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齡下崗失業人員超三百萬 就業形勢仍嚴峻

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今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再就業工作座談會,對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做好再就業工作,需要對全國就業形勢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當前和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就業形勢都將比較嚴峻。今年城鎮新增勞動力1000 萬人,加上現存的600多萬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下崗職工、近800萬登記失業人員,城鎮需要就業的勞動力達到2400萬人。按照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7%左右測算,年度供大於求的缺口在1400萬左右。今後一個時期,這種供大於求的局面不會明顯改變。近幾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從1998年的3.1%(571萬人)上升到目前的4.2%(795萬人)。預計今後幾年,隨著下崗向失業並軌的推進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加大,城鎮登記失業率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下崗失業人員數量居高不下,是結構性矛盾突出的結果。一些國有企業冗員過多,是歷史形成的。國有企業職工總數已從最多時的7500萬人減少到2002年底的4400萬人。在深化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過程中,還會有一部分富餘人員需要分流。一方面,新興的産業、行業和技術職業需要的素質較高的人員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多數下崗失業人員文化偏低,技能單一,就業能力和就業觀念不適應新形勢,再就業相當困難。就業結構矛盾和總量矛盾相疊加,使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變得更加艱巨。

尤其突出的是,全國大齡下崗失業人員超過300萬人,用人單位一般很少招用,而要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其中不少人的自身能力又難以適應,這部分人成為就業的特別困難群體。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抽樣調查,失業週期最長的幾乎全部是大齡人員。

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規模加大,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就業課題。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産業和城市轉移是必然趨勢。目前,我國農村仍有上億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的已達8200多萬人。今後幾年,這種轉移的速度和規模還會加大。

除以上因素外,今年上半年非典疫情的發生使就業矛盾加劇。在許多地區,再就業扶持政策的執行被迫推遲,常規性培訓和招聘活動一度停止,給推動再就業帶來了一定困難;大學生就業工作難度加大。截至7月底,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67%,尚有70萬人未正式就業。

但是,我們具有進一步做好再就業工作的有利條件。一是我國經濟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這是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根本保證。二是産業結構調整不斷推進,這是增加就業的有利因素。隨著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及其在國民經濟中比重的上升,同樣的經濟增長率將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三是各項再就業扶持政策的效應將進一步釋放,這是對再就業工作的有力推動。

近年來,我國再就業工作取得很大進展。從1998年至2003年6月底,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累計有2780萬人,其中有1850萬人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實現了再就業。全國再就業工作座談會已經明確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再就業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政策措施,關鍵是要全力以赴地抓好落實。

《北京青年報》2003-09-18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