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環保總局掌門人解振華:中國將建立環保長效機制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9 月27 日 | 文章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北京9月26日電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的掌門人——解振華説,環境影響評價是環保總局今年的工作重點。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環評已經逐步進入到國家宏觀經濟決策領域。

最新一期《中國經濟週刊》刊登了該刊記者高海燕對解振華的專訪。

解振華説,國家環保總局在完善環評機構管理、加快與國際接軌的同時,將進一步依法推動規劃環評工作,對各區域流域的重大經濟開發活動與産業發展規劃,都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堅決從源頭上預防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

2005年初,中國國家環保總局緊急叫停30個大型建設項目,涉及投資金額高達千億。其叫停的原因是沒有通過《環境影響評價法》(簡稱環評法)的審核,屬於程式違法。這樣的事情在中國是從來沒有過的。

在外界看來,中國的環保部門屬於弱勢部門。在地方政府追求政績的利益驅動面前,環保部門的聲音很少受到重視,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也沒有得到很好地執行。環評法誕生已有兩年多,但是其法律效力一直沒有得以顯現。

但是隨著中國環境問題的日益惡化,完善環保法律,加強執法監督,“把環境問題堵截在行動之前”促成了環評法的出臺和強化執法。

中國政府從1998年就開始對環評法進行立法研究,直到2002年才正式通過。

據解振華介紹,在環評法中,把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區域、流域、海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等一系列規劃輸入了環境影響評價範圍,並相應規定了必要的程式和法律責任。可以説,國民經濟的主要規劃都包括進去了。“如果這個法律能得到切實的實施,中國就可以從根本上控制生態環境問題的産生,把環境問題堵截在行動之前,從而使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了可靠的保障。”

對於今年環評法所帶來的震動,解振華説:“去年環保總局取締關停了6400多家違法排污企業,動作應當不算小了,但是卻沒有關停這30個大項目大。關鍵就是因為這30家企業規模大。這些年來,環境違法企業如同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長一茬。如果環保部門只打小企業,公眾不服,社會不服。只有敢打大的違法企業才能顯示環保執法的公平、公正,才能更有教育寓意。”

“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是中國環境執法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痼疾。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引入市場機制,探索充分運用環境經濟政策的手段來改變環境執法中的被動局面。

譬如,研究探索稅收、價格、融資的新政策,鼓勵迴圈經濟、清潔生産以及其他可持續的生産和消費方式;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解決下游對上游、開發區域對保護區域、受益地區對受損地區、受益人群對受損人群以及自然保護區內外的利益補償問題,上游對下游造成水污染損害的也要給予賠付補償等等。

“過去我們行政執法多,使用經濟杠桿不夠。應該更多地用經濟的手段治理污染問題。比如,要實行污染者負擔的原則,誰污染,誰就要負責治理。沒有技術不怕,拿得出錢也行。這樣,就把原來一方治污轉變為多方治污。”解振華舉例説,去年修訂的固體污染防治法中,就將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這樣一個環境經濟政策修訂到新法中去了,在新法中規定了生産企業有責任回收廢物。

解振華説,在去年修訂的固體廢物防治法中,已經把限期治理的權力給了環保部門,但這只限于固體廢物,國家環保總局擬在今年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和以後修改的環保法律中,也增加這個規定。此外,環保部門還應該有對違法者更具威懾的權力,這樣才能對違法企業起到震懾的作用。

從污染到治理,到再污染再治理,企業似乎永遠都是環保的被管理者。但是環保與企業之間並不僅只有對抗,讓企業成為環保中的主動參與者,這也是建立環保長效機制的關鍵之一。

解振華説,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健全起嚴厲的環保法律體系對企業行為進行約束,另一方面也需制定相應的經濟手段,鼓勵企業採用清潔生産工藝,積極推廣有利於環境的先進生産技術,提高綠色生産水準。

他舉例説,如日本政府為了加強企業環保設備的投入,利用非營利性的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中長期的優惠利率貸款等。在稅收政策方面,對再資源化設備的引進與投入採取特別折舊、固定資産稅、公司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在退稅政策方面,對於廢塑膠製品類再生處理設備,在使用年度內,除了普通退稅外,還按取得價格的14%進行特別退稅等。

目前中國國家環保總局正在嘗試運用一些環境經濟政策手段促進環保的良性機制形成。例如在污染治理的市場化方面,環保總局通過合理確定城市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標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鼓勵污染治理産業化,促進專業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場化運作機制;推進環境諮詢服務業市場化進程。

解振華説:“其實,只要政府能夠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和一貫性,執法到位,真正將市場機制引入環保工作,並確保投融資體系的暢通,那麼企業自然會轉變到環保的方面來。真正聰明的企業將會學會如何在環保的壓力下完成企業自身的提升,並找到新的利潤增長,甚至是開拓新的産業。”

解振華説,國家環保總局當下最主要的是建立環境監管的長效機制。解決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迴圈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優美型社會。

在這一進程中,公眾、産業界和政府力量在環境保護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樣經歷著深刻轉變。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對圓明園防滲工程所進行的一系列公眾聽證等活動,已經在中國社會各界産生了廣泛影響。在中國,環境保護民間組織正在成為保護環境的中堅力量,公眾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也在參與中加強。

謝振華希望,未來,在國家環保總局的牽頭努力下,公眾、産業界和政府三種環境保護力量出現良性互動的局面,在綠色消費、生態建設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各方依靠合作追求共贏。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