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抗艾滋病的真正原因是中世紀的天花災難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7日(北京時間11月18日)消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人口遺傳學家艾裏森-迦爾瓦尼和蒙特高梅-斯拉特金在本週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發表線上文章,報告通過數學模型推算,表明歐洲人抗艾滋病毒的真正原因,是中世紀的另外一場天花災難。

在艾滋病肆虐之前幾百年,歐洲便已普遍存在著一種能抗艾滋病毒的基因突變了,這甚至好像是對未來基因命運的預卜先知。多年來,科學家以為該種抗艾滋病毒的基因突變,源自於幾個世紀前的黑死病瘟疫過後,歐洲人所産生的對腺鼠疫的保護性免疫力。

大約10%的歐洲人攜帶著一種抗艾滋病毒感染的基因突變,能阻斷病毒在免疫細胞上的靶點,即一種名為CCR5的趨化因子受體蛋白。由於該CCR5突變被認為是在700年前出現的,遠在艾滋病出現之前,因此生物學家設想CCR5突變亦抵抗另一種鼠疫桿菌病原體,因為鼠疫桿菌曾在14世紀造成了高達40%的歐洲人死亡。該種突變在人群中遺傳下來,因為在後來的鼠疫爆發期間,攜帶有該突變的歐洲人得以倖免于難。

迦爾瓦尼和斯拉特金通過計算認為,鼠疫桿菌並非CCR5突變的緣由。儘管腺鼠疫在很短時間內造成的歐洲死亡人數比任何其他疾病都多,但迦爾瓦尼和斯拉特金的數學模型表明,鼠疫爆發的次數終究太少,使之不可能引起常規的CCR5突變。而感染歐洲人達2千多年的天花,所造成的歐洲總死亡人數,則遠比鼠疫要多得多。鼠疫主要導致兒童死亡,因而不能使具有抗性的基因遺傳給後代,而天花卻具有易於突變的劣性。迦爾瓦尼和斯拉特金還認為,天花病毒也具有易於感染免疫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因為在這方面,它與艾滋病毒的行為方式極為相似。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數學生物學家麥克爾-施塔姆普夫説,迦爾瓦尼和斯拉特金的結論相當牽強。他認為艾滋病毒與鼠疫桿菌之間在起源上的聯繫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因為CCR5突變正起源於當年鼠疫爆發期間。施塔姆普夫補充説,當然,CCR5突變源於鼠疫爆發之前的可能性也確實存在。(琛航/編譯)

新浪科技    2003年11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