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香港特首補選紀實:當選乃眾望所歸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6 月17 日 |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6月1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結束,曾蔭權共獲得796位選舉委員中674位的提名,是惟一獲得有效提名的候選人,並自動當選新的行政長官人選———

6月16日下午5時30分,香港特區選舉事務處選舉主任朱芬齡法官宣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結束,曾蔭權共獲得796位選舉委員中674位選委的提名,是惟一獲得有效提名的候選人,並自動當選新的行政長官人選。這意味著2005年香港特首選舉已依法完成,原定於7月10日的行政長官選舉則毋須進行。

隨後,香港特區署理行政長官唐英年表示,將儘快把選舉報告提交國務院,待中央人民政府按照《基本法》進行新的行政長官的任命。

根據《基本法》和特區有關行政長官選舉法例的規定,要獲得參選行政長官的資格,成為候選人,首先必須取得至少100名選委的提名,當其他參選人提名不足100票時,便會出現自動當選的情況。在此次選舉中,其他參選每人平均未獲夠100人提名。曾蔭權的自動當選,顯示了他的絕對優勢實力。

■釋法為補選鋪路

3月12日,香港特區政府收到了國務院有關批准董建華辭去行政長官職務的命令。自此,特區行政長官出缺。根據《基本法》的規定,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任署理行政長官,而補選新特首的工作也隨即被提上議事日程。

首先定下的是選舉日期。根據《基本法》第53條規定,行政長官缺位時,應在6個月內産生新的行政長官,即為9月11日前;按照《行政長官選舉條例》的規定,行政長官必須在出缺後的120天內選出,也就是7月12日前;再者,本屆選舉委員會到7月13日結束。綜合3個時間表,7月10日是離時限最近的一個星期天,成為選舉日。

然而,要在4個月內完成所有選舉準備工作,並順利補選出新特首絕非易事。除了敲定選舉日、補選選舉委員會委員之外,香港社會上關於新特首任期的“二五之爭”(任期是兩年還是五年)則是最棘手的問題。倘若不解決,或者付諸“漫長”的立法程式或司法程式,都將直接影響到7月10日能否完成選舉,並容易因此而造成香港的憲制危機。

因此,4月初,香港特區政府依照《基本法》向國務院提交報告,尋求全國人大為新行政長官的任期作出最權威的法律解釋,並強調這是惟一最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萬全之策”,以確保7月10日順利完成新特首選舉。

4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釋法議案,即在行政長官5年任期屆滿前出缺的情況下,由任期5年的選舉委員會選出的新的行政長官,只能完成原行政長官未任滿的剩餘任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解釋稱,新特首任期為兩年的法理依據有二:一,任期5年的選委會只能選舉産生任期5年的行政長官,在行政長官5年任期內出現缺位時,由該選委會選出的新特首,其任期理當是原來的行政長官沒有任滿的剩餘任期;二,去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了關於2007年第三任行政長官的産生辦法的釋法決定,表明第三任行政長官只能在2007年選舉産生。

在人大釋法打下穩固的憲制基礎後,5月25日下午,香港立法會通過了《行政長官選舉(修訂)(行政長官的任期)條例草案》,確立了7月10日補選出來的新行政長官,只履行前行政長官董建華的餘下任期。至此,新特首選舉的準備工作宣告結束。曾蔭權也正是在立法會通過修例的當天,宣佈辭職並準備參選的。

■爭取每一張選票

提名階段是特首選戰的“初賽”,若打一個“漂亮仗”,“初賽”便可定勝負。因此,盡可能多地爭取提名,是曾蔭權宣佈參選後的首要任務。6月2日,在宣佈正式參選的當天,曾蔭權便明確表達出“每票必爭”的決心和勇氣:“我很希望有人和我一起競選,但我不會因為有人競爭,而不去爭取800個選委的支援。我會全力以赴,爭取每一張選票。”

“當年我不過是一個孤單的推銷員,但今天我希望有機會在另一個層面服務香港市民,我深信我以後不會再孤單,因為我是香港人的子弟,因為我服務的祖國,今天擁有強盛的實力和信守契約的誠意。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我得到你們的信任,將有千千萬萬人與我一起上路同行。”在6月2日的參選演講中,曾蔭權動情地説。

的確,從推銷員到特首,曾蔭權的成功經歷,是香港數十年來成功轉變的縮影,也體現了勤奮拼搏、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香港精神。正是這種平民精神演繹的成功故事,得到了香港社會的普遍認同,增加了曾蔭權參選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成為選舉的“助推劑”。

在6月2日下午舉行的記者會上,曾蔭權公佈了自己的參選政綱,這份口號為“用心,務實,為香港”的政綱,提出了八大施政理念和方針,將改善經濟民生、構建社會和諧、提高管治能力等方面列為未來施政重點內容。

香港友好協進會主席李東海稱,曾蔭權發表政綱表示要努力達到“強政勵治,締造和諧,福為民開”,這顯示他與廣大香港市民“心有靈犀”,想法一致,並認為曾蔭權一定能完成這三項任務。

從宣佈參選開始,曾蔭權便已表明,自己面對的不僅是800人選委會,而且是全香港700萬市民的期望。在隨後兩周裏展開“競選之旅”證明,他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除了會見選舉委員會,舉行諮詢答問大會,與個別界別選委會晤外,曾蔭權把大量時間留給了香港市民,上電臺接受採訪,與聽眾電話交流;深入基層探訪,與普羅大眾面對面,傾聽他們的心聲。從港島中西區的街邊檔、南區的漁船,到SARS重災區九龍淘大商場;從新界天水圍的家庭服務中心、屯門的社區中心沙田的醫院,到九龍東的盲人輔導會,曾蔭權“馬不停蹄”,其表現也贏得了市民的讚賞。

所到之處,曾蔭權猶如“明星”般,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曾生為人一流,對人很和藹,完全沒有高低之分。他現在這麼高級,都會常來我這個街邊檔。”76歲的李伯與曾相識40多年,看著他由調皮的小學生,長大成人。對曾蔭權的參選,李伯非常有信心:“他做特首十拿九穩,他一定行!”

■當選乃眾望所歸

6月15日中午,曾蔭權帶著674份提名錶格和36份支援同意書到選舉事務處報名參選。在選舉委員會38個界別中,曾蔭權獲15個界別全部委員的提名,以及21個界別過半數的委員支援。

曾蔭權表示,選委的提名票,承載著不同界別香港人士的期望、囑咐和祝願,反映了香港市民對他的認同和支援。有學者指出,674份提名讓曾蔭權如願以償,也真實體現了選舉委員會委員和香港市民的意願,可謂是眾望所歸。

實際上,自宣佈參選後,曾蔭權就一直保持著七至八成的高民意支援度。香港大學民意調查機構于6月13日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近78%的受訪者支援曾蔭權當選新特首,另兩位參選人則分別只有3%和不到1%的支援度;新界社團協會的調查亦顯示,八成人支援曾蔭權參選。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副教授王家英認為,曾蔭權能在選戰中“鶴立雞群”,最重要是他的確有過人之處。他強調,曾蔭權出任署理行政長官後,在處理問題及人手調配等方面都相當果斷。他認為這反映曾蔭權有很強的行政能力及政治技巧,“曾蔭權今天擁有如此高的民望,並非傳媒這幾個月來為他造勢的假像,而是持久穩固的實力,他的聲勢可謂一步一腳印,日積月累而來的。”

香港各界知名人士也都分別表達了支援曾蔭權的意向。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説,曾蔭權先生對香港和對國家有著赤子之心,他的才幹和經驗,以及香港市民對他的支援,顯示他是帶領香港前進的適當人選。香港特區第一屆行政會議召集人鐘士元説:“我和曾蔭權先生共事了幾十年,知道他的為人,他有幾十年的行政經驗。這次如果能當選行政長官,對香港是個好事。”香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也表示支援曾蔭權參選。她説,曾蔭權是個有承諾、有能力的人,相信他能做一個好的行政長官,滿足市民對新的行政長官的期望。(劉韜)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