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化

旅遊業

澳門人口不足45萬,但每年接待逾1,100萬旅客,旅遊業是這個城市的重要經濟支柱,連同博彩業,旅遊博彩業佔澳門地區生産總值的40%,雇用了30%以上的勞動人口。

回歸後,澳門的旅遊業持續獲得增長,2001年全年抵澳的旅客首度超過1,000萬人次,2002年,澳門入境旅客數字再創歷史新高,逾1,153萬人次,較2001年增12.2%,平均留宿時間為1.3晚,每人平均消費達1,454澳門元。

豐富的旅遊資源

作為一個旅遊城市,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面貌和人文環境以及獨有的博彩娛樂一直是澳門重要的旅遊資源。特區政府明確訂定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政策,鞏固澳門在區域經濟中的獨特角色。

博彩娛樂

澳門素有東方蒙地卡羅之稱,博彩業是澳門旅遊業不可或缺的一環。博彩業佔旅遊收益的50%,而設于澳門和離島的多間娛樂場,客源亦以入境旅客為主。

特區政府在2001年宣佈開放博彩業,並於2002年初,向三家在不同型式的博彩旅遊活動中具有豐富經驗的公司發出博彩經營準照,推動博彩業邁向多元化,以娛樂渡假及會議旅遊等不同特色招徠旅客,使博彩娛樂成為一項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

匯聚東西文化風貌

雖然澳門幅員細小,但在過去四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東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方之一;這種獨特的歷史源流,在澳門留下了深刻且廣泛的影響,匯聚成獨特的文化面貌,並且充分展現在建築、宗教、飲食、以至居民的日常生活等不同的層面上。

澳門著名的歷史建築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所樂道,例如已成為澳門地標的大三巴牌坊、大炮臺和媽閣廟,分佈市內各區的教堂和廟宇。

澳門的歷史建築不單是本地的瑰寶,亦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左證,其中部分更被中央政府列入將於2003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世界文化遺産申報名單之中。

為了更有效地推廣文化旅遊,當局策劃了三條名為“文物之旅”的旅遊路線,讓旅客可輕鬆自在地欣賞澳門歷史建築的風采。

極具歷史和文化價值的鄭家大屋,是中國近代著名學者鄭觀應的故居,過去由於業權問題長期失修,特區政府于2001年7月解決業權問題,並決定斥資數千萬元修葺這幢具有120多年曆史的大宅,作為另一別具特色的文化旅遊景點。

除了歷史建築外,澳門市內亦不乏具有趣味的旅遊景點。位於炮臺山上的澳門博物館,收藏了展現澳門歷史的物品外,更定期舉辦與澳門歷史有關的展覽。此外,多間專題博物館,例如大賽車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海事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等等,再加上位於新口岸海旁區的觀音像、矗立於路環最高點的漢白玉媽祖像、南灣湖的音樂噴泉,向旅客展現了澳門多姿多彩的不同面貌。

美食和盛事

澳門中西文化交匯的傳統,亦在飲食文化中反映出來。在澳門,除了可以品嘗各種中西美食外,近年逐漸被香港和海外的食家所認識的澳門土生菜式,更是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匯聚了葡萄牙、非洲、東南亞和中國烹調特色于一身,而成為獨一無二的澳門美食。

每年,當局都會舉辦多項文化和體育盛事,一方面提高澳門的國際知名度,亦同時使澳門旅遊業更具吸引力。這些盛事包括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龍舟邀請賽、澳門國際女排大獎賽、高爾夫球公開賽等等。此外,第4屆東亞運動會將於2005年在澳門舉行,預料會為澳門的旅遊業再創高峰。

2002年施政方針中明確指出,政府將充分利用和培育旅遊業這一寶貴的資源,在促進博彩旅遊和文化旅遊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和開發旅遊産品、開展推廣活動、建立夥伴合作關係、提高服務和培訓品質,推動旅遊業。

對外方面,特區政府將繼續把旅遊業作為區域合作的突破口,逐步展開澳珠兩地聯合開發橫琴島的具體項目;繼續落實和不斷完善粵港澳區域旅遊合作計劃;與此同時,本澳與內地、歐盟之間的旅遊培訓合作將進一步向前推進。

澳門是亞太旅遊組織(PATA)成員之一,一直以來,澳門與該組織及其他成員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在2005年,澳門將會主辦澳門亞太旅遊組織年會。屆時,將有近千名來自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出席會議。

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網站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