夠發射的反艦導彈應該有法國的飛魚,其AM39的性能為:最大射程70公里。彈重670公斤。彈長4.69米,直徑0.35米。戰鬥部重160公斤。俄羅斯的KH-35:性能為:最大射程1300公里。彈重480公斤。彈長4.4米,直徑0.425米。戰鬥部重145公斤。

FC-1採用我國的C-802反艦導彈,其引進的型號為C-802A。性能指標為:最大射程150公里。彈重715公斤。彈長6.4米,直徑0.365米。戰鬥部重165公斤。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LCA和FC-1的基本上不相伯仲。FC-1憑藉其中距彈在超視距空戰能力上佔優。LCA憑藉FBW和怪蛇-4在格鬥能力勝出。至於其他如精確對地打擊和反艦能力基本相同。LCA的雖然已經試飛,但其系統的相容的問題還是比較大,畢竟以色列、法國和俄羅斯是三個不同體系的東東,而義大利和我國都採用美國的軍標,系統整合起來要容易的多。當然這只是個很粗糙的比較,實際上現代空戰是綜合體系的對抗。包括預警指揮、飛行員素質、後勤保障、電子對抗等方面。另外LCA和FC-1在設備和細節是否還有調整目前還不得而知。所以對其兩者的對比可能還會有調整。 (作者:淘氣男孩)

千龍新聞網  2003年07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