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金入市箭在弦上 吳定富稱拓寬渠道是方向

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昨日表示,保監會將儘快制定保險資金以各種方式直接投資資本市場的實施方案。

○國務院已原則同意保險公司只要符合條件即可設立資産管理公司,保監會將儘快出臺《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管理規定》。

○保監會將修訂《向保險公司投資入股暫行規定》,為吸納各方面資金進入保險業創造條件。

○保監會積極支援所有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在境內外上市。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定富在昨日召開的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表示,當前,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大方向已十分明確。保監會將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儘快制定保險資金以各種方式直接投資資本市場的實施方案。

拓寬資金運用渠道利好很多

吳定富認為,近日頒布的《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援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直接投資資本市場,表明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方向和趨勢已非常明確。他説,保險資金運用現在面臨的最關鍵問題不是渠道問題,而是能不能有效防範資金運用風險,能不能用好保險資金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可運用的資金大量增加,國家開始逐步放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如允許保險公司進入全國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從事債券買賣業務;可申請購買所有信用級別在AA級以上的企業債券;通過購買證券投資基金間接進入證券市場等。

據公佈的數字,2003年末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到8739億元。保險公司持有的企業債券佔企業債券總量的一半左右,持有的證券投資基金佔封閉式基金的26.3%,保險公司逐步成為資本市場主要的機構投資者。

吳定富明確表示,當前,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有利條件很多。去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的《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提出鼓勵和促進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保險資金投資海外債券市場等問題也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另外,在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上,國務院已原則同意保險公司只要符合條件即可設立資産管理公司,對保險資金實行專業化管理和集中、統一運用。保監會將儘快出臺《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管理規定》,加快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組建步伐。

支援保險公司發行次級債券

吳定富明確表示,對於保險公司提出的通過發行次級債券補充資本金的做法,只要沒有法律障礙,保監會將給予支援。

吳定富説,資本金不足是制約我國保險業加快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近年來,我國保費收入年均增速在30%左右,保險公司總資産隨之大幅增加。總資産增加了,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壓力更顯突出,為此,中資保險公司紛紛增資擴股,增強資本實力。

據介紹,目前中資保險公司補充資本金的主要方式,一是定向募集,二是公開發行股票。吳定富對此表示,當前,國內外投資者普遍看好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前景,向保險業投資入股的積極性很高。保監會將修訂《向保險公司投資入股暫行規定》,為吸納各方面資金進入保險業創造條件。保監會也積極支援所有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在境內外上市。

他還明確表示,鼓勵保險公司研究探索其他的融資方式增加資本金,充實償付能力。只要在法律上沒有障礙,保監會將堅決予以支援。

大力推進險種創新

就今年保險工作的重點,吳定富表示,首先,要繼續深化改革,在鞏固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成果並將改革引向深入、切實轉換保險公司經營機制的同時,鼓勵支援保險公司經營方式的創新,一些符合市場經濟發展方向和金融穩定原則的創新,只要條件成熟,就可進行嘗試。其次,要完善保險市場體系,大力推進保險産品創新。再次,認真履行入世承諾,擴大開放,以提高保險業整體競爭力。第四,要加強和改善監管,要加快法制建設,出臺《保險違法行為處罰辦法》,推動《機動車輛強制責任保險條例》的立法工作,修訂《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同時加強償付能力和資金運用監管,出臺《非壽險責任準備金提取辦法》、《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等,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加大監控力度,切實防範系統性風險。

採取措施做大行業規模

吳定富強調,雖然多年來保險行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但同經濟社會對保險的需求相比,同保險行業應當承當的責任相比,差距還很大。整個保險行業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充分認識發展的緊迫性,採取有力措施加快行業的發展。

吳定富指出,行業發展的緊迫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保險業規模還很小,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從保險深度看,2002年,世界平均為8.1%,而我國僅為3%,世界排名第48位,同期我國GDP世界排名第6位;從保險密度看,世界平均為423美元,我國是29美元,排名第71位。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保險全行業資産總額僅相當於美國一家較大保險公司的資産。

其二,保險的功能和作用遠未得到充分發揮。如,去年底發生的重慶開縣井噴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保險賠付僅有二十多萬元。保險還沒有對經濟社會生活形成全面而深入的滲透。(徐濤)

《上海證券報》 2004年02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