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主要國家保險資金入市法門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保險監管當局在投資監管的規則、尺度和手段上開始引入了一些新的方法,包括:

■“謹慎監管”投資原則逐漸取代簡單的數量限制。

■資産和負債的期限結構匹配越來越受重視。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發展,資産管理業務日益成為支撐保險業發展的重要支柱,保險公司在投資模式、投資理念以及投資渠道的選擇上都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投資産品的多元化在為保險公司帶來豐厚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風險。為確保保險業的安全性,維護市場的穩定,各國保險監管當局在一定程度上都對保險公司的投資進行了一些限制和管理。當然,對於市場環境和經濟發展背景不同的國家而言,在具體的監管措施上存在不小的差異。

【美國】

美國根據1945年聯邦議會所通過的《麥卡倫·佛格森法》,對保險業的基本管轄權歸屬於各州政府。根據該法,美國各州都享有保險立法權,有權處理轄區內保險監管的一切事務,對轄區內的保險機構進行有效監管。正因為此,美國國內各州對保險公司投資的監管規定並不完全相同。

在1905到1970年間,美國各州對保險公司投資方面的監管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但在70年代末期以後,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保險公司在投資産品以及投資方式方面的創新層出不窮。為適應保險公司投資所發生的這種變化,美國各州開始對原有監管條例進行了調整,一方面順應市場發展的潮流,認可保險公司進入新的投資領域,另一方面則從風險控制的角度出發,對其資産分配的比率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在新澤西州,1983年大幅度放寬對保險公司投資領域的限制,其主要內容如下:放寬保險公司責任準備金對應資産的投資規定;認同保險公司參與對衝交易;放寬了原有的對股權投資比率的限制,原則上將投資比率控制在法定資産的40%以內。此外,監管當局還對保險資金的資産投資比率進行了一定的限制。根據有關規定,保險資金在上市公司股票、非上市公司股票、外國公司股票、外國債券、房地産以及抵押貸款領域的投資均面臨著最高投資比率限制,分別為總資産的15%、5%、5%、5%、10%和69%。

【日本】

日本保險業監管的主管部門是財務省(大藏省)。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日本保險業的迅速成長和日本金融自由化的不斷發展,日本保險監管當局對保險投資的規定先後經歷了多次的調整,不斷擴大了保險資金的投資領域。1980年,日本允許保險公司投資于外國有價證券,同時規定投資海外有價證券的數額不得超過保險公司總資産的10%,1986年進一步將上述限制放寬到30%,此外,還允許保險公司持有一定比率的國外金融期貨。至於其他領域的投資,日本保險監管當局也規定了相應的最高投資限額,其中,上市股市股票最高投資比率為30%,非上市公司股票為30%,房地産為20%,抵押貸款為50%,非抵押或擔保貸款為30%。

【英國】

英國是世界保險大國,被公認為使全球最發達的國際保險和再保險中心之一。2002年,英國的保費收入為2367億美元,佔當年世界總保費收入的9.01%,排在美國與日本之後,名列世界第三。根據英國的《保險公司法》,英國保險業監管的職責歸屬於貿工部下屬的保險局。

英國保險市場是全球最為自由和成熟的市場,與之相對應,英國監管當局對保險投資的管理也最為寬鬆。英國監管當局對保險公司投資領域及投資比率沒有任何直接的規定,保險公司在達到保險基金的要求後,可以按自己的需要來自行決定資産投資結構和投資比率。當然,不對保險公司資産運用進行限制並不意味著英國保險監管當局對保險公司的行為完全放任自流。為有效地控制保險投資的風險,英國監管當局對保險公司所使用的資産負債管理方法進行了規定。同時還根據《金融服務法》來監控保險資金託管人的投資行為,並在必要時採取有針對性的行動。

國外保資監管的發展趨勢

監管的目的在於維護市場的穩定,因此,當市場情況出現了變動時,保險監管也需要隨之而動,進行必要的調整。在競爭不斷加劇和金融自由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單純依靠對保險投資産品範圍和投資比率的限制越來越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鋻於此,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保險監管當局在投資監管的規則、尺度和手段上開始引入了一些新的方法,逐漸形成了投資監管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即從原先的靜態監管轉向動態監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謹慎監管”投資原則逐漸取代簡單的數量限制。正如我們在前面所介紹的,長期以來,許多國家在保險資金投資監管方面都採用比較具體的數量限制,比如,規定保險資金投資的範圍,對某些種類的投資、資産規定出一個最高、最低的投資比率限制等。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這樣的數量限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與嚴格的數量控制相比,“謹慎監管”原則更加強調保險投資的分散化,要求保險公司及其投資託管人謹慎地選擇一個最能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而不具體規定各種投資工具的比例,更注重對保險頭的動態風險進行控制。

資産和負債的期限結構匹配越來越受重視。對保險公司而言,維持資産負債期限結構的匹配,是保證償付順利實現,避免流動性危機的基本保證。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求保險公司在進行資金投資時,需要對各類資金來源的性質加以充分的考慮,以資産負債的合理匹配及風險控制為原則,來確定可投資的工具範圍以及相應的投資比例。

對衍生性金融産品的投資監管開始出現。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許多國家的保險監管當局已經允許保險公司在投資和風險控制方面使用衍生性金融産品,由於衍生性金融産品存在較高的風險,各國監管當局正嘗試製定一系列的標準,對於衍生性金融産品的投資規模、投資額度以及資金來源進行有效的控制,以避免保險公司在進行衍生産品投資時遭遇過大的風險。

連結

熊市考驗歐美保險投資監管

在大部分西方發達國家,保險公司既是保險公司,又是金融資産管理公司,掌握著龐大的金融資産。他們的投資無所不包,如購買股票,購買國債、金融債、企業債,設立投資基金,投資地産、期貨、外匯等。而且,保險公司的投資活動遍佈全球,目前保險公司管理著全球40%的投資資産,而海外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率為90%以上。歷史經驗表明,各國對於保險投資的限制和管理水準直接影響到該國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

由於歐洲保險公司投資于股票市場的比例較高,自2000年開始連續三年的殘酷熊市令大部分歐、日保險公司遭受了沉重打擊。2002年,瑞士金融服務集團、瑞士再保險公司、英國保誠保險等歐洲大型保險公司先後公佈了鉅額虧損。同年,整個歐洲保險業的股價平均跌幅超過51%,遠高於歐洲股市23%的平均跌幅。

歐洲大部分國家對於保險公司投資于股市的資金比例不設限制,即便有所限制,也不足以規避風險,比如德國對於保險資金投資股市設定的比例上限是35%。90年代,股票市場長期向好,歐洲保險公司普遍將30%-40%的資金投資于股市,一些英國保險公司投資股市的比例甚至高達80%。僅2002年一年,歐洲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就縮水了1500億美元。

在熊市中,壽險公司的經營狀況又較財産險和意外險公司更差。由於壽險的保險期限相對較長,情況就更為複雜。在90年代的長期牛市中,許多壽險公司獲得豐厚的投資收益,制訂的保費條款過於慷慨,一旦投資環境轉壞,這部分保單就成為壽險公司的巨大負擔。而非壽險公司能夠每年更新保險合同,不太容易被虧損的保單所累。

由於美國的監管機構在控制風險方面有嚴格的規定,美國保險公司得以安然度過延續三年的熊市。美國保險監管採取動態監管,隨時因應市場的變化改變監管法規,有效地保證了保險公司平衡風險的能力。80年代後期,美國有80家保險公司由於投資失誤而走上了破産之路,美國保險業協會立即吸取教訓,收緊了保險資金投資的規定。目前,美國保險公司用於投資股票的資金僅為其資産的5%。(亦轍)

全景網路 2004年04月0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