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喜春來·曲訊 韆鞦歲·史話  滿庭芳·文苑 迎仙客·人物  集賢賓·劇團 鳳簫吟·劇目  醉花陰·劇照
雲岩塔下少長鹹集——第五屆虎丘曲會側記

11月6日,雲岩寺塔下,笙笛清脆,歌聲悠揚。數百曲友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盛會——虎丘曲會。少長鹹集,曲友們對崑曲各有各的欣賞。

年輕人眼中的崑曲:不是流行照樣美妙

來自香港教育學院螺屏崑曲社的20名學生,以極其優雅的嗓音演唱了曲目《月兒高?白居易詩詞》、《關山月?李白詩》,據黃迪雅和陳凱欣等同學介紹,他們在蘇大教授周秦老師的指導下已經學習崑曲一個多月了,與香港流行的越劇相比,他們覺得崑曲更加的優美,更有文化內涵。來自上海戲劇學院三年級京昆專業的學生肖向平一曲《迎像》博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跟時下的年輕人一樣,剛進大學時他熱愛的是流行音樂,但是後來一曲崑曲《佔花魁》,就把他吸引了進來,他以前從來不知道崑曲是這麼的優美,他深深地熱愛了,並且成為了上海崑曲聯誼會的會員。雖然他以後不一定會成為專業的崑曲演員,但他表示一定會繼續地去喜愛、關注和支援。此次的虎丘曲會是大家很好的一個交流的平臺。

年長者眼中的崑曲:修身養性使人長壽

滿頭銀絲而精神矍鑠的蔡賓秋女士唱了一曲《陽關?解三醒》,其清亮的聲音博得滿堂喝彩,令人難以相信她已是92歲高齡。她自己説:“唱崑曲能使人長壽。”曲友中確有許多年高而體健者。來自北京崑曲研習社的傅潤森老人已經82歲的高齡,對很多的戲曲都有深入的研究,他説此次來蘇州參加虎丘曲會是“朝聖”來了。此次他已經是第二次參加虎丘曲會,他對曲友説:“平時我走路都是小碎步,到了虎丘,走路都是邁大步。”他在曲會上表演的是彈詞《一枝花》。傅先生説他比較喜歡南昆,因為正宗,其他各地的崑曲都根據當地的語言有所改變,不像蘇昆那麼原汁原味。

86歲的高齡、來自昆山的老人高慰伯從小學的就是堂名,8歲開始唱崑曲,早年曾經在南京的戲校任教,大多數“繼”字輩和“承”字輩的演員都曾經是他的學生,他手中的一支笛子是清代的,已經傳了數代,而從他父親傳給他到現在陪伴他已有75年。平常的笛子一般可以吹2個調,而他的這支笛子可以吹7個調,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外國人眼中的崑曲:美妙的藝術無國界

來自澳洲邦德大學的三位交流生對崑曲也顯示了濃厚的興趣,在一堆觀眾中顯得極其的引人注目。他們雖然學的是經濟法律……他們雖然不會中文,也聽不懂在唱些什麼,但是優美的曲調,神秘的氣息,具有東方風情的音樂還是讓他們極其的喜愛。其中一位20歲的大男孩還給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叫唐勇強。

還有兩位來自南韓的朋友,一位是漢城大學的博士生金小姐,一位是泉北大學的教授鄭元祉,他們都為崑曲的優美曲調所迷醉。鄭教授説,他對一切古老的美好的藝術感興趣,1974年在南韓外國語大學時學的是中文,接觸漢學已有30年,專攻元代神仙道化劇。

資料:虎丘曲會

明清兩朝,每逢中秋佳節,各地曲家文人以及姑蘇平民百姓雲集虎丘,仰首皓月,擊節弦歌,吟咏崑曲,此起彼伏,歡娛通宵。明人張岱在《陶庵夢憶?虎丘中秋夜》一文中曾作生動描述。

1987年當時的蘇州崑曲研究社長貝祖武等人發起舉辦。得到文化界老領導錢瓔同志和市文聯等有關部門的支援。這次曲會是“虎丘曲會”沉寂二百多年後的重現,意義非同小可,影響極大,引起了文化部門和各地曲界的重視。

1988年龍年中秋,沉寂近百年的虎丘曲會得以恢復。在第一次試辦的基礎上蘇滬杭寧揚及京津等地的兩百餘位曲友及全國部分著名昆劇演員在虎丘山千人石上“同場大曲,絲管繁興”。2000年是歷史上曾延續220多年的虎丘曲會首次正式的恢復。是繼蘇州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昆劇藝術節後,又一次規模較大的昆劇演唱活動,是江、浙、滬等地業餘昆劇愛好者的大聚會,二百餘名曲友歡聚虎丘萬景山莊。2001年慶祝中國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紀念蘇州崑曲傳習所成立80週年,新世紀的虎丘曲會吸引了來自海內外25家單位的1000多名曲友,從劍池一直密密排到二山門,氣勢恢弘的合唱,再現歷史上曾記載的虎丘曲會盛況。2002年10月31日,因雨天在在虎丘“冷香閣”內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産處處長愛川紀子女士,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戲劇理論家劉厚生以及各專業昆劇藝術表演團體梅花獎獲獎演員等親臨表示祝賀。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為虎丘曲會題名。

2003年本次虎丘曲會作為第二屆中國昆劇藝術節的活動之一,于11月19日拉開帷幕,11月20日虎丘曲會在虎丘新恢復的“西溪環翠”景區進行。 (記者倪曉英 王雅蓉)

 

蘇州日報 2004年11月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