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拉響被淹警告 到2030年可能會上升30釐米

  由中國科學院、廣東省科學院等13個單位、100多位科技人員歷時8年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會上升30釐米。

  研究小組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黃鎮國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説,如果疏于防範,珠三角這一中國經濟發達地區將遭受嚴重的洪水、風暴潮、澇災和鹹潮的襲擊,面臨“被淹”的危險。

  這一研究最初是由中國科學院地學部的11位院士于1993年共同發起的,並得到了廣東省政府的資金支援。項目的研究內容包括廣東海平面變化的歷史背景、近期趨勢和預測以及海平面上漲後的影響和對策。

  黃鎮國説,研究的數據來源於廣東沿海11個驗潮站的驗潮記錄。根據這些數據,專家們計算出相對海平面上升速率為平均每年2-2.5毫米,並依據當地的地面沉降、異常的高海面、海平面上升使江河水位抬高等因素,測算出未來30年珠江三角洲的相對海平面的上升幅度為30釐米。

  專家們説,雖然上升的絕對幅度不是很大,但它的實際影響卻並非“微不足道”。根據研究報告的推斷,海平面上升30釐米將加重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災害,使得原來按100年一遇洪水設計的堤圍,連20年一遇的洪水都抵禦不了。

  同時,當地的風暴潮災害也將加劇。黃鎮國説,這甚至會影響到廣東沿海大亞灣核電站、黃浦港等23個的大型工程設施。在澇災方面,地勢低平的珠江三角洲在海平面上升30釐米後,將有42%的面積低於海平面,使得當地排水困難而易澇的面積擴大,同時鹹潮入侵距離增大。

  但黃鎮國同時強調,海平面上升對珠江三角洲的危害不是無法避免的。按照研究報告提出的方案,要防禦災害,必須提高珠江三角洲江海堤圍的抗禦能力。黃鎮國説,這意味著原有的江海圍堤的設計波高應該提高20-30釐米,同時必須提高治澇標準,增加電力排水機的裝機容量。

  黃鎮國説,上述堤圍和治澇工程投資需要80多億元,“但是同一次大的洪澇災害動輒造成上百億的損失相比,及早謀劃對策,早日進行治理的成本還是要小很多”。(記者王攀彭勇)

  新華網 2003年07月2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