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  喜春來·曲訊 韆鞦歲·史話  滿庭芳·文苑 迎仙客·人物  集賢賓·劇團 鳳簫吟·劇目  醉花陰·劇照
《牡丹亭》與馮小青

《紅樓夢》中那使林黛玉讀了感到“心動神搖”的《牡丹亭》,是明朝大劇作家湯顯祖罷官歸裏前後所寫的一部傳奇作品。此書一齣立即造成了家喻戶曉的社會效應,因為劇本提出了他的前代作家很少甚至從未涉及過的進步思想。他認為,情愛原是人的本能要求,凡合理的生活和正常的慾望不應遭到限制和扼殺。

杭州西湖孤山瑪瑙坡旁原有一個小小的石墳,墓碑上刻著“明詩人小青女史之墓”。這個年輕的女詩人馮小青就是讀了《牡丹亭》後自嘆身世以至於壓鬱得病而夭折的。那時,凡女人尤其是少女都沒有獨立的人格。她是16歲時被武林(杭州)名士馮韆鞦從揚州買回杭州作小妾的,後被大婦所不容被幽禁在三面臨水僅有一線陸路可通的孤山放鶴亭邊。入晚,她面對孤燈一盞,形影相吊,唯以《牡丹亭》一書自遣,因而在她極少傳世的詩篇中有一首《讀牡丹亭絕句》,可以從中仿佛看到她那時的思想軌跡。她是這樣寫的,“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閒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癡于我,豈獨傷心是小青。”一天,她到孤山上的尼姑庵去面對觀音大士默佔一詩,“嵇首慈航大士前,不生西土不望天,願祈一滴楊枝水,遍灑人間並蒂蓮”。這就是説,她個人無所要求,但願大士慈悲為懷,普施甘露,讓那些原應配成一對對的天下男女們終成眷屬。

另有一部也是在《牡丹亭》影響下而出現的劇本就是明末劇作家吳炳所寫的《療妒羨》,顧名思義,大概仍然從男人立場出發把鞭子抽打在那個所謂“妒婦”身上吧。但是至今僅傳其一折的《題曲》仍然有其積極意義。如主角喬小青所唱一曲“桂子香”有這麼一句“若都許死後自尋佳偶,豈獨留薄命作羈囚”,著重寫出了《牡丹亭》中“人雖死了,但是青春和愛不死”的那種誓死追求婚姻自由的反封建觀點。現在,由梁谷音主演的全部《牡丹亭》恢復演出了,有人説,這是幾百年前的事,好象説是過時了的東西,但是不妨問一句,如今某些人的頭腦裏,神聖純真的愛情有否褻瀆,這是值得思考的。所以,《牡丹亭》的演出是仍然有其現實的教育意義的。(之江)

《解放日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