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五週年:何厚鏵實話實説五年施政心得

“感受最深的?沒辦法回答,因為從來不去想這個問題。每份工作都有難處,你們也一樣。人總有逃避的傾向,不可能每時每刻面對現實,所以只要好好做下去,儘量不去想,怕不開心會影響工作,也不能過分追求滿足感。日子還是一天天過去,五年過去了,再過五年,又是一片新天地。”

説這話的就是何厚鏵,帶領澳門特區走過了回歸後頭五年輝煌歷程的行政長官。在慶祝澳門回歸五週年前夕,甚少接受專訪的他在禮賓府會見了內地記者。在一個小時的訪問中,他質樸實在、風趣幽默而又充滿睿智的談話,讓記者充分感受到“鏵哥”的人格魅力。

談到澳門“一國兩制”的實踐,何厚鏵説,回歸後當家做主當然是一個進步,但大多數居民還是考慮生活上有沒有實惠和好處,如果短期內得不到,起碼要有希望有前景,才會真心真意地擁護“一國兩制”。

何厚鏵在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時提出提升澳門人的整體生活素質,這個目標看起來非常遠大,並且有點抽象,但他的解釋卻實實在在: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在基本法精神下,澳門不可能是一個高稅率地區,還要保持合理的低稅制,這就容易造成有錢人越有錢,貧富距離很難拉近,只能小部分人富有。為了讓社會在團結和諧、矛盾比較小的長遠環境下保證“一國兩制”平穩成功落實,政府只能用其他措施,讓大部分的群眾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得到實際上的好處,這樣他們心理才能平衡,覺得在這個地方生活還是有意義的,樂意支援“一國兩制”發展下去。如果五十年後,雖然政治上成功落實“一國兩制”,但大部分人生活比過去好不了多少,人們還會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嗎?提升生活素質,要深入研究在不違反低稅制下如何將政府資源合理分配到每一個澳門人手中,讓下一代的生活比現在更好。另外,他還強調透過這個概念凝聚社會,有個共同的奮鬥目標。

澳門特區政府在成立後提出了遠交近融的政策,何厚鏵解釋説,澳門本身人口少、土地面積小,經濟社會能力非常有限,不遠交近融就沒辦法生存發展。澳門本身幾十萬人的市場根本不是一個市場,沒有市場的吸引力,只能做橋梁、做平臺,才能融入大區域合作中去,才能融入世界經貿潮流中去。做好平臺肯定要有靠山,很明顯澳門的靠山就是整個祖國,祖國這麼大,澳門首先是與周邊地區開展深層合作。

他更進一步指出,在區域經濟合作中,最難的是競爭,而澳門最大的優勢是沒有優勢,不會帶來衝擊,只要能利用澳門的都歡迎。

澳門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百分之三十六,何厚鏵覺得太快了,希望速度慢一點,但他坦承,在市場全面主導的社會,政府很難有特別的措施讓速度慢下來。

內地開放“個人遊”,有人擔心會帶來治安問題,何厚鏵對此別有一番解釋:人多了,人氣旺了,經濟發展了,肯定會吸引犯罪份子,治安案件的絕對數字肯定上升,全世界如此,偷東西的不可能到荒無人煙的地方,不能天真地只要好的一方面,況且沒有跡象顯示澳門治安受到“個人遊”影響。

澳門賭權開放後,博彩業迅速發展,博彩稅收所佔比例越來越高。何厚鏵認為,現在澳門的經濟發展主要還是依靠旅遊博彩業,從客觀條件看是正常的,未來一段時間也免不了。當然,一個地方永遠只靠一個行業也是不行的,但澳門其他行業不可能短時間內與博彩業平起平坐,要經過很長時間一步一步朝這個方向努力。他同時指出,實際上其他行業也在進步,銀行業就有明顯好轉,但有香港這個成功的國際金融中心在旁邊,澳門金融業很難有大發展,同樣,有內地特別好的環境,澳門也不可能成為製造業的好基地。不能刻意創造出一兩個行業,向外界表明産業多元化了。

一位北京記者的問題把特首逗笑了,她説,有人告訴她,澳門太小,來澳門一個小時足夠了。何厚鏵回答説,不管一個小時,還是一天、十天,同樣歡迎。澳門地方雖小,走馬觀花一個小時恐怕也不行,半天還差不多。如果仔細觀賞,有兩天時間夠了。

行政長官沒有“官話”。句句入情入理而樸實無華,用最平民化的語言,流露出的卻是一種大智慧。也許,這就是他最欣賞的“實事求是”。(記者孫兆震)

中新社 2004年12月1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